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对初入园幼儿的重要影响
——基于一日常规的分析

2016-03-03 06:4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教师规则

谭 恒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6)

幼儿教师对初入园幼儿的重要影响
——基于一日常规的分析

谭 恒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6)

幼儿教师在初入园幼儿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入园幼儿在园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并且学会遵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自身的素养及对幼儿的引导对初入园幼儿的影响不言而喻。

初入园幼儿 教师 常规

一、初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1.个体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强

初入园幼儿在这一阶段具有如下特点:(1)年龄小,个体生长发育快;(2)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也发展得很迅速;(3)幼儿身心发展在这一阶段依然处于个体发展的最基础阶段。因此,小班阶段是培养幼儿的规则行为与意识的特殊时期,可塑性非常的强,便于幼儿教师顺利有效的开展常规教育。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加入游戏的渗透,幼儿则更容易吸取与接纳教师的常规教育,养成科学的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2.好模仿,对错意识模糊

初幼儿的模仿性非常突出,模仿现象较多,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动作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的现象。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常常喜欢模仿教师、家长以及同伴间的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行为,但分不清对与错,对错对于他们来说是模糊的,没有定律的,所以教师应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承担起榜样的示范作用。

3.社会性意识萌发,乐于与同伴交往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并把它内化为个人价值、个人行为目标,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征是由大概的、模糊的、几乎相同的反应到有选择的、明确的、有指向性的反应的发展,逐步增强幼儿的独立自主。

二、一日常规对教师及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开展的,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去认识规则、掌握规则,执行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应履行的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与品质。

1.一日常规对教师的影响

(1)帮助保教人员组织班级活动

常规的培养不单单可以更好的促使小班幼儿萌生什么是规则的模糊概念、接受规则、从而让幼儿更好的去执行与遵守规则,还促使幼儿科学合理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这样有助于教师及保育人员顺利的开展并组织班级的各种活动,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进度。

(2)有助于维持班级活动秩序

在幼儿园的各种各样活动里,一日常规不管是对小班幼儿还是对于学前教师都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常规没有得到完善,幼儿就不可能形成科学有效的规则意识,教师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还需要花时间去维持纪律而影响活动进度;另外,如果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则会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美德,摒弃恶习。

2.一日常规对初入园幼儿的影响

(1)有助于幼儿很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环境

一日常规是幼儿园专门为3-6、7岁的孩子准备的,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且有助于幼儿很快的融入幼儿园环境,形成群体意识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常规教育还有利于帮助幼儿走出家庭,从而进入幼儿园生活,并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环境,使幼儿喜欢并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同伴间建立友好团结互助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质。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日常规可以让幼儿很快的去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与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方式方法,是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的重要途径;还促进幼儿对生活进行自我管理、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对幼儿肢体的协调能力的提高、对幼儿较全面的把握五个领域知识与技能培养,加强了小班孩子的规则意识,使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发展,为培养幼儿科学合理的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常规的培养策略,提出的教育建议

1.在各种活动中萌生规则意识

对于初入园幼儿来说,年龄小,领悟能力也不完善,所以教师对幼儿的常规培养则需要更加有爱心、细心、耐心,且目标明确。而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有这样两个步骤:第一,将规则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引导他们去理解与执行。第二,利用实物、有代表性的箭头、脚印等来强化幼儿已形成的规则意识,比如:在有电源的地方做一个禁止的图片;在饮水机的前方做一个箭头,幼儿便知道排队,不拥挤等等这些环境创设也很好的帮助孩子巩固了规则意识。

2.在榜样示范作中增强对幼儿的影响

对于榜样示范,小班幼儿常常把教师、父母、小朋友及周围的其他人作为模仿的对象,但他们更喜欢模仿他们所尊敬的人。所以教师和父母要完善自身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完善自身的不足。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错误并做出引导,及时表扬遵守规则的孩子,这样才能使幼儿更有自信、愿意去遵守与执行规则从而习得良好的的规范与准则。

3.在幼儿的兴趣中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初入园幼儿随意性强,有时候幼儿会一时兴起去摆弄玩具、看看书,然后随手扔掉,所以教师要更加有耐心、更加细心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发现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与思维,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幼儿规则的习得与遵守。另外,对于一些把玩具乱摆乱扔的现象,教师还可利用幼儿幼儿泛灵化的特点,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把玩具放回原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品质。

4.在正确、科学、合理规则中找寻要求

制定合理的规则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并遵守。幼儿一旦犯了错误,教师要认真、细心、有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并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如果发现幼儿在执行与遵守规则时错误频率高,教师要重新进行考量规则的制定是否科学、完善,以便制定出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且切实可行的活动规则,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

5.在教师自身的威信与理论修养中巩固一日常规知识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儿面前树立威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前教师首先是幼儿的养护者、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教育者、陪同者、促进者,还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丰富教学知识,完善自身素质。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杨晓萍.学前教育学[M].西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119.

[3]李正琼.让常规成为幼儿帮助内在需要[J].学前课程,2009:2.

[4]李红.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意识研究”(编号:14ZC2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教师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