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为社区及民间组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研究

2016-02-28 02:28谢良红聂蓣郦王代言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工会民间组织社会治理

李 江 谢良红 聂蓣郦 王代言

(1.西华大学党委组织部 四川成都 610039;2.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3.西华大学校工会 四川成都 610039)



高校工会为社区及民间组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研究

李江1谢良红2聂蓣郦2王代言3

(1.西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四川成都610039;2.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3.西华大学校工会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社区及民间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机制不健全、主体比较单一、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高校工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团体,本身具有的职责与功能特点和依托高校的优势决定了其能够为社区及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搭建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社区;民间组织;社会治理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变,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社会变革,迫切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来化解。与此同时,社区及民间组织开始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当中,为社会治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1]这进一步明确了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在基层,社区及民间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但同时因其职责定位和体制机制的约束,其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高校工会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会团体,随着其功能不断的丰富和深化,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工会一方面利用其在教育、科研、文化方面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建设与完善,为其开展社会治理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配合社区及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协调合作来搭建社会治理平台。

一、社区及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和困境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整合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力量,兼顾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政治诉求,最后形成各方利益共识。社区及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其自身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

(一)社区及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

首先,社区及民间组织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桥梁。根据社会治理的定义、特点和宗旨可知,它一方面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注重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便成为应有之意,他们之间的桥梁就是社区及民间组织。根据善治的概念和本质可知,政府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是善治的根本,但它们之间的合作需要民间组织搭建桥梁。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作为传递者,把成员对国家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汇集起来传达给政府;另一方面,又把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办法转达给成员。非政府组织就在这一过程中,协调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努力,推动了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有效改善了社会治理的局面。

其次,社区及民间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体。中国目前公民自治的三个大领域是农村农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和行业自治。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自治、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社区和民间组织能够承接政府的部分社会职能。一直以来,政府都是社会治理的主导,新形势下随着中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新要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开始将大量可以交给社会组织去做的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去做,这将为社区及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社区及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体现主体作用提供良好的机遇。

再次,社区及民间组织可以有效的提高政治的透明度。第一,一些民间组织如研讨会本身就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具备传播政治信息的功能。第二,一些非政府组织自己创造条件,传播各种政治信息。比如他们创办报刊、网站等来传播信息。第三,很多民间组织都具有公益性质,并且在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政府形象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对国家的信任和认同感。

(二)社区及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困境

目前,由于社区及民间组织生存环境、发展条件的各种不完善,以及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在社会治理中无论是参与效果还是作用发挥都受到一定限制。

1.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 《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2]因此治理不是规则,也不是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还属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控型治理模式,其特点是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重视政府的行政管理、一刀切管理、压制型管理,忽视群众参与。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旧有的社会治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社会结构的改变,但新的机制还在摸索中,并未完全建立,导致社区及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亦步亦趋,参与度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2.社区及民间组织的自身独立性不强。我国现有的社区民间组织很大程度上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而来,往往是通过行政手段组建,政府培育扶持等等,其形成过程不可避免的带有行政色彩,在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等方面均受到政府的影响和控制。比如,社区居委会,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其在具体的运行中,却难以看到“自治”。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设置偏行政化,导致社区居民自然而然把它看作政府机构,是政府机构向基层拓展,而不是社区自治的载体;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承担了政府的诸多职能,行政化倾向严重,运行机制不规范,人手缺乏,经费不足,往往难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治理职能。其他民间组织虽然相对更加自主一些,但从其成立到运行管理无不存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的影子。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导致政府在社区及民间组织的方方面面仍然发挥着大管家的角色,事无巨细地管理着相关事务,由此造就了我们社会的社区及各类社会组织必然或多或少的受到行政化的影响。

3.群众对社区及民间组织缺乏了解和支持。社区是组成社会最基础的元素,为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平台,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基础层次。民间组织是社区中的居民之间多由于地缘上的紧密联系和兴趣上的志同道合,自发形成的以公益或互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社区及民间组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如果没有群众的认可和积极参与支撑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治理的。当前,因为受到政府对社区及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运作资金来源单一、民间组织公信力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群众对社区及民间组织的认知还非常不够,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及各类民间组织活动的意识普遍比较淡漠,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影响到社区及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张良教授在上海普陀区对3000名居民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近90%的受访者对社区及民间组织有一定的了解,但表示参与过社区及民间组织活动的只有1592人,占受访者总数的63%。[3]

二、高校工会为社区及民间组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

工会是一种具备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组织,由特定群体基于共同的利益自愿结合起来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是全国总工会十五大提出的工会推荐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在当前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工会作为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必然而且应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高校工会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社团组织,立足于高校开展工作,能够为社区及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提供人才、智力、科研等方面的支持。

(一)良好的社会治理需要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4]“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5]因此,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社区及民间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激发活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目前,我国的各类社会团体非常多,但发展不平衡,工会是少数发展比较成熟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在社会参与、社会动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高校工会作为高素质知识分子聚集的社团组织,能够依靠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在政策制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工会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社会治理的主要目的即通过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丰富化来协调各类群体的利益,化解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工会,是高校广大教职工自愿加入的自治性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合法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它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共同性等特点,本身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作机制。它能广泛的联系群众,熟悉最基层的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形成良好的资源、信息等的交流和互动。高校工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满足教职工的各项需求,在教职工群众心中已经建立了比较高的信誉度和公信力,相对于其他社会团体更具有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工会能够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策及时传达到教职工中去,广大教职工的诉求、建议也能通过工会反馈给党委。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

(三)高校工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高校工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由高校教职工组成的群众组织,本身就是立足高校开展相关工作,而高校是社会精英人才的聚集地,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高校本身也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条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高校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去。高校专业丰富齐全,专家学者云集,资源优势明显,高校工会能够依靠这些独特的优势,把高校的超前理念、创新思维、先进文化等等带入社区及民间组织,为其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好平台。

三、高校工会为社区及民间组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的途径和方法

社会组织是群众组成的团体,反映了人们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这对新时期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不可能再采取以往一刀切,一元化的管理方式,而是必须转变观念,因势利导,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创新方法,搭建合理的平台,发挥不同社会组织的优势和特点,而这与高校工会本身具有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加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职能不谋而合。

(一)明确高校工会的职能定位

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社会治理多元化格局的新要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导力量,由单独管理转变为其他社团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建设目标。而工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管理重要的主体部门,要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与职工有关的职能,在提供服务、实现和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注重具体的参与,突出维护职能的有效发挥,对维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协同作用。高校工会的政治性、广泛性、群众性,使其在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职能优势、组织优势和阵地优势。工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并利用好这些优势,做好职工群众的具体工作,通过健全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等,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要围绕“参与,维护,建设,教育”的基本职能,把握好参与的度,做到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既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无所作为。因此,高校工会要明确自身定位和职责,与政府等社会管理主体积极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参与,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完善高校工会参与社区及民间组织社会治理的体系运行机制

目前高校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体系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社会治理工作系统而复杂,涉及的参与主体众多,单靠社区及民间组织自身力量难以独立承担社会治理的重任。因此需要高校工会加强与地方党政有关职能部门,与各级人大政协、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沟通,争取广泛支持,相互协调配合,构建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二是完善考评制度。要把工会参与社区及民间组织社会治理的效果、工作覆盖面、组织凝聚力、职工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基本考评指标,作为年度考核、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工会更加注重自身职责定位,优化职责体系,更多地参与服务工作和社会工作。

(三)整合资源,构建需求对接的区域化工会管理体系。

传统意义的高校是一个资源相对垄断,管理相对封闭的组织。如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变迁,高校也由封闭的教学到开放式,服务式的面向社会服务,承担起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功能,对社区治理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关系空间中,高校工会需要通过搭建区域化建设平台,实现从单纯的高校工会走向立体的工作空间,通过与社区及社会组织的互动和共享,建立起学校、社区、民间组织等多元行为主体之间的密切的、平等的、网络化分布的合作关系,把更多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整合起来。一是整合政府资源。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在资金和项目开展等方面争取更多对社区及民间组织更多的服务资源和政策支持,增加相互沟通和联络的渠道,让社区及民间组织的需求、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受理和反馈。二是整合社会资源。高校工会拓展视野,不断延伸扩展外围体系,加强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整合自身资源。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储备库,汇聚了大量的、先进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科研资源等,高校工会通过整合这些资源转化为社区及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比如通过为社区及民间组织提供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制定发展规划,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班,组织服务内容不同的专家服务队进社区及民间组织等帮助提升周边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促进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N].人民日报 ,2013-11-16

[2]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 [M]. 伦敦: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3]陈锡璐.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

[4]党的十七大报告[R].2012(10).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谭金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24(2016)02-0093-04

作者简介:李江(1979—),西华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调研课题“高校工会为社区及民间组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研究”(GH201404)。

收稿日期:2016-03-03

猜你喜欢
高校工会民间组织社会治理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实践能力与实践方式分析——以2014—2017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年度十大事件为例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关注外因 完善自我 促进民间组织快速发展
关于我国环保组织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