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的疗效分析

2016-02-23 17:12黄燕
华夏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黄燕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关节肿胀情况与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与术后72 h的肿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RO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应用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加速肿胀消退,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关键词:护理干预;膝关节镜手术;关节肿胀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86-03

为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降低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术后膝关节各项功能,笔者对82例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及一般护理,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21;年龄33~72岁,平均(45.18±11.23)岁;术前肢体肿胀0~3.48 cm,平均(1.46±0.35)cm。研究组男女比例19:22;年龄35~73岁,平均(46.36±12.31)岁;术前肢体肿胀0~3.52 cm,平均(1.48±0.33)cm;其中半月板损伤21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骨性关节炎46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行膝关节镜手术且为单膝手术;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且术后均未行手术切口缝合;均签署治疗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行双侧膝关节手术者;合并有严重雷诺综合征等血管痉挛性疾病者;伴有严重感染病灶者;术后留置引流管者;资料不完整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位置,采用棉垫与弹性绑带加压包扎,术后24 h内给予冰敷冷疗(20min/次,6次/d),告知不同阶段训练目标与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循环加压冷疗法:术后24~72 h每间隔8 h行30 min循环加压冷疗,护理人员关注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者冷疗部位皮肤“5P”指征。②功能训练护理:术后24h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48 h行直腿抬高练习;术后72h行膝关节屈伸练习。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均为1周,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

术后24h、48 h、72h测量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伸直位时髌骨上方10 cm处大腿周径,评估患者的肿胀消退情况;术后1d、3 d、7 d采用关节功能测试(ROM值)评价不同时段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肿胀值计算公式:肿胀值(cm)=患侧值(cm)一健侧值(cm)。

1.5統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尸<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关节肿胀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24h、48 h、72h的肿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术后48 h肿胀值明显高于术后24h与术后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膝关节活动范围

两组患者术后3 d与术后7 d的ROM值较术后1 d均有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RO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作为临床常用的诊断联合治疗的特殊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与并发症少、恢复快、直观精确、安全经济的优点,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术中关节腔内被灌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过程中易损伤滑膜血管,引发机体的炎性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增加静脉的通透性,最终导致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肿胀处理不及时,不仅阻碍了患者术后行关节早期康复训练,增加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术后恢复膝关节原有正常功能。对行膝关节手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通过循环加压冷疗法实现防治术后肿胀并发症,其机制为利用局部冷疗收缩患者局部血管减慢血流,利用物理压迫降低细菌活力与细胞代谢能力,为术后患者行相关康复训练提供保障。功能锻炼中关节不断的屈曲与伸展,在有效减轻肿胀的同时可减小关节活动的阻力,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关节肿胀情况,发现研究组术后24 h、48 h及72 h肿胀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康复干预中采用循环加压冷疗法可以减轻膝关节镜手术后的肿胀程度。对照组术后48 h肿胀值(4.68±2.32)cm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3.52±0.67)cm与术后72 h(2.73±0.87)cm,分析可能与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24 h内给予冰敷冷疗有关,说明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的多发期为术后1~3 d,严重期为术后48 h,并且采用持续间歇性冷疗法可以减轻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 d与术后7 d的ROM值较术后1d均有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RO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明显增加患者术后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更有利患者后期膝关节各项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