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花”缔结阅读“果”
——“以读促赏”“以读促写”阅读模式探析

2016-03-02 20:01丁聪
学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鉴赏能力

□丁聪

阅读“花”缔结阅读“果”
——“以读促赏”“以读促写”阅读模式探析

□丁聪

阅读是学生积累与创作的前提与基础。在阅读中实现语言文字积累,培养鉴赏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是中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以读促赏”、“以读促写”阅读模式的思考,探究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操作模式。

核心素养;阅读;以读促赏;以读促写

高中语文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中提升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初步探索了“以读促赏”、“以读促写”的阅读模式,下面试以《边城》为例,从内容与途径两个维度阐释这一阅读模式。

一、积累与整合——夯实阅读基础

深厚的文学积累是语言运用能力迸发的前提,高中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却大大压缩了学生阅读与积累的时间,课内阅读的重要性也由此凸显。利用课内阅读的优势平台,适时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拓展学生阅读的最佳选择。

从阅读途径维度上来说,以课内阅读为主(包括课堂阅读与阅览室阅读),辅之以课外阅读。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进行阅读原始积累。学习了人教版必修五第三课《边城》,学生已了解“翠翠”“天保”“傩送”等人物形象,对作品主题及作者沈从文的艺术风格等都有所把握。⑵指导学生在阅览课上查找有关资料,对沈从文其人其文进行深入研讨,并分小组进行归纳与整理。⑶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分章节阅读《边城》全文,并作时间限制(一个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如个人阅读、小组阅读等。

从阅读内容维度上说,学生利用课内阅读积累《边城》的相关情节、内容及语言等。具体操作行为是:⑴在阅览课上学生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如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及《边城》的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卡片”等形式进行积累。⑵学生感知并摘抄作品中有关的文学手法、人物形象、描述语言等的精彩语句,如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湘西世界的描绘,对天真可爱、美丽灵巧的湘西女孩翠翠的刻画,对湘西人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的叙写等,形成对《边城》的文学养分的初步积累。⑶读完全书后,在班级中举行《边城》阅读分享会,分组共享同学们富有特色的整理摘抄,并对《边城》的语句与内容作个性化解读与思考,如“湘西世界有什么特点”、“你愿意生活在湘西世界吗”等,借此感悟文学名著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鉴赏与感悟——以读促赏

学生把握《边城》内容后,能够凭借阅读经验赏析小说的内容与主题。读书笔记交流后,学生已经能够结合自己的体悟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为促进思维之花的绽放,笔者组织了一场《边城》探究鉴赏活动,从人物语言与性格、环境的描绘与渲染、情节的叙述与展开、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动机等四个角度进行鉴赏,并引导学生对《边城》的结局进行合理的探讨。

鉴赏一般是书中批注与摘抄点评两种方式相结合,并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在班级展示。⑴选取“环境的渲染与描绘”进行鉴赏的小组,摘抄了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将环境描写与相应的情节相联系,并在书中对各种环境描写进行批注。如作品中第20节中雷雨大作、白塔倒塌、渡船失去的环境描写实为暗示爷爷去世这一情节。⑵选取“人物语言与性格”的小组,围绕教材节选部分“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等活泼、俏皮的语言,对一位情窦初开的女孩形象塑造进行了鉴赏。⑶选取“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动机”的小组,查阅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对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动机进行了探究。学生结合沈从文要借《边城》表现的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一观点,对如梦如幻的湘西世界进行了探究,如小说中所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等,将一幅带有沈氏文风的湘西风土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⑷选择“情节的叙述与展开”的学生则对小说的结局充满了好奇,对小说末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深意进行了探究,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在无限怅惘中又给人以希望,隐含了沈从文写作中的“淡淡孤独悲哀”,更渗透了沈从文对湘西故乡人深深的悲悯之情,作者创作的乡土人文情怀由此被同学们感知并分享……学生在鉴赏中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在分享与争鸣中提升了鉴赏能力,足以彰显以读促赏的阅读效果。

三、表达与运用——以读促写

学生阅读要完成从理解到运用的飞跃,即通过阅读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对写作手法的积累,最终达到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及写作手法的借鉴及运用。继《边城》读书笔记分享会、鉴赏活动后,笔者在班级又举行了一次《边城》创新改写活动,要求同学们在掌握写作手法、领悟作品主题后,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自己创新式的思维与理解对《边城》某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创新式的改写,并附上800字的改写说明,阐明改写的理由与目的。最后笔者将收集到的作品在班级内部进行展示,并评出一二三等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发挥了“以读促写”的最佳效果。有同学这样改写故事的结局:若干年后,翠翠最终没有等到傩送的回来,嫁做人妇后,青年时的这段经历成为她人生中已经逝去的风景,但却是一生中最美的风景……学生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悟与作者沈从文的创作经历相联系,完成了读者与作者跨时空的交流,这是湘西世界与沈氏文风的延续。这一活动实现了学生由阅读能力到写作能力的巨大飞跃。

最后,笔者组织了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的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独特的阅读与写作方法,共同“以读促赏”、“以读促写”。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鉴赏能力
《边城之材幽之地》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