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6-03-01 12:541赵立梅2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肥西县课堂教学教师

1赵立梅 2江 春

(1.安徽省肥西县王集学校;2.安徽省肥西县东冠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赵立梅 2江 春

(1.安徽省肥西县王集学校;2.安徽省肥西县东冠小学)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毋庸置疑,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手段。但是,基于低年级的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很多老师认为不宜开展合作学习,实际上,低年级学生天真率直,表现欲望强,敢想敢说,这是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并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1]

要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讲究策略。教学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合作前的准备

1.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喜欢结交朋友;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他人取笑;自我约束力差,却老爱管别人;只善于开展批评,不会进行自我批评。因此,老师在分组前最好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分组提供依据。[2]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进行搭配。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均衡。人数以4~6人为佳,这样便于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其次,要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有组长、有记录员、有汇报员······为顺利地开展活动做好准备。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竞争机制,对配合的好的小组给予精神鼓励,让他们互看、互学、互议,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与r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倾向。

4.培养合作技能。

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强,往往只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5.讲解、示范。

低年级学生贪玩好动,管不好自己,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何为合作。这时,教师必须通过讲解、示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诉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他们必须怎么做,并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合作时的组织

1.把我合作的契机。

探求新知,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时;学生运用概念、性质进行判断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时。这都是组织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此时开展合作学习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2.创作合作的氛围。

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无疑是组织好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思维最活跃,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3.丰富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可采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生与电脑合作、人机对话等多种形式;座位方式也可选择四人合作、同桌合作、自由组合式合作等多种方式;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灵活地调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4.当好合作的引导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要运用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掌握合作的时间。

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中的时间是杜绝合作的“虚假”与“浮躁”的有力保障。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这种合作流于形式,收不到效果;如果时间太长,让学生漫无边际得说下去,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种浮躁的合作也不可取。

三、合作后的反馈

1.汇报。

一般可由小组内的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小组自选发言人进行汇报,这样就可避免每次都由几名能说会道的学生代表发言,也可把机会给那些报持沉默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评价

可以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对组员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既能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又能对以后的合作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主要学习形式,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协助和做人,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情商。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科学、更有效,有待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1]《合作学习》 马兰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一版

[2]《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伍新春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1月1日第一版

猜你喜欢
肥西县课堂教学教师
我的妹妹唐果果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肥西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把住点线面,执法显威严——安徽省肥西县创新环境监察执法守护碧水蓝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安徽省肥西县凌士彬名师工作室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