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公益广告《我是谁》的情感传播

2016-02-28 07:28吴晓霞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宣传语结尾处公益广告

吴晓霞

央视公益广告《我是谁》的情感传播

吴晓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为纪念建党95周年,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我是谁》,表达了“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的理念。笔者试从情感创意理念、旁白和镜头语言这三个角度,分析其情感传播,探讨我国政治传播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范。

央视;公益广告;情感

一则央视公益广告《我是谁》的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力,很多网友称之为走心之作。通过分析该广告的情感诉求形式,对我国政治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情感创意理念引发感性诉求

目前,央视系列公益广告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将理性内涵用情感诉求的感性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这种以情动人的方式,往往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方式源于广告的情感创意理念。根据李敬翔《情感创意在央视公益广告片中的应用——以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片为例》一文,情感创意是以感性诉求为基础,通过不断加深戏剧冲突,让受众沉浸其中,设一个引爆点化解所有冲突并不断升华情感,让受众产生共鸣,加深对创意的印象。这则献礼建党95周年的公益广告片,其情感创意理念除了央视一贯走的情感温情路线,又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就是结尾处打出的宣传语“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如果不是这一句的出现,受众会认为是普通的公益广告,而恰恰是这一句的出现,打破常规,让不少网友感叹“第一次看到我党打广告”、“满满的正能量”等,惊讶央视风格的突然转变。结尾处的宣传语正是一个情感引爆点,升华广告主题,引发受众感性诉求。结尾处的宣传语与广告一开始的旁白“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遥相呼应,起到揭示升华主题的作用,也引爆群众内心深处对传达理念的认同。

2 温暖朴实旁白激发情感认同

公益广告凭借影像、声音、字幕等艺术化表现形式进行的一种广告传播活动。该广告将生硬的政治宣传语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和创造,用温暖朴实的旁白,像是诉说故事一样,充满感染力。该片并无故事性的对话,从头至尾都是充满磁性,略带沙哑的男声进行旁白,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和对应的影像画面相得益彰。短小精悍的数句旁白,诉说了六名不同岗位的党员人物故事。旁白的语句充满启发性,前两句“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采用设问句的方式,增加悬念,引发思考。之后自问自答,“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接着运用排比句的句式娓娓道来,“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每一句都十分简洁,但却又意义深刻,短短六句话言简意赅讲述了学生、清洁工、医生、交警等六位平凡人物故事,而且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坚守自己岗位,尽职尽责的默默奉献精神。结尾处“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表明这六位普通平凡人物共有的一个身份就是中国共产党,而他们正是千千万万党员的人物缩影,就在老百姓的身边。这些旁白语句经过充满感染力的男声表达之后,更加饱满,打动人心,激发了受众的情感认同,达到公益广告情感诉求的目的。

3 故事化镜头语言打动人心

公益广告的感染力离不开其艺术化的表达。它依托于电视媒体,电视的影像更直观满足了受众的视觉需求,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而且受众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我是谁》这则广告就是一个个镜头拍摄而成的影像,通过剪辑成几个不同故事片段,并且所有的故事片段表达同一个广告主题,用镜头来说话。这种故事化是借鉴电影电视这种艺术,传递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广告中六个人物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六个人物故事,分别是女大学生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清洁工最早就开工扫地、医生忙完累倒就地睡着、雨中交警仍坚守到最后、邻家暖男默默换好坏掉的灯泡、码头村官牵挂雨中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最后,镜头里是他们奉献后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温暖朴实无华的镜头十分接地气,暖人心。这些人的职业各不一样,无论是在人们眼里看似体面的交警职位,还是被社会忽视的清洁工职位,或者是其他什么岗位,“共产党员”是他们共同的身份符号,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闪光。该片巧妙将不同人物故事片段剪辑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共性都是平民化视角,以纪实的拍摄手法,展现不同岗位党员代表的风范,简单却又充满力量,深入人心,也打动人心。

4 结语

随着央视公益广告片《我是谁》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就是公益广告片情感传播的力量。该广告的成功,也为我国政治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

[1]李敬翔.情感创意在央视公益广告片中的应用——以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片为例[J].视听,2016(4).

[2]唐国徽.央视公益广告主题变迁研究(1987-2013)[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3]张琪.当下国内公益广告的家庭伦理主题诉求研究——以央视近五年“家”主题公益广告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3.

吴晓霞(1990-),女,安徽安庆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宣传语结尾处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蛋炒饭的哲学
为“我”,还是为“我们”?
用"设疑"体现“学让引思”
编辑小语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公益广告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