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38例中的应用

2016-03-01 10:29缪晓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缪晓雁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矿集团总医院骨二科,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38例中的应用

缪晓雁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矿集团总医院骨二科, 贵州六盘水553000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76例行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8.4%;观察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2±0.9)周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4±1.3)周,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手术视野好、出血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的最有效方法[1]。但由于颈前解剖结构复杂,使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规范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手术成功,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将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76例行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及神经系统症状,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病例纳入标准:有明确外伤史;X线、CT、MRI检查证实颈椎骨折;受伤时间在3周内;有明确的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标准: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7.3±2.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空坠落伤6例;其中全瘫者12例,不全瘫者26例。对照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8.2±2.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5例,高空坠落伤3例;其中全瘫者10例,不全瘫者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术前口头宣教1次,术后返回病房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会对手术充满恐惧、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在认真分析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仔细向患者介绍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术的相关步骤、疗效、预后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病房及手术室的环境,以加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了解。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解答患者的疑问,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慰、鼓励患者,以便其能够配合完成围手术期工作。②牵引护理。患者入院后安置在气垫床上,并给予颈托或牵引维持颈椎稳定,以达到制动作用,同时可促进骨折复位[2]。颅骨牵引时应注意牵引力线,根据患者骨质及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重量,牵引过程中要将床头适当垫高,以防止患者身体侧滑。③气管、食管推移训练[3]。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用指端将气管、食管由手术侧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过中线,30min/次,3~4次/d,锻炼过程中力量应适当,以免发生呛咳及咽喉水肿。④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进行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尽可能一次性将气球吹大,放松5~10s,不断再重复上述动作,10~15min/次,3次/d,可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进呼吸道内痰液的排出,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2.2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详细记录患者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信息。同时要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4],密切观察切口,仔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定期检查患者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弯曲和受压,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手术中在颈髓周围减压咬骨等操作以及周围血肿的压迫可造成或加重患者的脊髓和神经损伤[5],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四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情况,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制定合理的术后康复方案。②体位及颈部护理。术后让患者平躺于气垫床上,保持舒适的体位,并用颈围固定颈部,嘱患者术后24h尽量减少颈部活动,可抬高床头30°~40°。在帮助患者翻身时应采用定时轴位翻身,保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面。③并发症护理。颈部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可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防止肺部感染。每日用碘伏棉球清洁消毒尿道2次,导尿管应更换1次/周,每天更换引流袋,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④术后功能锻炼。为有效防止术后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术后当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双手握拳,伸屈腕肘关节活动,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及关节伸屈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行双上肢扩胸和双下肢抬腿等活动。术后早期给予肌肉按摩,并嘱患者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膝关节屈曲10°,保持5°生理外翻,踝关节背伸90°中立位。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手术成功与否,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JOA评分法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6],总分17分,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改善率≥7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5%为差。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2±0.9)周明显少于对照组(7.4±1.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结语

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植骨块脱落、切口出血、感染以及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可导致风险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常规护理,这是因为护理干预更注重整个围手术期的细节护理,术前对患者病情有详细评估,并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做好手术的充足准备,术后加强对病情的观察,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同时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贾连顺.现代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2-602.

[2]魏君.37例老年人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4,34(5):273-274.

[3]李艳红.颈部前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3,(3):41-42.

[4]崔童童.颈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1018-1019.

[5]沈启香.颈椎骨折前人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71-2872.

[6]赵大勇.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02-103.

(收稿日期:2015.09.1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3-02

作者简介:缪晓雁,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猜你喜欢
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解剖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导致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