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呈现深刻
——浅谈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

2016-03-02 19:15江苏张家港乐余高中孙雁群
学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六国论议论文慈善

江苏张家港乐余高中 孙雁群

让作文呈现深刻
——浅谈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

江苏张家港乐余高中 孙雁群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可从三方面来训练达成目标:立意,以解读概念呈现深刻;说理,以探因索果呈现深刻;表达,以仿写改写呈现深刻。

高中议论文 立意 说理表达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发展等级”中,对考生作文有“深刻”的要求。深,就是让人有启发的超常道理,着重文章的内容;刻,就是让人能记住的超常印象,强调文章的形式。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立意、说理和句式表达等训练来达成目标。

一、立意,以解读概念呈现深刻

立意深刻的作文,首先来自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用相近、相反的词语比较核心概念,凸显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以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拒绝平庸”某考生作文为例:“我们首先该清楚,平庸不同于平淡平凡。前者是虚掷了光阴,后者也许波澜不惊却一样可以有非凡的意义,我觉得能够自守于平淡者,淡泊以明志,本身就是拒绝了平庸 。拒绝平庸并不是意味着要有离经叛道之举,过分地出人意料,过分地标新立异。当今社会倡导个性的张扬,社会愈加宽容,人们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伸展自己的枝叶棱角。其中不乏让人耳目一新者,但也有刻意地‘拒绝平庸’以出格之举吸引眼球者。”

文本一开始就对重要概念“平庸”进行分解分析,体现了考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刻认识。

2014年四川卷高考满分作文《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的开头:“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直接对作文材料“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进行了深刻解读和形象化诠释。将关键词“站起来”诠释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以对人高大形象的描述引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这句话,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在高考限时作文中,作文立意深刻,首先要抓住核心概念,准确理解,分析到位。

二、说理,以探因索果呈现深刻

结合教材训练议论文写作是一种最见效果的办法。以苏洵《六国论》为例: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分析层次是“赂秦——力亏——破灭”;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分析层次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在讲解中引导学生关注苏洵分析的层次、推进的路径,训练并强化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辨意识。

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最常见的问题是“不讲理”,即在论证中喜欢“一步到位”,或者干脆就是“事例+结论”模式。所以在训练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学会解读和分析材料,将“例——析——议”三步清晰地呈现在考卷上,而且还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探因索果。

探因就是“瞻前”,往前面想一想,追踪事物呈现性状的原因。仍以《六国论》为例:“赂者丧”的原因是“力亏”,而“ 力亏”是对“先祖父”辛辛苦苦创下的产业“不甚惜”,为了“得一夕之安寝”就“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这样“弊在赂秦”的说理就有了充分的依据。

索果就是“顾后”,往后面想一想,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六国论》中以“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地警告统治者,不能重蹈六国灭亡的历史覆辙。这是一种假设论证,用“如果……那么……”的句式,表达作者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推想:如果宋王朝不以历史为警戒,其结果必然后患无穷。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所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这是2014年高考河北卷唯一一篇满分作文(《墨守规则,大道至简》),作者也是唯一一位对材料中队员通过互抱换位赢得胜利提出质疑的考生。他的思考不限于打破常规和合作双赢,更拓展到可能的后果:“如果肯定打破规则,那么……”这就是“顾后”,他的说理就比其他考生更深入也更有思辨色彩。

探因索果,就是训练学生往前或往后多想一步,并且在文本中分步呈现自己对材料的思考,对事理的剖析,这就是说理深刻。

三、表达,以仿写改写呈现深刻

体现在文本中,就是要有深刻句子——给人以超常道理和超常印象的简短句子。这些深刻的句子不是要超越常人的想法,而是要更新常人的说法。比如“奋斗换来成功”,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深刻句子:“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改变!”

深刻的句子,来源于对前人警句名言的仿写和改写。

改写,最简单的可以直接替换关键词:“心中美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在探寻美的路途上行走的远近,决定了付出与收获之间的比例系数的正负大小,决定了我们对美的洞察力的强弱,并进而可以决定人生的美丽与丑陋、杰出和平凡。”(《更上一步,追求心中的美》)这是湖北卷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语段。如果话题换做“爱”,我们就可以改写这段为己所用:直接把“美”替换为“爱”就可以了。当然,为了更完满一些,还可以将“对美的洞察力”替换为“对爱的感受力”。

作为高考语言运用内容,考生做过较多的句子仿写训练——把它移植到作文中,同样会大放异彩。

1.巧用矛盾。就是将相互矛盾的词语硬性组合在一起,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深刻语义,让读者在矛盾的语言中回味、咀嚼,获得深刻的领悟。同学们熟悉的例子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学生品味并模仿这类语言,就可以尝试着写出深刻的句子。如写慈善“:凶恶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而慈善是一种静悄悄的伤害。”“慈善有时能扶起人,有时能打倒人;慈善有时能彰显爱心,有时能泯灭良知。慈善需行之有道。”等。

2.善用选择。就是通过否定常人的、常见的、常态的认识和观念,进而肯定一种异常的、非常的、超常的认识和观念,让读者在出人意料的对立选择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如“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伏尔泰)”。譬如“尊严”:“真正的尊严不是来自权力和地位,而是源于诚信和悲悯”“ 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缺少尊严,而是缺少对尊严的维护”等 。

总之,深刻的句子,或者直接引用:“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或者善加改造,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亮点。

一篇立论深刻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不只是想出来或者说出来的,我们训练的重心,是学生能够用深刻的句子、深刻的说理将深刻的立意呈现出来。

猜你喜欢
六国论议论文慈善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慈善之路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慈善义卖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