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材文本,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英语作业

2016-03-02 19:15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王国强
学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本作业英语

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 王国强

结合教材文本,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英语作业

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 王国强

笔者结合英语作业布置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从教师观念陈旧,学生认识不足剖析了传统作业模式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提出了结合不同文本话题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体验等充满情趣的作业,优化英语作业设计,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学会学习,体验、享受生活。

传统作业模式 学生生活作业设计 体验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也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取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了解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效果。

一、剖析英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创设接近实践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但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及作业的布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

1.作业保量不保质。

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英语教学的目的定为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各类英语测试、英语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且以各类考试考查的内容以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为主,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只为巩固课堂知识,每天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句型、语法,完成配套练习。学生的作业量大,每天进行的是题海战术,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保量不保质”的现象。

2.作业单一缺层次。

传统的英语作业给学生的导向就是:学英语就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词汇、知识点、语法等,如何在各类英语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教师布置的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配以背单词、对话、课文等口头作业,缺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实践作业。在学生的眼里英语作业是枯燥无味的,周而复始的机械化作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倦、恐惧、抵触的心理。

作业缺乏层次性,传统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也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也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评价简单缺方式。

由于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单一性及缺乏层次性,必然导致评价的简单化。部分老师以等级制,部分以分数形式。导致基础弱的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信心一点点消弱,最终放弃英语学习。这些现象都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轻负高质”的理念。

鉴于以上种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新课改的呼唤下,立足课标,结合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舍弃部分枯燥乏味的练习,吸收有时代特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设计合理、多元化的作业,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呈现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的过程来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并能通过快乐的感觉、心情来学习英语。

二、以生为本,结合教材设计“生活化”的英语作业的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语义,把语言知识和实际的生活表达需要联系起来是英语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教师更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体现“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生活是课堂的源泉,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学习英语,又要结合文本话题,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英语作业,改变形式单一的传统作业成了教师努力的方向。

1.结合学生生活经历文本,设计英语作业接“地气”。

进入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如何使家庭、学校生活的经历融入到英语作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1)结合学校生活话题,英语作业有支架。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积累了经验,体验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教师适时、适当补充一些和学校生活相关,与学生密切相连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英语知识,使自己学过的英语知识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延伸。学生有了来自学校生活的体验、和教材的启发,能使用英语流利地谈论或写下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真实体会和感受。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和发展。

在标准的教材中有大量和学生学校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话题,课堂上学生学习了材料内容后,了解了不同学校的生活特点,和学校生活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课后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与之有关的作业中,使课堂上的知识点得以巩固。例如,七年级上Module 7 My school day这一模块,主要围绕“我的学校生活”这个话题展开,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生活紧密结合,而且也很相似,使学生感触颇深。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在熟悉了学校生活之后,布置学生写贴近自己学校生活的小短文My School Day——描述自己一天的学校生活,谈谈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作息时间及自己的感受等。文本的输入使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输入,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言表达方式,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生活体验,完成任务就显得比较容易,同时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因为他们可以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操练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语言点,落实了语言训练,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结合家庭生活话题,英语作业融情感。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标准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话题都和家庭生活密切相连,教师重视教材文本的解读,课堂上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视家庭生活中的对学生有影响的或学生感兴趣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在生活中将经历的经验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外化在自己的行为举止中,在互化的过程中,亲情得到了流露,也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本教材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家人、朋友和家庭情况等。在学习My family之后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准备全家福,没有照片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能力勾勒一幅和家庭有关的图片,结合照片或图片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人、朋友和家庭的情况。在谈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学生学习了各地过春节的习俗后,就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学生有了亲身经历,把春节的传统习俗描绘得淋漓尽致。如:We clean our houses and sweep away bad luck.The family has dinner together and we eat fish,Niangao.We can get Hongbao from our parents.We watch TV till midnight.On New Year’s Day,we put on our new clothes and visit our family,friends and say“Happy new year”to each other…在谈论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使之发扬光大。

2.结合多元文化类文本,设计英语作业有情趣。

(1)结合节日故事类文本,“合作化”作业激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活动也能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例如,在中秋前夕,为了配合迎中秋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了“迎中秋”英语小报制作比赛。在比赛前规定了纸张的大小,明确了主题、内容及版面设计等要求,要求人人参与,并组织评委进行评比,设置奖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参与性很高,也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英语小报。在母亲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了简短的英语演讲比赛,都来赞赞自己的母亲,取得了良好的感恩效果。还结合文本材料进行了课本剧表演等。例如,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 famous story在上完Unit 2 The white rabbit was looking at its watch后要求学生把文本材料改成课本剧并表演。在同学们的投入和重视下,从剧本的改写,道具的准备,学生都完成得井井有条,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连平时英语成绩不是非常理想的同学也能把剧本背得滚瓜烂熟。这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能力和智慧,也增强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2)结合西方文化类文本,“活动化”作业助文化理解。

中西方有着文化的差异和习俗的不同,各地的生活习惯、风俗各不相同,同一个传统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生活模式,教材中许多西方家庭的生活材料给学生展示了西方人的生活习俗和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正是这些家庭生活模式的差异,给学生带来了素材,也使得学生有了谈论的内容,在距离中找到了美,也体会到了中国大家庭,乃至世界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例如,在九年级下册Module7 Eating together中,围绕食物和饮食习惯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和习俗。通过对Do as Romans do的阅读,学生了解了西方人的饮食习惯,餐具的使用方法和中国式生活模式的差异。我布置了让学生感兴趣的体验活动:体验一次品尝西餐的活动。在学校食堂的配合下,给学生煎了猪排(用猪排代替牛排),准备了餐具、面包等,当然在用餐之前我让学生谈论如何使用餐具及餐桌文化,在食物的诱惑下,每位学生都谈得兴高采烈,还有学生作了用餐演示。学生在教室里体验了一次西餐的活动,不仅了解了西方的饮食文化,而且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增,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科技文本话题,“实践化”作业增时代气息。

在现代的生活中,科技新产品越来越多。追求新事物,关心娱乐生活都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关键所在。如何把这些新事物渗透在学生的作业中,也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也逐步进入每位学生的家庭,学生对于电脑更是兴趣十足。当我了解到学生对QQ很感兴趣,我就要求班长创建了一个班级QQ群,号召全体成员尽量用英语进行聊天,大家聊得非常热闹,有时当有成员提出新的话题的时候,大家都各抒己见,当然在聊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错误也是在所难免。在聊天的时候学生必然会考虑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不仅增强了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体会到了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八年级下册Module 4 New Technology是一个如何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模块。这个话题学生兴趣浓厚,在高科技产品中,手机是重要的通讯工具,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地使用手机的工作功能,但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手机使用说明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Unit 1后,尝试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求在操作手机功能的同时,用英语介绍了使用方法,并破例允许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学生回家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来展示手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If you want to hang up(挂电话),press the red button.If you want to take a phone,press the green button…学生们介绍得头头是道,不仅了解了手机的使用方法,而且达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结合社会交际类话题,设计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

人们的社会活动,包括教育活动、行为训练活动、正面评价活动和适应群体生活活动。新课程教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体验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健康向上的品格。

九年级上册Module 2 Friendship中以友谊为话题,班级同学间的友谊,不同国度间的友谊,如何建立友谊,维持友谊都体现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亲身经历的与朋友有关的小短文。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交朋友,学会爱人和关心人,达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班级的同学生日,我都会让学生制作生日小贺卡,并用英语写上自己对寿星的祝福和想说的话。如果有同学生病了,我也要求大家给生病的同学一份安慰或关心,用英语嘱咐他多休息,多喝水,按时吃药等。学生获奖了,会收到大家祝贺,学生失败了,也能得到大家的鼓励。在祝福、安慰、祝贺、鼓励别人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英语知识,体验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这些作业都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身边发生的一切,做一个有心人。也为以后踏入社会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作业的布置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业布置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使作业更加的有效,学生在生活化作业实践中品味生活,享受生活,培养全面、综合的英语素养。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金一鸣、钱景舫.中学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2008.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本作业英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作业
读英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酷酷英语林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