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怡教授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探讨*

2016-02-21 01:37张小荣杨涛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甘肃兰州730050
西部中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活血化瘀脑病

张小荣,杨涛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甘肃兰州730050



李妍怡教授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探讨*

张小荣,杨涛
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李妍怡教授认为脑病的中医辨证应提倡瘀血理论,“瘀血”是脑病发生的关键病因,辨证多样化的“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脑病的大法,应贯穿脑病治疗始末。

[关键词]脑病;活血化瘀;李妍怡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Professor Li Yanyi′s Academic Thinking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liminating Blood Stasis

ZHANG Xiaorong,YANG Tao
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 of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Li Yanyi thinks that the theory of blood stasis should be advocated i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encephalopathy,"blood stasis" is the key cause of encephalopathy,the method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liminating blood stasis" could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for encephalopathy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diversity,and it could run through all the therapy.

Keywords encephalopathy;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liminating blood stasis;Li Yanyi

李妍怡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中医,从医30余年,倾心于中医脑病临床研究。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颇深,兹将李教授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在脑病中的应用,采撷其要,以飨同道。

1 脑病瘀血理论的学术思想

1.1脑病瘀血理论渊源瘀血证,其含义广泛,历代文献称之“滞血”“蓄血”“积血”等。《说文解字》指出:“瘀,积血也”。《内经》说:“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证治准绳》说:“污秽之血为瘀血”。《医林改错》载:“久病入络即瘀血”;《血证论》说:“离经之血为瘀血”等。脑与七窍相连,瘀血阻滞,清窍被蒙,与脑病息息相关;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至清至高之脏,瘀血易侵犯脑。血瘀证的现代研究显示:“瘀血包含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1]。研究显示,大脑所消耗的能量占全身20%,能量来源于大脑丰富的血液供应,脑病发生的基本病变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总之,脑病与瘀血之间密切相关。

1.2活血化瘀的学术思想李教授指出脑病病因多而杂,在众多因素之中,瘀阻脑络为决定该病发生发展之主因,且贯穿于整个发病阶段及证候中,“瘀血”是脑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正是瘀血阻滞,血脉不通,脑脉痹阻,才导致脑病诸症,这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上述理论,李教授在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眩晕、面瘫、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时,以“瘀”为切入点,运用活血化瘀法,四诊合参,全面辨证。

2 活血化瘀法

李教授指出治疗脑病不论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不论是缺血性、出血性,还是混合性;不论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设法运行气血、通畅脑脉是治疗关键,应首选活血化瘀法。

2.1治疗出血性中风李教授将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本虚者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标实者风、火、痰、瘀相因为患,虚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因,一旦发病,来势迅猛,风火相煽,气血逆乱,升降失调,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冲脑损脉,“出血性脑卒中,乃离经之血瘀于脑府,使脑髓瘀滞,致髓海失养,元神被困,脏腑失统,肢体失和”[2]。疾病进展过程中,络破血溢,离经之血即为瘀血,阻碍气血畅行,“气滞则血瘀”“血不行则病水”[3],血化为水,水浊害窍,促进病情的发展。总之,其病机为虚,瘀贯穿于疾病始末。现代病理研究表明,脑出血后局部脑组织表现为血肿及周围的水肿带,同时释放有害物质,造成脑细胞损伤的“瀑布现象”[4],要阻止这种“瀑布现象”,关键在于及早纠正局部缺血、缺氧状态,防止脑水肿,及时清除引起延续性损伤的各种有害因素,这就为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现代理论依据。在具体用药方面,李教授常选用以下3类活血化瘀中药[5]:养血和血药,如当归、生地黄、鸡血藤等;活血行血通瘀药,如川芎、三七、红花、桃仁、牛膝等;破血消瘀药,如水蛭、三棱、莪术等。李教授认为三七有益气作用,而且止血作用快,活血作用迟缓,可保护脑细胞,提高脑细胞耐缺血、缺氧能力;当归、鸡血藤等和血类药物适用于脑出血恢复期血肿未散而正气已伤,肢体偏废不用的证候;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等活血类药物配合其他药用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水蛭、三棱、莪术破血作用强大,不利于止血或易引起再出血,故脑出血超早期、急性期不宜单用,也不宜大量配用。对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应四诊合参,全面辨证[6]。

2.2治疗缺血性中风李教授认为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机核心为气血逆乱,病变关键为血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根本大法。李教授指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活血化瘀疗法,对于迅速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病残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7]。李教授应用活血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以下特点:1)活血药与祛风药配伍,达活血散风,去气血痹阻之目的。患者若早期血瘀兼气滞,或先气滞后血瘀,应在活血通络药中加入香附、郁金等理气行气之品。2)活血药与补气药并用,该病后期血瘀每见气虚。“若欲通之,必先充之”,此时李教授多选用黄芪、太子参、山药等益气之药以助血行。若瘀血较甚者可酌加水蛭、穿山甲等活血祛瘀力强的药物,但一般不宜用三棱、莪术之类的破血耗气药。另外,李教授善用虫类药,此类药的特性为行走攻窜,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中风病各期各型均有较好疗效。

2.3治疗脑外伤近年来对颅脑损伤的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血液黏滞性全面升高,可加重伤后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故李教授强调一方面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对改善脑外伤后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指出颅脑外伤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致病因子除了瘀血外,还有气滞、痰浊、湿热等,甚则相互交结。故其证候多变,可由实转虚,虚实夹杂。临证时要谨守病机,辨证用药。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在服用自制药品补脑膏之外,应配合汤药口服,灵活应用中药材,随证加减。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患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服用药物应该简化。

2.4治疗眩晕临床上致瘀因素诸多,尤其病久,导致气机不畅,气不畅,血凝滞;郁滞成瘀,轻者经脉运行不畅,精微物质虽至而不足,重者阻塞、闭阻,精微物质不足或不达,髓海失养,清窍不利,故作眩作晕。故瘀血不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则活血化瘀,结合患者伴随症状,随症加减。李教授认为“当归”一药补血生髓,且活血化瘀,临床疗效甚好[8],故其教授治疗眩晕善用大剂量道地药材“岷当归”,活血补血。

2.5治疗面瘫中医学认为面瘫病因多为经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以致气血阻痹,经脉不畅。李教授把该病分为初、中、后3期。在治疗时以益气活血,祛风止痉为主,方用佛手散合牵正散加味。初期风邪阻络,蕴生湿热,佐以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中期外邪日久,痰瘀夹杂,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故加大当归用量;后期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在活血祛瘀通络的基础上佐以黄精、仙茅、淫羊藿等补益肝肾药。3期活血化瘀贯穿于始终,同时联合针灸,疗效确切。

3 总结

李妍怡教授在脑病辨证中,提倡瘀血理论,强调脑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失调,故应将活血化瘀大法贯穿于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病,具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6.

[2]毕淑珍.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30例[J].中医研究,1995,8(5):33-34.

[3]唐荣川.血论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5.

[4]周中和.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2001,28(4):250.

[5]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2.

[6]陈贵海,吴强,尹世杰,等.水蛭对脑出血治疗作用的试验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6):333-334.

[7]付长庚.试论血瘀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33.

[8]李妍怡,窦友义,东红.大剂量岷当归应用的毒副作用临床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2):8-10.

作者简介:张小荣(1969—),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病的中医诊治。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收稿日期:2015-12-05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52(2016)02-0047-02

猜你喜欢
活血化瘀脑病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