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产科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2016-02-23 17:12陈小凤李金果国喻晓燕陈世新张红莲
华夏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娩产程

陈小凤 李金果国 喻晓燕 陈世新 张红莲

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按自然分娩常规护理;观察组110例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助产,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以及分娩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然分娩比重、分娩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初产妇自然分娩可明显缩短分娩时间,提高阴道分娩方式的比重,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

关键词:仿生助产;产程;分娩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69-04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更新,加上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很多年轻产妇愿意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方式分娩。而剖宫产对产妇的伤害以及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未被人们了解,而不引起重视,由此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仿生助产技术的创建及发展是为了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和恐惧心理,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为探究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产妇分娩过程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22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0例按自然分娩常规处理;观察组110例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助产。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3岁,最大29岁,平均(25.8±2.4)岁;孕周39~41周,平均(39.5±1.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小24岁,最大30岁,平均(26.4±1.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7)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八版诊断标准,分别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同时进行产妇满意度调查。

1.2方法

对照组按自然分娩常规观察处理。观察组采用全自动仿生助产仪助产分娩,使用仪器为KCB-Ⅱ型全自动仿生助产仪。术前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产妇宫口开至3~4 cm,嘱其排空膀胱,仰卧取膀胱截石位,用碘伏棉球对阴道和外阴进行消毒,然后将无菌孔巾铺好,放置窥器暴露宫颈,宫颈消毒后用宫颈钳将宫颈前唇固定,气囊部置于宫颈口内,接通全自动仿生助产仪,具体操作参数:气囊直径(扩张阴道80~90 mm,扩张宫颈60~70mm)、充气速度(9 min左右)、持续时间(阴道扩张持续5 min,宫颈持续4 min)、气缸压力(30 kPa扩宫2次,阴道扩张3次)。当宫口开大≥5 cm时,先人工破膜(胎膜早破者免除),再使用“足踏法”或“手动法”扩张阴道上段2次(气囊可逐步扩张到直径8 cm,保持时间为3~5 min),最后扩张阴道下段1次(气囊直径达到6 cm即可,保持时间同前)。安排专业助产士护理,并行胎心监护,包括观察胎心、胎动情况,此过程中保持有效宫缩,娩出胎盘后行宫颈检查是否出现宫颈裂伤,如有伤口>2 cm者必须给予伤口缝合。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并且观察产妇产后住院时间及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同时进行产妇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程进展情况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对照组自然分娩82例,自然分娩比重为74.55%;剖宫产28例,剖宫产率25.45%;观察组自然分娩99例,自然分娩比重为90.00%;剖宫产11例,剖宫产率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剖宫产率对照组又高于观察组(P<0.01)。详见表2。

2.3两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对照组产后住院时间(72.00±6.05)h,观察组产后住院时间(48.00±3.05)h,兩组产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9.09%;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产妇分娩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产妇分娩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产妇分娩满意度为99.09%,观察组产妇分娩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医院剖宫产率甚至达到40%~60%或更,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及医学界有关专家的关注。有专家认为自然分娩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因而为有效减少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20世纪末期,由我国研制的气囊助产仪因应而生。该助产技术经过临床应用,对减少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取得比较满意效果。气囊仿生助产技术是一种非药物性助产技术,使用的助产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为国家卫计委倡导推广应用的简单实用产科助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机械刺激促进宫颈成熟,同时反射性刺激和兴奋垂体后叶,引起垂体后叶合成并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与缩宫素,从而促使宫颈软化扩张,进一步增强宫缩,增加产力,达到缩短产程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助产仪助产,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都比不用助产仪助产产程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淑伟报道基本一致。

该仪器利用特制可扩张乳胶气囊,采用充气法扩张宫颈与阴道,使宫颈开口达到胎头大小,等于提前模拟胎头作用,减少先露部的下降阻力,为顺利分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助产技术的特点是不使用任何药物,属非药物性助产,只要产妇无禁忌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一般不会发生危险性隐患。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用气囊扩张宫颈后,人工破膜可以使内源性前列腺素持续增加,促使宫颈成熟,使宫缩加强,宫颈扩张加速。而破膜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及子宫下段,反射性地引起宫缩,破膜后羊水中的Ca2+及前列腺素增加,又激活肌原纤维收缩系统收缩而引起宫缩。由于气囊扩张软产道,使软产道松弛扩张,减少了胎头下降的阻力,达到缩短产程的效果。由于减少产程消耗的时间,也就减少了由于产程较长而导致的宫缩乏力,避免胎儿窘迫的发生,避免了由于胎儿宫内窘迫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从而解除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本研究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罗志丽报道一致。

目前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生育高峰,由于一些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导致她们生育时害怕产程疼痛而主动选择剖宫产,而气囊仿生助产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因气囊仿生助产术可明显缩短产程,从而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减少产妇的心理压力,使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增强,消除了要求剖宫产的念头,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避免了因剖宫产带来的诸多风险,如麻醉并发症、切口感染、手术粘连及“剖宫产儿综合征”。

本研究对孕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分娩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黄爱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提高了自然分娩率。该技术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模拟胎头作用于宫颈口,通过机械性刺激扩张宫颈,促进内源性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使宫颈软化扩张,软产道松弛扩张有利于胎儿的顺利产出。胎头压迫宫颈又促使阴道扩张,宫缩增强,这样既减轻产妇疼痛,又缩短产程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仿生助产后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减少,气囊仿生助产后新生兒窒息率也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产程缩短,避免了因产程过长而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从而减少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囊扩张要保持匀速;宫颈Bishop评分>8分;应注意胎心监护,操作时不可操之过急,要缓慢扩张宫颈,以避免宫颈裂伤发生。

综上所述,将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应用于产科助产分娩,可明显缩短产妇分娩时间,进一步提高阴道分娩的比重,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同时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减少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从而使产妇分娩更为顺利,更为安全,有利于母婴健康,还可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符合医疗改革的大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娩产程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