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徵稅弊大於利

2016-02-23 04:05
澳门月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問題澳門商家

儘管大多數市民都覺得這一政策有助於環保,但很多人還是對“靠收錢來解決問題”的慣性思維有些異議,尤其是在環保部門出臺的文本中,並不是每一個商家都參與徵費限塑的活動,而收集的費用也由商家自行調控,這難免會造成多個標準,難以統一。愛爾蘭自2002年起徵收每個15歐分的塑料購物袋使用稅,至今已征得9868萬美元稅款,全部交由新成立的環保基金用於環境保護項目,而全國購物塑料袋的使用減少了95%。此舉不僅有效治住了“白色污染”,同時為國家環保項目籌集了一筆可觀的資金,國民環保意識也因此得到提高,一舉多得。因此有部分人士提出,澳門也應該強制徵收塑膠袋稅,對此,各位受訪者又持有何種觀點?強制徵收塑膠袋稅,對政府、市民、商家而言,將帶來哪些影響?

“綠色未來”副會長袁嘉浩表示,現階段僅僅是徵費而不是徵稅,對於商戶來說,參與起來就較為簡單,也容易接受,但從長久的目標來看,收稅是可以發展的目標。香港早在第一階段已經實行了徵稅的方式,各方面在收取費用之後都需要上交政府,這就需要強化監督力度,把塑膠袋費作為稅收上交政府,一方面有強制執行的行動力度,另一方面,收稅便於統計,可以根據政府的塑膠袋稅收來判斷大家用了多少塑膠袋,一個很明顯的數字就能檢測成效,是值得推薦的。儘管推行塑膠袋稅並非易事,但任何一項關乎民生、牽涉面廣的政策都會遇到阻力,政府惟有立足長遠考慮塑膠袋所帶來的社會、環境影響,推出強制性的限塑措施等,才能令澳門真正的環保起來。

如何區分收費和收稅的差別,對於消費者來說,成本都轉嫁到了所購買的商品當中,是沒有區別的。對於商家來說,關乎於塑膠袋所收取的費用該上交政府抑或者自我管理,市民普遍認為塑膠袋收費可以接受,但若錢都用於補貼商家,那未必是一件好事。換做徵稅,政府將錢統一收取,可以用來成立環保基金、推廣環保活動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此種方式更為合理。但在收費過程中,商戶如何區分塑膠袋的費用,哪些是需要上交政府,哪些是運營成本,這些方面也需要合理的規劃和安排,才能讓膠袋稅徵收得更為合理、公平。

馬黑祐居民聯誼會副會長鄭麗霞就塑膠袋稅的徵收做出了各方的利益分析。她指出對政府而言,推行強制性塑膠袋稅,可以為政府增加收入,所得的收入可以用作推動環保的經費。弊處是若強制性推行塑膠袋稅,當中涉及大量行政工作,政府需要花不少人力物力去監管。香港在推行第一階段徵收塑膠袋稅時,發覺這種模式對零售商戶構成了沉重負擔,需要設立額外系統去處理稅收涉及的事項,政府和零售商因此需投入相當大的資源。

對於商戶而言,強制性的塑膠袋稅會要求他們配合政府的工作,增加商戶的經營成本,而該部分的成本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但對於市民而言,該措施必定能有助於減少居民濫用塑膠袋的現象,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

盛隆貿易的代表陳嘉盛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澳門處於起步階段,暫時不需要強制性的實行塑膠袋稅,例如在市場上買菜,魚類之類的食品,是必須需要通過塑膠袋來保證衛生問題的,此種情況之下也要求對塑膠袋收稅,不太合理。”陳嘉盛如是說,“政府每一個政策也需要在試行之後進行檢討,進而全面推廣。澳門從來沒有對塑膠袋進行過管制,各方也很難判讀政策實施之後的反應,與其一步到位,一刀切,不如循序漸進,通過部分商家的試運行來檢討政策並改進。塑料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不能因噎廢食,單純的靠收錢來解決問題”。

另一層面上,全面實行塑膠袋稅的徵收,在技術層面上也有一定困難。澳門大部分塑膠袋依賴進口,也有少部分本地生產商。涉及到打稅的層面,那就要考慮對生產、製造、買賣塑膠袋等過程當中,哪一個環境需要打稅?澳門是一個稅種自由的國家,很多東西進口澳門基本上屬於免稅,塑膠袋又該如何“豁免”?因此陳嘉盛覺得始終都是現在政府準備推行的膠袋征費的方案較為合理。

綠色環境保護協會倫永焱教授則認為並不是不可以徵收塑膠袋稅,但實行起來困難重重,首先徵收的範圍是商家還是生產廠家?如何計算塑膠袋的數目等等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其實很多地區,限塑並不是靠金錢和稅收來控制,而是直接限制塑膠袋的使用數量,例如一個月發一定數量的塑膠袋,用完之後還需要增加使用個數,那就需要從政府的環保機構購買塑膠袋,其實現在香港也在追尋這樣的方式,有部分人士建議每個屋村發一定量的有獨特標記的塑膠袋,如果人們違法使用其他普通的塑膠袋,就會有一些處罰。

當下不少城市只是對大型超級市場做了“限塑”規定,對於小商店還是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容許他們在一定時間內用盡庫存。所以,塑料袋並不是一下子可以禁絕的。塑膠袋稅並非靈丹妙藥,更多是通過教育引導的方式,例如,相對於強制性地“限塑”,日本政府更願選擇“疏”的方式。其中一項主要措施就是,從商家、地方政府和消費者三方面著手,加強對塑料類包裝袋的回收管理工作。比如政府要求商家必須在包裝物上標明質材、資源回收等分類識別圖樣,並有回收塑料袋的義務。通過教育與其他相關的措施一起,雙管齊下,才能營造全民減塑的良好氛圍。

猜你喜欢
問題澳門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説幾件宋器銘文並論宋國文字的域别問題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