英国工业革命融资及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2016-02-20 00:36杨大勇
关键词:工业革命资本融资

杨大勇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85)

英国工业革命融资及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杨大勇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85)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与大规模资本投入紧密相关。私人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市场为制造业提供了资本,运河、铁路等行业主要获得公共资本市场的支持,地方资本市场与贷款市场对工业革命的支持十分显著,工业革命融资呈现区域化特点。这一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从“重商主义”向“自由经济理论”转变,为工业革命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英国工业革命融资为中国当前经济建设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要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二是要继续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是要继续理顺和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工业革命;资本;融资;市场;政府

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启了人类的工业时代。从1760年到1830年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从1.9%跃升到9.5%,到1860年时增长到19.9%。186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和褐煤,几乎消费了世界原棉产量的一半,以占世界2%的人口,掌握了全世界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1]147。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资本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中心要素。由于劳动分工促进了生产率的进步,因此劳动分工构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他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2]5他指出资本对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要这样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预蓄资财是绝对必要的。而这种蓄积,亦自然会导致这种改进。”[3]252-253因此,就斯密看来,资本是分工的必要条件,资本通过推动分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马克思也高度重视资本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资本)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3]688他认为,没有资本的集中,就难以出现工业革命中手工制造业向机器制造业的升级,也难以出现大规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资本集中推动了工业革命。后世经济史学家对资本在工业革命中作用的研究也很多。保尔·芒图指出,资本的集中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建立。他认为资本集中在本质上是商业性质的现象,和商人阶级逐渐控制工业领域是一致的[4]9-28。这一点得到哈蒙德夫妇的支持,他们认为工业革命是商业扩张的结果,15、16世纪的商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准备阶段。当资本用于大众消费的商品时,现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业才有可能出现[5]22-23。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投资率”的概念,用以解释工业化和经济增长。阿瑟·刘易斯认为发达国家历史上都经历过经济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年投资率从5%以内提高到12%或12%以上时,工业革命便发生了[6]253。罗斯托支持刘易斯的观点,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一国资本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投资达到一定比例,工业革命或经济起飞就会产生。具体标准是有效的投资率或储蓄率从约占国民收入的5%提高到10%或10%以上。英国大约在1780年左右达到这一水平,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7]6-32。刘易斯和罗斯托观点相近,他们的理论被合称为“刘易斯-罗斯托理论”。

整体上,经济史学家都承认资本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否为决定性作用,学术界仍有分歧。波斯坦认为,18世纪的英国资本相对充裕,但仍缺乏将资本引入工业的机制,资本在数量和形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8]。克鲁泽认为工业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是工业资本的主要来源[9]219-220。菲利斯·迪恩指出,工业革命是包括资本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并非主要依靠资本驱动[10]261-263。中国学者徐滨也认为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强调以个人自由和财产权利为核心特征的社会机制是推动英国最早出现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11]39-66。总之,关于资本是否是在工业革命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学术界仍存争论。本文要研究的是,工业革命融资的来源和渠道是什么?政府在工业革命融资中发挥了哪些作用?通过这些研究,力图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

一、英国工业革命融资与资本市场

(一)私人资本市场

前工业时代和工业革命时期经济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后者投入了数量巨大的资本。工业革命时期,私人资本市场是制造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主要包括:(1)个人出资。当时工厂规模普遍很小,投资成本低。到棉纺织业发展高潮时期的1790-1815年,机器设备价格仍然不高。一台珍妮纺织机不过5英镑,一台骡机的价格是30英镑,一台蒸汽机的成本为500-800英镑。到19世纪30年代,一个钢铁厂炼铁高炉的造价不超过1万英镑[9]37-38。工厂的固定资本很小,厂房通常可以租赁。需求量大的主要是周转资本,一般采取赊账买进、现金卖出获得资金[12]205。因此,工业革命初期,建设资金和营运资金可以依靠工厂发起人自己筹集,发起人主要是商人和土地主。以毛纺织业为例,商业资本在东部和西南部表现的更为明显,包括诺福克郡、德文郡、威尔特郡和萨默塞特郡[4]334-335。(2)发起人(合伙人)共同出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制造业普遍采用合伙人制,这是由工厂规模和融资规模决定的。1791年,曼彻斯特成立了一家纺织工厂,合伙人包括麦克康奈尔、斯坦福兄弟和肯尼迪。工厂的资本总计约为600-700英镑,其中,麦克康奈尔出资约170英镑,包括两台他自己制造的骡机,1台梳绒机,还有92英镑现金。其余部分由斯坦福兄弟出资,工厂的具体管理和运营则由麦克康奈尔和肯尼迪共同负责,厂房是租用的[11]224。工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还通过吸收新合伙人的方式募集资本。(3)利润积累。工厂发展起来以后,利润积累可以提供一部分新增投资[9]188。阿什顿认为,工厂的利润积累是工业新增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工业资本的鼻祖就是工业资本”[13]97。兰开郡有一家名为詹姆斯·汤姆森的工厂,19世纪初期每年的利润率非常高,均超过30%。工厂将每年利润总额的60%作为新增投资再次投入工厂。从1812年到1826年,工厂资本总额增长14倍,主要来自利润的滚动投资[14]318。另外,抵押贷款市场也是工厂获得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18世纪,土地和房产是最好的抵押品,抵押贷款市场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英国资本市场最具效率的组成部分。工厂主可以将工厂的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向社会寻求抵押贷款,商人、律师都是抵押贷款市场重要的资金提供者。工厂主或者他们的亲属如果拥有其他地产,也可以以此为抵押,获得长期贷款[15]135。例如,皇家交易保险公司自1844年到1845年,就以房地产或债券为担保,向两个煤矿公司提供了9万英镑的抵押贷款。从1846年到1850年,该保险公司又向一家酿造厂提供了10万英镑的抵押贷款,以永久性房地产和酿造厂的资产为担保[16]317-318。

可以看到,土地资本、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是工业革命时期制造业的主要资本来源,这些资本通过私人资本市场渠道进入工业领域。虽然工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成立股份公司筹集资本,但融资成本要高于私人资本市场,因此制造业股份公司很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二)公共资本市场

公共资本市场是工业融资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矿业等。1720年的《泡沫法案》并未对股份公司的成立构成实质影响,法案实施后涌现出的第一批股份公司就是运河公司。修筑运河的主要动因是煤炭运输。运河运输的费用通常是公路运输的1/2到1/4[17]113,对煤价影响巨大,因此运河产生的效益立即吸引了很多商人和土地主,他们也开始筹集资本兴建运河。由于建设运河所需资本规模很大,远非制造业工厂可比,一般都通过设立股份公司来筹集资本。资金来源除个人储蓄外,发起人还通过抵押土地和房产向其他人借款,包括亲戚朋友[18]79-80。运河公司的资本主要在当地筹集,尤其是运河经过的区域。因此,运河建设资本不仅来自工业,也来自农业和商业。运河公司被当地资本垄断,很少遇到其他竞争对手[19]108-109。从1759年到1774年,英国共批准52个内陆航运法案,其中在英格兰北部和米德兰地区有33个,这个地区正是最先开始工业化的地区,工业生产密度也最高[20]105。从1791年到1794年,英国共通过81项运河和其他航运法,开凿的42条运河共耗资650万英镑[12]211。据估算,到19世纪30年代,投资于内陆航运的资本总额大约为2 000万英镑[18]80。1858年,英国内陆航运路线长达4250英里,基本完成运河运输体系的建设[18]80-81。运河公司的资本筹集还激发了有产阶层的兴趣,形成了一个新的投资阶层,在随后的铁路时代转型为铁路股份公司的股东,成为铁路资本的重要供给者。

铁路建设所需资本更大,除非采用股份募集方式筹集资本,否则很难开展这样规模的项目。马克思指出:“很明显,积累,即由圆形运动变为螺旋形运动的再生产所引起的资本的逐渐增大,同仅仅要求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的集中比较起来,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3]688-6891825年,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英国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铁路铺设完成,标志着人类进入“铁路时代”。铁路建设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到30年代,资金筹集大部分在当地完成,发起人主要是工业家和商人,这些人在当地极具影响力。工业家投资铁路主要是为了产品运输,而商人投资铁路公司不仅是为分红,也是为提高自己在商界的地位[21]35-36。当地人除投资铁路公司以外,还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煤气公司、水务公司等。1825年以后的10年间,经议会特许共有54家铁路股份公司成立。早期的资本筹集主要在英国西北部,这里先于伦敦铺设了最早的铁路网[12]212。1827年至1835年,每年增加5家铁路股份公司,到1836年猛增29家,到1837年又增加17家[22]175。1835年,各地证券交易所一共有21家铁路公司股票挂牌交易。一年后,上市交易的铁路公司数量翻了3倍。40年代进入铁路热潮的第二阶段,也是铁路热潮的最后10年,伦敦城的资金开始大举进入。4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的铁路投资额高达2500万英镑。1847年后,新的铁路投资主要由老股东再次认购新股完成,这些认购的股票随后就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15]262。1853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市值总额高达12亿英镑,铁路股票占上市证券总额的16%,仅次于英国国债。1863年,这一比例达到26%[23]306。从1853年到1873年,铁路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的名义价值从1.94亿英镑上升到3.74亿英镑[24]47-48。1875年,英国超过75%的铁路网络建设完成,总投资超过6.3亿英镑。完成如此巨大的投资额度,得益于公共资本市场的支持。铁路网的建设,大幅度降低了运输费用,拉动了国内需求,推动了对外投资和出口,促进了经济繁荣。

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公共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还有矿业、金融业等。矿业公司很早就采用了股份公司模式。公司的运作体制和特权类似于当时的大贸易公司。较为有名的包括英国冒险家矿业公司和皇家矿业公司。矿业公司所需资本大,回报周期长,相应风险也高。因此,矿业公司股票价格的狂涨狂跌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金融业通过公共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银行业和保险业。英格兰和威尔士自1825年以后成立了大量股份银行(苏格兰地区有独立的银行体系和制度)。1841年,英格兰的股份银行数量达到115家,很多是由合伙银行改制或与新成立的股份银行合并形成的。这些股份银行主要是地方银行,资本筹集都在地方资本市场完成。股东不仅有原来地方银行的合伙人,还有工厂主、商人等,资本规模常常达到数百万英镑。保险业股份公司也不少,很多是由曾经的老保险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

二、英国工业革命融资与银行贷款市场

除了私人资本市场和公共资本市场,银行贷款市场也是工业企业获得资本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制造业。银行资本对制造业的支持,从侧面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通过亲属、朋友圈子等渠道形成的私人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资本供应出现不足。工业革命时代,英格兰的银行体系主要包括:英格兰银行、伦敦城的银行、商人银行和乡村银行等。比较而言,对制造业形成主要支持的还是乡村银行。乡村银行被认为是1750年以后英国的一项主要金融创新[25]13。当时,工厂一般建立在离原材料产地较近或者供水相对方便的地区,距城区较远,一些工厂主不得不就近建立银行,满足工厂的融资需要。另外,很多商人获得来自商品经销商和批发商的信贷支持,为了偿付贷款,产生了对支付工具的需要,比如业务所需的活期存款、银行券、汇票等[26]136。商人的应收账款未到之时为支付应付账款,也需要银行贷款[24]147。19世纪20年代之前,私人银行还没有进入乡村地区,英格兰银行也尚未建立分行,其他股份银行还不能建立。于是,在没有任何业务竞争的情况下,乡村银行很快发展起来,数量从1750年的12家发展到1800年的300多家。到1809年,增加到755家,1821年减少到521家,1824年又增加到547家[12]89。18世纪后半期乡村银行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因素还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孕育了乡村银行,乡村银行推动了工业革命。

发放票据贴现贷款是乡村银行为工厂提供的最重要融资服务。在兰开夏,伦敦开出的汇票是获得乡村银行贷款的重要工具。乡村银行的资本实力较小,贷款规模不大。兰开夏的乡村银行往往过量贷款,尤其在季节性紧缩阶段,提供的短期贷款经常变成长期贷款。一些银行虽然自称只发放流动性贷款,不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不断展期使短期贷款成为长期贷款,增大了乡村银行的经营风险。北部的工业家们特别依赖这些地方银行,由于缺乏现金,有时为了支付工资也不得不从银行贴现票据[17]362。长期以来,对于乡村银行是否给工业发展提供了长期资本一直存在争论。近年以来的学术研究表明,乡村银行除了给当地工业提供短期贷款以外,也提供一些中长期的资本支持,尤其在纺织业、有色金属和钢铁等行业。乡村银行的一些长期资本多用于特定投资项目[18]179。发行银行券是乡村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面额较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伦敦占主导地位,由于面额较大,在乡村地区并不受欢迎,通常只用于大额结算。乡村银行手中持有的硬币储备不多,关键时刻主要依靠伦敦的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支持[27]83。虽然乡村银行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由于不能成立超过6个发起人的股份银行,乡村银行大都采用合伙制,一般为3个合伙人。银行的资本规模不大,平均约为1万英镑,业务以银行所在区域为主。这种规模显现出乡村银行固有的不稳定特征。不同地区的乡村银行能开展资金划拨业务,到18世纪末期,跨区域短期资金流动达到顶峰,尤其在票据贴现市场[15]134。一些乡村银行还建立了分行,但数量不多。1813年,英格兰共有761家乡村银行,加上分行总数为922家[26]126。1825年金融危机后数量有所减少,到1834年,英格兰和爱尔兰的乡村银行及分行总数为638家[28]192。

由于乡村银行内在的不稳定性,历次金融危机对乡村银行影响很大。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爆发多次金融危机,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往往是受政府之托)都会进行市场干预,释放流动性,挽救金融机构,维护金融稳定。1825年金融危机是一场大危机,危机开始后的3周内,61家地方银行和6家重要的伦敦金融公司停止支付,包括乡村银行在内,总计有73家银行倒闭[12]95。这次危机后,政府颁行了《1826年银行法》,股份银行迅速发展,阻止了新私人银行的建立[29]118-120,乡村银行的业务和数量开始逐渐萎缩。《1844年银行法》规定乡村银行不能继续发行银行券,乡村银行在工业融资中的地位逐步衰落,逐步被商人银行和股份银行所代替。

三、英国工业革命融资与政府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与政府从“重商主义”逐渐向“自由经济理论”转变紧密相关。工业革命开始的几十年间,不仅是英国建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新帝国的时期。在亚当·斯密生活的18世纪中后期,“重商主义”仍然左右着政府的经济政策,制造业、商业依然受到政策的种种束缚。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和深入,“重商主义”开始受到逐步占据优势地位的工商业的严重冲击。理论界已有人提出自由贸易理论并为之奔走呼号。斯密从“自由经济理论”出发,开始反思“重商主义”的实践,认为母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不仅对殖民地不利,对自己也不利。他主张开放殖民地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基于此,他认为,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破除“重商主义”对经济的种种束缚,推动工业的自由发展。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花了大量篇幅驳斥重商主义政策,宣扬经济自由,“说服了他自己的一代人并支配了下一代人”[30]116。该书出版后不久,受到工业革命推动的手工制造业便以极快的速度向大工业方向发展。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经济理论,极力推崇自由贸易政策,认为应该使进出口贸易尽可能处于自由状态。他还认为应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好办法。另外,杰里米·边沁也指出,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每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方能实现。因此,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以及边沁的“功利主义”成为英国走向工业化、完成工业革命的指导思想。工业革命期间,从1783年至1815年,是“重商主义”向“自由经济理论”过渡的时期,从1815年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49年,则是“自由经济理论”全面推广并彻底取代“重商主义”的时期。19世纪上半期,政策导向的转变密集体现在法律政策的调整当中。1813年,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被取消。1825年,施行长达一百年的《泡沫法案》被废止。《1826年银行法》取消了英格兰银行的垄断权,允许成立股份银行。《1856年公司法》规定无需特许便可设立股份公司募集资本,实行有限责任。这些法律促进了资本的释放和流动,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要,促进了工业发展。到19世纪中期,以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办的工业博览会为标志,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

另外,诺斯等人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成为议会主权国家。共和体制建立起的财产权制度,为出现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奠定了基础。他评价道:“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工业管制的衰败和行会权力的下降使劳动得以流动,经济活动得以创新,稍后又进一步得到了专利法的鼓励。资本的流动受到合股公司(指股份公司)、金首饰商、咖啡馆和英格兰银行的鼓励,它们都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交易费用。”[31]221制度主义认为,光荣革命建立了共和体制,政府的信用得到制度保障,交易费用得以降低,为出现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创造了制度条件,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本基础。

因此,工业革命融资,不仅关系到资本与市场,也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政府的政策导向逐渐从“重商主义”向“自由经济理论”过渡,政府没有在工业领域进行直接投资,但为市场消除了大量制度障碍,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竞争环境,激发了经济活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四、英国工业革命融资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英国工业革命虽然已经过去近两个世纪,但研究工业革命融资,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工业革命融资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

1.地方资本市场和地方银行对工业革命融资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工业革命时期,制造业主要兴起于乡间或城郊,由于起步所需资本有限,通过私人网络和渠道就可以筹集到位。运河和铁路主要通过公共资本市场融资。地方商人、土地主等以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本用以运河建设。到铁路时代,大部分资本仍然在本地资本市场筹集,伦敦资本市场介入铁路建设已是铁路热潮的第二阶段。这就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融资的一个显著特点,即资本筹集主要在地方资本市场和地方贷款市场。一些地方资本市场日后还形成了本地的正式证券交易所,例如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地。虽然19世纪初伦敦已经超越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但整个19世纪,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以政府债券、特权公司的股票和债券、铁路公司股票等为主,始终没有成为制造业融资的主要场所。另外,乡村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对制造业提供持续的贷款支持,为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地银行贷款市场是私人资本市场以外制造业最主要的融资市场。因此,英国工业革命融资具有显著的区域化特点。

2.英国工业革命中,资本投资主要依靠社会资本完成,政府很少参与,资本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解决,政府从对经济的严格管控转变到逐渐放松对经济的控制,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自19世纪初期以来,通过颁行一系列新的法律制度,政府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政策障碍,促进资本流动,持续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支持私人企业发展。政府以维护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以这种方式推动着工业革命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18世纪到19世纪的历次金融危机期间,英国政府直接或间接通过英格兰银行进行干预,发挥了关键的救助作用,这是市场无法解决的。英国近百年的工业革命进程,不仅实现了“重商主义”到“自由经济理论”的过渡,也实现了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型,政府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工业体系虽然健全,但品牌价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尤其作为工业发展先锋力量和创新力量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影响到工业体系的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启动的今天,我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就更为严峻。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虽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界仍时有不清,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因此,如何处理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英国工业革命融资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满足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

这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良好进展,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定程度解决了国内企业的融资问题。2015年,中国企业数量在1 500万家左右,但在上交所、深交所挂牌的企业只有3 000家左右,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为4 500家左右,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未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资本与早期创新企业的结合,弥补资本市场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服务短板。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力量。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平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举措。2012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确认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即“新四板”的地位。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0家股权交易中心。例如,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开业4个月就累计为全省十多家挂牌企业融资4 430万元,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功能作用初步显现。但是,这些交易中心的主要业务类型仍以挂牌交易为主,为企业提供的股权融资服务还十分有限,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能以追求企业挂牌的数量和股权交易的活跃程度为衡量基准,而要着力增强资本市场中介服务功能,提高竞争力。在逐步打通新三板与创业板的同时,也要打通“新四板”与新三板,在满足各种不同的投融资需求上狠下功夫,真正发挥出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功能。

(二)要进一步增强对地方中小银行和小微金融的支持力度,满足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

除了股权市场,贷款市场也是地方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乡村银行之所以成为手工制造业向机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在于乡村银行具有地方性、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在我国,要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地方中小银行和小微金融提供的资金支持无疑是重要渠道。因此,要增强对地方中小银行和小微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它们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效率。这一点,广东东莞提供了有益经验。2012年以来,东莞新增10家银行机构,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地方银行在东莞市场占有率超过1/3,资产规模占全市银行机构资产总规模的近2/3强。可以说,中小银行和小微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当中的毛细血管,它们分布广泛、渗透力强、精准度高,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加快探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支持中小银行上市融资补充资本金,推动小贷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小贷公司规范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要为中小银行申办金融经营牌照、开办新业务、开设异地分支机构等方面提供更多有利政策。另外,还要加大支持设立民营银行的力度,引导民间资金投到实体经济,推动民间资本转型升级,让更多企业克服资金不足的瓶颈步入快速发展期。在推动地方中小银行大力发展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做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维护金融稳定。

(三)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的顺利推进,与政府的政策定位由“重商主义”向“自由经济理论”转变不无关系。正是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市场的管制,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大量的资本资源被充分释放,才满足了工业革命融资的需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政府的作用持续改善。但是,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和边界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再次提出了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问题,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显现出我党进一步深入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决心。2014年5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以此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同时,市场不是万能的。18、19世纪英国多次爆发金融危机,与市场失灵有很大关系。英国政府在稳定经济、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的应有作用,包括:保持金融稳定,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维护公平竞争,增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等。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相互补充,不可或缺。

[1]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05.

[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杨人楩,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 HAMMOND J L,HAMMOND B.The Rise of Modern Industry[M].London:Methuen & Co.Ltd,1937.

[6]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 W·W·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M].郭熙保,王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 POSTAN M M. Recent trend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J].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35,6(1):2.

[9] CROUZET F.Capital Formation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M].London:Methuen & Co.Ltd,1972.

[10] DEAN P, COLE WA.British Economic Growth:1688-1959 Trends and Structur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11] 徐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资本投资和社会机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2]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徐子健,何建雄,朱忠,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13] ASHTON T S.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60-1830[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8.

[14] HOWE A.The Cotton Masters,1830-1860[M].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

[15] MATHIAS P.The First Industrial Nation,The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ain 1700-1914[M].London:Routledge,Taylor and Francis Group,1983.

[16] SUPPLE B.The Royal Exchange Assurance:A history of British Insurance 1720-197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17]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第一分册[M].姚曾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8] DEAN P.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19] HARRIS R.Industrialization England Law: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1720-1844[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0] DUCKHAM B F.Canal and River Navigations[M]//ALDCROFT D H,FREEMAN M J.Transport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3.

[21] BANKS E.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erchant Banks[M].London:Kogan Page Ltd,1999.

[22] ALBORN TL.Conceiving Companies:Joint-stock politics in Victorian England[M].London :Routledge,1998.

[23] FLOUD R,JOHNSON P.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4] 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M].陈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5] COTTRELL PL.Industrial Finance 1830-1914[M].London:Methuen & Co.Ltd,1980.

[26] PRESSNELL L.Country Banking in the Revolu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

[27] 查尔斯·古德哈特.古德哈特货币经济学文集:下卷[M].康以同,等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8] FISK H E.English Public Finance,From the Revolution of 1688[M].New York:Banks Trust Company,1920.

[29] 沃尔特·白芝浩.伦巴第街——货币市场记述[M].沈国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0] 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经济学说史:上卷[M].徐卓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1]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 丛)

Financing of Great Britai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Inspirations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YANG Dayo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5,China)

Britain became the first industrialized country across the world after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large scale of capital inputs. More specifically, private capital market and bank credit market provided capital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canal and railway industries were funded by public capital marke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significantly supported by local capital market and credit market, and its financing was regionalized. During this time, government policies have transferred from commerce-oriented to free economy theory, which help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inspirations that current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can draw from Great Britai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First, regional capital market should be actively supported. Seco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local medium-sized and small banks sh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Thi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should be further rationalized and optimized.

Industrial Revolution;capital;financing;market;government

2016-02-19

杨大勇(1976- ),男,北京大学国家关系学院博士后。

F119

A

1008-245X(2016)04-0017-07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资本融资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融资
融资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资本策局变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第一资本观
工业革命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