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早读,学生不再“孤”读

2016-03-03 20:31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区实验小学221116姚利娟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4期
关键词:早读课读书课文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区实验小学(221116) 姚利娟

精彩早读,学生不再“孤”读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区实验小学(221116) 姚利娟

目前,早读课上学生读书的兴趣不高、目的不明确、精力不集中;而教师也没有进行实质的指导。怎样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呢?一要拓展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二要形式多样,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三要技巧引路,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朗读,爱上读书。

朗读形式情感技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此为指导,一线教师都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努力实践着这一理念。这样,在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师指导循循善诱,学生读得投入。而与此相比,早读——本应是朗读教学最大的空间,最佳的练习场所,却显得黯然失色。具体表现为学生读书兴趣不高,目的不明确、精力不集中、坚持不长久;而教师或是象征性地在过道来回走动,或是在讲台前批改学生的作业,缺少实际的指导。这些现象已非常普遍地存在于早读课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早读发挥最大指导作用呢?

一、拓展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常,早读课的内容安排都是学到哪篇课文就读哪篇课文。这样,半小时的早读课,学生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读,有效果吗?有,但是很低,尤其是高年级。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宝贵的早读时间来反复读单一枯燥的课文内容呢?不如拓展内容,让学生有读的陌生感、新鲜感。拓展哪些内容呢?

(一)古诗文背诵——扎实文化根基

中国古代诗词意境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这样,日积月累,必能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指定朗读一首或相关的几首古诗:先用简洁的语言鉴赏一番,再让学生去朗读吟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话语中自然流露出文化的气息,习作也会展现出文化的底蕴。

笔者从一年级开始,就带着学生每天早读吟诵古诗。于是,在学生习作中出现了欣赏春景的“草色青青蝴蝶舞,和风习习飞燕归”;有了在游览森林公园后的“山明水秀景烂漫,鸟语花香人怡然”;有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的座右铭“学习不可自懈怠,知识怎能被动求”。这样的诗句,足以证明古典诗词已被学生慢慢消化、吸收、活用。

(二)课文链接——延伸文本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或教师自己去查找相关内容,让学生早读时读一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本内容,而且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我搜集到钱学森归国前在美国倍受煎熬的生活以及他父亲从国内给他寄去的一封家书。当我把这些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忘情地读着,对钱学森爱国情怀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当然,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精当的,是具有文学性、启发性、可读性的内容,使学生读了不但有助于更好理解课文,更能受到语言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三)现代诗歌——感受时代脉搏

无论是赞美名山大川还是抒发爱国情怀,现代诗歌都融入了现代人的思考。教师要多提供这样的范文,让学生朗诵感悟,这样学生的情感自然被激活。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文编排方面是匠心独具的,每一个单元都暗含一个育人主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心中有祖国”,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教学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适时地选择现代诗歌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倾情朗诵,像刘丙钧《妈妈的爱》(人间真情)、余光中《乡愁》(爱国情感)等名家名篇。读着这样饱含丰富情感、表达鲜活生动的诗句,不须强调学语文的重要,学生就不自觉地走进语言中,去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自己的语感。

二、形式多样,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

早读,与其说学生一直都是主角,不如说是学生在唱“独角戏”。以往,语文教师充当的只是读书监工的角色,来回走动,看有学生精力不集中,马上提醒。有的或许也进行个别指导,但毕竟范围太小。怎样通过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极、自愿、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呢?

(一)师生互动,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

早读,无论学生读什么内容,如果仅是学生去读,那都是一种不完全、不充分的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指导者,如何落实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自主阅读习惯这一理念?我以为,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走进文本世界,一同经历学习过程。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听到学生拔节成长的声音,更感受到学生心灵净化后的宁静与豁达。

读古诗,教师与学生赛读、赛背,对流芳千古的句言名句进行诗意赏析;读课文,教师手捧书本,漫行于过道之中心无旁骛的大声朗读,读到高兴处可掩卷而笑,读到悲伤处可痛哭流涕,读到气愤处可拍案而起,读到温柔婉约处可陶醉自如……总之,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率真、感性的“一介书生”形象,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一样的情感涌动,和他们一样的激情飞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学生就会欣赏、模仿教师的所作所为,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们的读书热情也会渐渐高涨。

(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言

读书贵在个性解读、个性感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学生的读书热情被点燃,那随之产生的必然是富有个性的思想,必然会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此时,教师要让他们进行交流分享,使他们的思维因相互碰撞更富有创造性,使他们的心灵因情感的启迪而更趋高尚,使他们的语言因集体的智慧催发而更趋完善。教师只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这些细节中最有价值的、最富个性的内容,并加以展现,就能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给早读一片说的天地,让学生放飞自己读书后的思维风筝,这样早读就一定会成为校园中最靓丽的风景!

三、技巧引路,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学生读书,要想长进快,还必须在方法上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因为,任何可能上升为艺术的东西都需有理论技术上的指导。读书也是如此。学生读书水平提高的快慢是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连的。

1.教师范读——言传身教的恰当体现

学生怎样才能读好书呢?记得一位特级教师就给出了三个字的经验介绍——“跟我读”,“我”即教师。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通过读把一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要领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去模仿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基本功应该是扎实的。朗读作为最主要的一项基本功,我们要掌它的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同时,我们要有文体意识,懂得不是每一种文体都必须假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表现的。比如,说明类的文章,如果在指导时还要让学生读出情感,那就是强学生所难了。其实,读贵用“心”,只要身心投入,自然能感动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有“心”的投入,才能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

(二)录音朗读——欣赏名师的读书风采

这里的“名师”并不单是教育界有声望的教师,著名播音员朗诵的经典名篇,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感受名师的朗读特点,欣赏名师的语言魅力,体会他们的表达技巧,走近他们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地由模仿走向创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依靠语文课堂,而应把视野放宽。清晨,当清脆的铃声响起,让我们怀着一颗激昂的心和学生一同走进欢快的早读天地,用充实的内容、丰富的形式、个性的朗读去迎接新一天的第一堂课,让我们的学生不再“孤”读。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4-009

猜你喜欢
早读课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高效运用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方法
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五项举措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