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商教育视角的“95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

2016-02-27 16:28陈小英潘晓婷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3期
关键词:财商消费观消费

陈小英+潘晓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的财商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本文在对“95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95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和财商水平现状,分析影响其消费观和财商水平的因素,并探索如何引导“95后”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关键词:“95后”大学生;财商教育;消费观

“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等院校的学生主体,代表着时代发展的趋势,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的不同,他们的消费情况和消费观与以往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总体上看,他们虽然拥有的较高的学历,但是财商水平却不高,这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不相适应。因此,培养“95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他们的财商水平,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95后”大学生消费观及财商水平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文以温州高教园区三所高校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校的“95后”大学生为例,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对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95后”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6份,问卷有效率为95.7%。问卷内容涉及“95后”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理财观念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初步了解温州“95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观和财商水平的现状,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消费观提供了现实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和家庭收入情况息息相关,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最高的每月达4000多元,最低每月900元。学生的消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生活开销、学习费用、休闲娱乐费用、人际交往费用和其他消费。不同年级学生的消费比例也不同,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支出比较大的是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而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更偏向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费用。调查显示有理财观念的大学生只有32%。总体而言,“95后”大学生的财商水平较低,消费不够理性。

1.消费观不合理。“95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确,会出现非理性的消费和无端浪费的现象。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家长的宠爱中长大,缺乏节约的习惯,存在盲目性消费、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从众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观。此外,网络购物的支出占总开销比例达43%。同时,受网络和广告的影响,大学生对商家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和宣传缺乏抵抗力,如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节,会头脑发热,不管是否需要,感觉便宜就冲动消费,买很多实际用不到的商品。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月光族”,开销不够时,他们会通过各种理由向家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学生中“啃老族”的人数。

2.财商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62%的“95后”大学生不了解财商,理财的意识和观念淡薄,理财知识欠缺,近半数同学没听说过“财商”一词,更没有进行投资理财的学习。不同专业学生的财商水平有很大差异,经济管理类的学生相对而言对理财较为了解,但仅占学生比例的13%,他们在有所结余的情况下,会拿出一部分费用进行投资理财,有少部分同学还会炒股,不到25%的同学把部分生活费存进余额宝等平台中进行理财。同时,“95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消费支出没有统一的规划,往往出现提前消费和乱消费的现象。

二、影响“95后”大学生消费观及财商水平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害怕消费、抑制消费逐渐转变为扩大消费、追逐消费。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为“95后”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拓展了他们的消费空间、提升了消费质量、深化了消费渠道。媒体的发达,各种时尚元素的迅速传播,让模仿力极强的“95后”的消费更加时尚化和前卫化。但是,一些媒体和广告的错误宣传,以及网络购物的发展,商家过分强调消费,过分注重物质享受,搅乱了“95后”大学生正常的价值判断,造成他们消费选择和消费倾向的变化,使“95后”大学生重视物质享受而轻视理想信念。一些“95后”大学生以满足自己物质上的享受作为追求的目标,甚至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不考虑父母的经济状况,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中出现了自我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

此外,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的信息发达畅通,很多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很长。网络购物的个性定制和更快更新迎合了“95后”大学生追新、追求个性的特点,部分“95后”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多于实体店购物。同时,网络上很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也被大学生所模仿,造成恶劣的影响。

2.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会对子女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个家庭的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观念不同,这些都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此外,“95后”大学生在没有上大学之前,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包办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工作之前首要任务是学习,理财、消费等观念的培养是将来毕业工作之后的事情。即使家庭有经济压力,父母也不会和孩子说,宁可自己辛苦,不会让孩子受委屈。在父母的庇护下,大学生没有理财的意识,只管消费不用管钱财的来路。父母只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而忽视对他们进行全面健康发展,缺乏对他们勤俭和理财能力的培养,这些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

3.学校财商教育的缺乏。财商教育在我国没有能当作个人基本素质培养,高校对“95后”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趋向的把握不足,目前高校主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科设置差别很大,相对而言经管类学生对财商知识的学习要比非经管类的多,非经管类专业几乎没有财商方面相关的课程。因此,对学生勤俭节约和合理消费、理财观念的教育内容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学生过多的跨专业选经管类课程,不利于他们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造成学习上的压力;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更重视学生的艺术人文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对于财商教育视度不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财商知识的学习。因为缺少相关教育,一些“95后”大学生对如何消费、怎样消费、怎样理财等产生了迷茫。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95后”大学生刚从简单的高中生活来到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的各方面都还处于转型阶段,尤其是消费心理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不强。同时他们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又很强。他们喜欢追求时尚,追逐新事物,追逐名牌、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学的影响。对社会上的不良消费行为和消费观缺乏判断意识,容易出现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身为独生子女的“95后”大学生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很少父母分担负担,更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他们独自进入开放式的高校校园里生活,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和指导,“95后”大学生自身又没有理财观念,因此,很难做到合理的消费。

三、提升“95后”大学生消费观及财商水平的建议

“95后”大学生的消费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总体呈现出符合经济发展进程的时代性和多样性,有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因此,要对“95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及财商进行评估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为引导“95后”大学生合理的消费,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财商水平,需要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1.借助网络净化社会消费环境

积极营造和谐科学的社会消费环境和消费文化氛围,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理性消费的观念,减少那些对大学生消费产生误导的广告宣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库,可以在网络中共享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良好的网络环境是财商教育的一大平台。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大众宣传引导积极健康的消费信息,解答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为他们进行合理消费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此外,通过报纸、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渠道开展财商相关知识的介绍,进行正确的消费与理财知识宣讲,引导大众转变错误理财观念,建立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2.家庭教育注重对学生财商的培养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父母的消费价值观念、具体消费行为和习惯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消费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倾向。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一方面,父母要注意自身消费价值观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自身不良的消费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等,会给其孩子带来不良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家庭生活中会有很多消费决策,父母在做出这些决策时,可以主动邀请子女参与的决策过程之中,与子女共同讨论相关消费的原因和消费水平。一个从小接受父母良好消费观与理财意识熏陶的学生,无论他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家庭环境怎样都会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3.高校加强对学生财商教育的引导

财商是一个人控制、驾驭金钱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理财智慧。学校不仅要重视“95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财商教育,使大学生正确看待金钱,了解理财,学会科学的消费观。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两课”为主渠道,结合财商教育的内容开设必修或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和财商教育。同时,开设有关提高学生理财观念、理性消费的专题讲座、财商沙龙、主题班会、财商知识竞赛等,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进行渗透和疏导。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了解财商的积极性。在图书馆增设经管类相关的杂志和报纸和电子期刊,利用宣传、教育和管理相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理财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学生的财商水平。同时鼓励大学生大胆实践,多举办相关活动,如创业大赛、财经类主题的辩论赛等,注重大学生智慧而富有创意地在生活中理财。

4.“95后”大学生主动接受财商教育

内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是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最本质的因素。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理财能力可以为今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了解理财相关知识,好好学习学校与消费观念相关的课程,掌握基本的投资技能,制定健康合理的消费计划。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远离不良的消费环境,不和别人攀比、不盲目跟风,提高自己的科学消费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同时,积极参加投资理财实践活动。“95后”大学生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形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锻炼能力,另一方面还有一定的收入来减轻家庭的负担。有能力和意愿的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财商水平。

“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消费环境对“95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越来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进行教育和引导,家庭和社会也应提高协同教育的意识,在学生财商教育中发挥作用。引导“95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健康、合理、适度的消费,提升大学生的财商水平。做一个符合当代科学发展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德胜.消费者行为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董雅丽,杜振涛,李治国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1(10):47-50.

作者简介:陈小英,女,讲师,温州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财商消费观消费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财商教育在小学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