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2016-02-27 16:26周少余谷志阳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3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

周少余++谷志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进行学习深造。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留学生的在华期间的健康成长,更是关乎我国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发展。本文从跨文化背景下分析来华留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特点、以及原因,从学校的教育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来华留学生的自我教育三个途径,帮助来华留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摒弃不合理消费观念、行为,实现育人目的。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消费特点;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来华进行学习深造。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共有377,054名来自203个国家与地区的外国学生到我国775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相比2013年的356499留学生人数,增加了20555名学生,增长比例为5.77%,使我国已经成为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此项统计数据不包含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留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大,不仅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使留学生成为社会消费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来华留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特点与原因,有针对性开展留学生合理消费行为教育,引导留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剔除不当消费行为。

一、来华留学生消费现状

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文化差异大,所呈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行为与我国在校大学生消费群体相比,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总体而言,来华留学生消费行为以理性消费为主,同时存在着非理性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的多元性与不合理性并存、短期消费意识严重,科学消费观念薄弱。

1.以理性消费为主,非理性消费并存

根据温州医科大学600名来华留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显示(以下简称调查),月消费额在10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0.6%,月消费额在1000元-1500元之间的占29.4%,月消费额在1500元—25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48.1%,月消费额在2500元以上的达11.9%。另外,从来华留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调查显示,62%的来华留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或其亲属,25%的留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银行借贷,大约13%学生靠自己曾经的积蓄来支持自己来华学习。通过以上2项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留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来源于家属或银行贷款,经济不独立,消费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经济的非独立性在客观上限制了留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于此同时,从留学生的月消费额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学生的消费水平属于中等,以理性消费为主,但仍有部分留学生的消费额度较高,存在着非理性消费行为。

2.消费结构的多元性与不合理性并存

来华留学生的消费项目主要包含学习消费、娱乐休闲消费、生活消费、房子租赁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其他消费方面。据温州医科大学600名来华留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显示,来华留学生在学费、日常生活消费以及学习费用的消费支出占43.8%,在人际交往方面消费支出占12.3%,娱乐休闲消费支出占28.9%,房子租赁消费支出占18%(见图)。可见,留学生整体消费结构呈现多元性,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消费或生活消费。

与此同时,在同一项消费项目中留学生存在不合理性消费,主要体现在生活消费与娱乐休闲消费。首先,饮食消费在生活消费中所占比例较高。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伊斯兰教)只能吃清真食物,虽然各高校都给留学生配了厨房,学生可以自己烧菜,但多数学生因贪方便,图便利都会选择外面的穆斯林餐馆就餐,造成留学生高消费。其次,酒吧娱乐与旅游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在其本国泡吧文化影响下,绝大部分留学生几乎每周末都要去当地城市酒吧泡吧,致使不合理的娱乐消费支出攀升。在旅游方面,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为了更好的感受中国文化、历史古迹与山水风光,留学生会利用各个假期前往全国各地旅游城市旅游。据周培芬在沪来华生旅游频率调查显示,每月出游1-2次的占68%,每月3-4次的占24%。由此可见,每周一次出去游玩的留学生不占少数。留学生为提升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深度,适当合理的旅游消费应当鼓励与支持。但过度旅游消费,一方面,增加了留学生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不利于留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建立。

图 来华留学生消费项目构成

3.短期消费意识严重,科学消费观念薄弱

留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大学生,应该要具备科学的理财观念。但从当前的消费现状来看,一方面由于消费文化背景差异,来华留学生因缺乏家庭的有效监督,自控力不强,极易受到网络淘宝、微商或媒体的宣传诱导影响产生冲动消费与随机消费,短期消费意识严重。另一方面,留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经济独立性差,再加上对中国的购物环境不熟悉,致使留学生不能理性对物品的消费价值与成本比较衡量,往往造成超前消费与负债消费等。从这些不当消费行为,透射出大部分留学生因缺乏合理理财的观念与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消费,引起经济紧张无法按时交纳学校学费导致退学等不良后果。

二、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消费行为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王官诚在《消费心理学》一文中指出,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其家庭的消费特色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等会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会潜移默化的由上一代父母传给下一代子女。留学生来华留学后,一方面,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有了一定的消费自由度,其消费行为特征必然会带有家庭消费的烙印。父母若是属于无计划的消费行为,其理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子女,往往造成留学生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家长因为距离空间原因,不能有效的监控留学生在华的消费行为,对于学生给出各种过度消费行为的“合理理由”,往往采取信任的态度。与此同时,对于出国留学的子女,其家长更注重与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会忽略子女的消费行为。

2.留学生自身原因

据2014年来华留学生调查报告显示,本专科学生占比为71%,高端学历(硕士和博士)占比总和为29%。从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成分分析,来华留学生中以年轻的学生为主,虽然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但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与理性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在消费过程中容易被各种网络淘宝、微商或媒体的宣传诱导影响产生冲动消费与随机消费。

3.学校原因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除教学之外,关注的侧重点是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对消费教育并没有过多重视。学者陈学明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一文中指出,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意识到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缺乏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对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缺乏一定的了解与把握,因而在高校中普遍缺少对大学生的消费,即便有,也仅仅是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且有效的消费教导。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因为“留学生的身份”、语言交流障碍,学校对留学生的合理消费教育指导更是少之又少。

三、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合理消费行为路径研究

唯物辩证法原理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在跨文化背景下,首先要加强来华留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的自身教育,树立科学消费观。其次,加强学校对来华留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作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同于中国大学生,留学生远离父母,虽然父母的日常消费观念、行为以及教养方式对子女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距离以及空间的限制,在华期间,父母很难起到很好的调控、引导作用。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学校、社会、以及留学生自身教育,行成合理的消费行为。

1.加强对来华留学生合理消费观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也是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也应当是学生接受科学消费观教育的主场所。留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源于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对此,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设选修课,利用课堂教学,将消费常识、消费经济学、消费习惯、方式以及常用消费的选择、评价以及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进行系统的消费观教育,培养留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管理中的第一战线主力辅导员,开展一系列相关主题班会教育、社会实践、志愿者行动等活动,让留学生体会勤俭节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来华留学生的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留学生要建立科学消费合理观,摒弃不合理消费行为,关键还是要加强自觉消费意识与自我教育。具体操作层面可遵循以下三点做法,首先,制定适合自己的消费标准。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学习、文化以及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消费标准,作出有计划的消费行为,把握消费计划性原则与消费有度原则,坚持理性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其次,加强消费知识学习。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学校资源,加强消费常识、消费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举办的各种有关消费方面的活动,积累消费经验和学习相关的消费知识。最后,切实做好科学消费观的内化过程。不管是平时的消费经验积累还是学校亦或是社会上所学到的消费知识、消费理念,都要有内化的过程。在主观意识上做到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形成科学消费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潜移默的作用,高校一方面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将健康消费观教育的内容、目的以及意义等融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留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广播、微信等宣传媒介,以中、英文双语宣导合理消费行为,剔除不健康的奢侈、炫耀、超前与负债等不良消费行为现象,为留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绿色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渲染。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2015-03-1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3/184 959.html.

[2]张冬梅.大学生消费心理探析与引导[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

[3]周培芬.试析来华留学生旅游活动的现状、意义以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78:-181.

[4]王宫诚.消费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5]2014年来华留学生调查报告来华留学生网,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发布http://www.eol.cn/html/lhlx/content.html.

[6]陈学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1-5.

[7]张婵香.大学生消费观存在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1).

作者简介:周少余(1983- ),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谷志阳(1978- ),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实践教学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