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族企业比较治理研究

2016-02-27 16:49白广宇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1期
关键词:启示问题

白广宇

摘 要:家族企业是指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在一个家族中的企业。由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家族企业呈现多样化。不管是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其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家族企业对于解决我国庞大的就业压力,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中、美两国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传统文化、国家经济制度的不同等方面浅析中美家族企业管理上的差异,发现中国家族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和企业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出新经济形势下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以为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美国家;家族企业比较;问题;启示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家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重要推动力量。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我国的家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创新家族的形式,促使其发挥集群优势,能提高家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家族企业积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在竞争中不断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对中美家族企业治理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和美国家族企业比较

1.中国家族企业治理制度

(1)中国家族企业的组织制度

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类型分为独资型家族企业、合伙型家族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型家族企业这三种类型。在这三种家族企业中,独资型企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治理结构相对简单,能够节约资金等成本;合伙企业能够解决企业筹资问题,具有生产规模上的优势,但是其也是自然人企业,治理结构相对简单;有限责任公司则填补了上述两种类型企业的不足,是家族企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组织形式。

(2)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制度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传承制度,仍然是子承父业、子守父业的现象。家族企业都面临新老权力交接问题。80%的家族企业却因为没能成功的传承而关门;无数的中国企业败在24年的“鬼门关”。通常,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凭借其胆识与思维获得了企业发展的资金,但这不能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第二代接班人不一定有父辈的胆识和能耐,新老交替总是不可避免的带给企业的管理层以动荡。

(3)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家族企业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企业权力主要掌握在几个人手中,实行的多是“家长制”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的程序。家族式管理方式混乱。家族企业管理者依据亲疏远近关系,而不是按照其能力的大小来选择中高层管理人员。于是,在家族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企业文化氛围。

(4)中国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

我国的家族企业主要是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的物主个人产权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生产者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在产权归属方面,家族企业大多数几个人创始者共同所有,其创始者若是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矛盾,会影响到企业管理层的团结,轻者使企业生产效率低下,重者则会引起企业的分崩离析。现代产权理论指出,任何经济权利都要有明确的权属,否则就难以保证权利的有效使用,会造成经济资源浪费,甚至还会导致经济纠纷。但是在我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局面是,某个家族企业仅仅在创立时规定其所有权属于某个家族,并未对家族内部各个成员应当享有的具体的利益分配权等做出相关约定。这种产权不明确的情况会使得家族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产生争权夺利的情况。

2.美国家族企业治理制度

美国家族企业吸收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使家族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治理和产权结构。其特点可以归结如下:

(1)家族企业股权相对分散,但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控制权

钱德勒在其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工商企业的管理革命》(1977)中,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美国家族企业的成长史,揭示了美国家族企业产权的变迁。美国家族企业走过创业者一起持有公司股份,到某个家族单独持有公司股份,再到家族成员分散企业股权的一个过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家族企业由于其治理结构简单,生产决策能够迅速执行,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伴随而来则是公司管理复杂化,管理者由于其缺乏相关的管理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无法亲自掌控企业的日常运作,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使专业的管理层替代业主对家族企业进行管理。

(2)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范

美国家族企业内部形成了以决策(股东大会)、执行(董事会)和监督(监事会)为主的三权分立框架。其家族企业通过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来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组织和管理等相关问题。企业内部设立家族委员会,其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个表达他们价值观、利润分配需要的平台,使得家族系统和企业系统有了明确的分界线,这样给那些未拥有所有权的家族成员提供了表达其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极大的消弱了因家族企业成员的内部矛盾对企业经营决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专业化程度高

在美国,因为资本市场相对完善,股票能够公允的反应公司的价值,这就为家族企业所有者考核职业经理人业绩提供了合理参照。家族企业所有者一般掌握公司控制权,不参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公司的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则由职业经理完成。于是在美国家族企业中形成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局面。这种治理结构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虽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会出现代理成本、搭便车、逆向选择等问题,但是因为家族企业股权控制权相对集中,普通的上市公司相比,家族掌控的上市公司在解决代理成本等问题方面更为有效。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两者优势的完美结合,使得美国出现了很多家大型的家族企业。

三、中国和美国家族企业比较获得的启示

1.产权明晰实现产权结构合理化

中国家族企业应向美国家族企业学习,通过建立股东会完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家族企业既要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渐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又要逐渐实现美国家族企业比我国更强调持续的完善企业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机制。企业应该实行弹性工资制度,并按照一定的绩效标准发放工资,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形成是实现家族企业公众化的前提条件

家族企业短期成长依靠的是资金,但是家族企业的长期成长离不开人才。人力资本才是最重要的。家族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很强,企业的技术设备也都比较先进,仍然会遇到发展瓶颈,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吸纳专业性的人力资源。因此,家族企业能不能有效地融合社会人力资本,尤其是职业资源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政府应为企业制度变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美国家族企业制度转变的历史过程看,我们都可以见到政府干预的影子,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发挥更有效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驾驭和管理经济事务的核心就是政府的制度能力,要逐步的由政策治国向制度治国转变。制度治国主要是凭借制度和法律治理,但并不排斥政策治国,而是要使权力受到制度和法律的约束,保证政策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美)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管理革命[M],商务印书馆,1977.

[2]潘必胜.乡镇企业中的家族经营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1998,(1):12.

[3]克林·盖尔西克.家族企业的繁衍一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北京:经济F1报出版社.

[4]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

[5]张毅.刘芳.《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6]晁代刚.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7]姚明龙,王远军.国外家族企业研究最新进展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4(6).

[8]“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2002.

[9]郭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0]郭凡生.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启示问题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