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想象 大天地
——语文教学中的联想教学

2016-03-02 19:15河北省晋州市东里庄镇东里庄学校王立春
学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假想想象教室

河北省晋州市东里庄镇东里庄学校 王立春

小想象 大天地
——语文教学中的联想教学

河北省晋州市东里庄镇东里庄学校 王立春

语文教学 续想 联想 拟想假想

训练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大部分课文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另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刺激语言的发展。

那么,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绵浮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桑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作者的写作旨意写了凡卡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现实。从而懂得就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三、拟想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说明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

四、假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课本中,有一些作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未来的教室》;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是你,你想在什么样的教室里上课?你“设计”中的未来教室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教室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教室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教室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教室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我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信口开河,使“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在教学中,由于能注意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遨游,因此同学们非常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假想想象教室
“313”教室
快乐的想象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Cartoons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