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6-03-03 06:48周艳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变通课外阅读习惯

周艳春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公主岭 136100)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周艳春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公主岭 136100)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广大教师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 小学生 语文 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目前,一些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一节新课结束,学生才知道学习的内容,这一无准备的教学,能取得最佳效果吗?预习像火力侦察一样,让学生明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带着疑问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课前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理解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图画体现诗的内容,讲解时,对学生的画提问 “你为什么这样画”,学生广泛交流,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诱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温习习惯,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与聚精会神学习的习惯

“语文是思维的素养。”积极动脑思考,就能学好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时,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依赖他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鼓励发表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观点或立场的意见。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不轻易否定,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民主,保留个人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真切地品尝独立思考的甜头,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心专才能事成。”学习是一样的。如果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学到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引导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把良好的习惯带进课堂。开展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任务的活动,逐渐养成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

三、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解答,大多数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主张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生气勃勃;班级还给学生,班级充满阳光;创造还给师生,教育走向未来。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主要阵地。新课标注重教育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前三节结构一致是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来写的,可以精读第一节,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第二、三小节。设计第一自然段为范例进行,概括出“三步”学习:“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然后按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学习,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无拘无束,争先恐后发表所感、所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逐渐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四、自己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必须常抓不懈,严格要求。例如: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书、本、笔、尺,先复习当天的功课,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做假期作业,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的数量,不能拖拉,做完后,认真检查,有错误及时更正,字迹工整,卷面要洁净。严格要求使其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很多学生做完,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评价,有好的一方面,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必须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让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例如,学生做完作业后,先检查,发现问题再看书,查字典,看例题对照,做出正确的评价,及时总结。这样,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好语文,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阅读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语文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的动机。例如教学《太阳》,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很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什么,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教师推荐《1001个宇宙之谜》一书,指导阅读;教学《爬山虎的脚》,学生产生对“奇妙的植物的脚”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教师有计划地介绍《植物百科》课外读物,提供一些有关于其它植物的脚的图片,实现“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六、注重学生变通思维的习惯

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养成创新习惯。良好的创新习惯是其他习惯的有益补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精神,实践各种素养的全面发展。运用教材,培养变通思维。引导学生探索课文中的小神童、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轨迹,领略变通技巧。教学《称象》一课,讲述了七岁的曹冲冲破大人的思维束缚,创造性地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曹冲的这一方法替代物在具体的操作中加以论证,领悟到曹冲运用的是等值交换法,把重量相等的石头和大象互换。这一变通使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时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再变通,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创新。

[1]宋全芳,方文斌.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赤子(上中旬),2016,(23):219.

[2]王秀双.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7):119.

[3]孙世丹.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变通课外阅读习惯
上课好习惯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