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建议

2016-02-28 02:28汪珂永黄慧琳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瓶颈强国

汪珂永 黄慧琳

(1.四川工商学院体育教研室 四川成都 611745;2.四川音乐学院科技处 四川成都 610021)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建议

汪珂永1黄慧琳2

(1.四川工商学院体育教研室四川成都611745;2.四川音乐学院科技处四川成都610021)

摘要:农村体育发展水平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的关键。但是,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民体育意识淡薄,政府对农村体育投资力度不够,农村体育人口缺失、农民体育健身水平低下,农村体育区域发展失衡,缺乏专业的体育人才,地方政府发展农村体育职能弱化。因此,要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为此,为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本文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强化政府职能,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健全组织机构,壮大农村体育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开发特色项目,实现以点带面;注重学校体育教育,为农村输送、储备体育人才。

关键词:农村体育;强国;瓶颈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竞技体育大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以51枚金牌的成绩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以 38 金27 银22铜、奖牌数87枚位居世界第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体育大国的形象和地位,但这并不能代表我国已经步入体育强国的行列。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体育发展战略,即我国不仅要保持体育竞技大国地位,还要最终实现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梦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许多体育人的执着追求。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体育强国梦的“短板”是群众体育,而农村体育则是“瓶颈”所在。要想实现体育强国梦,关键在于农村体育。

一、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制约因素

1.农民体育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体育建设工程”,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力度。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再加之体育管理部门对农村体育的关注和宣传不够,不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强国梦等了解甚少,对其重要性和深远意义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多数农民对体育锻炼没有概念,体育活动意识淡薄,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他们误认为田间劳作、体力劳动可替代体育锻炼,无病就是身体健康。尤其在边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体育运动几乎是空白。

2.政府对农村体育投入力度不够,农村体育设施匮乏。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三农投入逐渐增加,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数据显示,我国财政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大大高于群众体育,而群众体育的投入又严重倾斜于城市群众体育,而农村体育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基本的健身器材及场地得不到充分的保障。2009年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为4.8亿元,群众体育投入为2.7亿元,而这2.7亿元的群众体育投入绝大部分投向城市群众体育[1]。

3.农村体育人口缺失,农民体育健身水平低下。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我国体育人口受多方面的影响,跟世界体育强国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报告显示,澳大利亚15岁居民中有25%的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30%以上的澳大利亚人参加体育活动[3]。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仅有0.63亿人参加过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人口的比率仅为7.13%[4],并且随着年龄的提高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我国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而农民工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他们是农村体育的中坚力量,却常年漂泊在外,农村体育骨干大量流失,严重削弱了农村体育的有生力量。

4.受经济、环境因素制约,农村体育区域发展失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东部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658元,中部河南省只有15695元,西部甘肃省农民人均收入仅为5736元。[5]经济收入的差距导致东、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尤其是在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约为70万个,其中仅占国土面积16.5%和人口29.92%的城镇就占去全部场馆的78.8%;而占国土面积83.5%和人口70%的广大农村仅占有20%的体育场馆[5],且大都集中在中小学内。在体育消费方面,农民的主要消费是生产生活资料和孩子的教育费用,其用于体育方面的开支微乎其微。

5.环境、工资待遇差, 制约了农村体育队伍的壮大。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体育重视不够,因此连兼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没有配备,更谈不上设置专职人员。这样就造成一些地方农村体育无人员编制、无办公场地、无经费投入、无专业队伍。此外,农村的从业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体育设施不足等原因也阻碍了专业体育人员投身农村体育的步伐。

6.地方政府农村体育管理职能弱化。目前,我国的多数地区把原来的县体委这一基层体育管理部门撤销或重组,把它与文化管理、教育管理合并重组,乡级则没有设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更没有设置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农村体育的管理大都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这造成了政府农村体育管理职能的弱化。

二、突破农村体育发展“瓶颈”的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宪法》和《体育法》赋予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针对农村体育发展现状,需要强化政府发展农村体育的职能。强化政府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县级人民政府应要求乡镇政府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乡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挂帅的体育领导机构,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会长的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定期开展本乡镇的各项体育工作。(3)强制要求各乡镇文化体育站配备文体专干,使农村体育活动和比赛制度化、经常化。(4)在本级财政列入专项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础建设经费,逐步提高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改善场地设施条件,且经费应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5)各乡镇制定明确的体育发展目标,将其纳入年终双文明建设和乡镇领导、主管领导政绩考察范畴,像四川绵阳抓环境建设那样将本级政府的体育事业发展列入干部离任审计考核范畴。

2.健全组织机构,壮大农村体育队伍。农村体育发展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以下人员的作用。(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他们是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制定激励奖励机制让他们发挥作用,激励他们充分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来培训、组织农村体育活动,推动农村体育发展。(2)中学体育代表队的队员。他们来自农村,有一定的运动技能、理论知识和比赛经验,人数较多,是一支土生土长的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推广和普及。(3)大学体育专业的农村生源学生。他们来自农村,人们对他们在体育方面的能力是信任和敬佩的。要发挥他们言传身教的引领作用,感召更多的人投身农村体育发展事业。(4)国家、省、市代表队中农村户籍队员。他们是父老乡亲和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明星。要充分利用他们赛季间歇、休假时间,让他们培训基层体育人才,到基层组织赛事,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发动和组织农村体育活动。(5)乡镇机构和企业中的体育爱好者及人才。让他们加入到农村体育发展的队伍中来,促进农村体育长期稳定的发展。(6)特岗、特聘、村官大学生。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其成为农村体育发展储备力量。

3.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体育事业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健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建议在有条件的乡镇或乡镇企业内建立农村体育活动中心,添置和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满足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和举办体育活动的需要。(2)广辟融资渠道,推动农村体育发展。极力争取体育彩票公益机构的扶持;将国家、省、市专业场馆及高校淘汰的器材捐赠到农村二次利用;发动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公司资助;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充分调动更多的组织投资农村体育;有效利用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乡镇政府机构及乡镇企业的场地和器材;发动广大农民自己开发制造运动器材。

4.开发特色项目,实现以点带面。农村体育的开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小型多样,针对农村的特点,选取老百姓喜闻乐见、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开展符合农民生活特点的体育活动,做到既不耽误农时,又不影响健身。充分利用节日期间人员聚集的机会,适时举办农村乡(镇)级、村级等不同层级的农民运动大会或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赛事,如武术、龙舟、登山、棋类等等。在硬件、软件成熟的乡镇可逐步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例如羌族的“莎朗、推杆和彝族的“跳火绳”等项目。在开展活动时推介先进典型,实现以点带面。要让农民在农闲时体验到体育竞赛带来的乐趣,接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

5.注重学校体育教育,输送、储备体育人才。农村体育发展除了政府重视、资金支持、场馆建设等,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校体育教育。一方面,农村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战场和体育人才的主要来源,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大量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的体育教育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习惯,使其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力军,又能大力推动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使学校体育教育和农村体育实现良性循环。要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农村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庆.陶子成,等.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地位和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0-11.

[2]邬凤.我国农村开展体育可行性的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 (4):20.

[3]耿晓东,曹建英.澳大利亚农村体育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1(6).

[4]刘巍.我国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4):4-8.

[5]新民网讯.国家统计局网站今日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7)shanghai.xinmin.cn/msrx/2015/02/2...033,html.

[6]杨昳丽,耿元元.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6).

[责任编辑杨瑜]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24(2016)02-0040-02

作者简介:汪珂永(1985—),男,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2015—2016年科研课题。

收稿日期:2015-12-10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瓶颈强国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构建鞍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