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使法”花自发

2016-03-03 06:48陈成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文章主题教者作文

陈成玲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 山东泰安 271200)

用心“使法”花自发

陈成玲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 山东泰安 271200)

课标中要求“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中说“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就非有熟练的手腕不可。”这“手腕”也是强调一个意思:内容需要技法来支撑。如何使“手腕”?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用心开发语文资源,恰当“使法”滋润课堂,就能促进学生作文之花自然萌发。

一、典型文本——向教材学法

“文章看山不喜平” ,记叙文中的叙事,除了要把事件交待清楚,还应交待得有意思有波折,“插叙”就是一种好方法。在人教版教材中,“插叙” 手法多次出现,可见让学生学会在叙事中恰当运用插叙很有必要。这里选取苏良明老师执教《探寻插叙之妙》的片段,看看他是如何向《羚羊木雕》学习“插叙”之法的。

第一板块依次设计四个主问题:

1.请大家跳读课文,复述全文故事情节并回顾全文主题。

2.按正常的顺叙怎样安排故事情节?作者为什么用插叙调换情节的顺序?

3.删去插叙的情节可以么?

4.把插叙的情节换成万芳学习好的内容可以么?

第二板块设计了两个问题:

1.找一找文中提示插叙开始和结束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2.插叙是较详一些还是较略一些?

在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明确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换一换”、“加一加”、“选一选”来体悟插叙的作用:插叙使所写的内容情节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主题更深刻,文章结构有起伏。如此,为下一环节学生运用插叙垫好石铺好路。

第三板块:指导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补写插叙训练。

师:哪个地方可以插叙?插入什么样的内容?

从整体感知文章主题,到局部探讨插叙作用及方法,再到例文补写,这节课步骤细腻,操作容易;以读促写,台阶渐高,符合由感性感知过渡到理性表达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 “实战”,把一件平常的事情写得有波澜有意思,学以致用,用有所得。教材是例子,也是资源,活用教材,向典型文本学习叙事之法,事半功倍,是极为有效的作文教学路径。

二、素材宝藏——向生活寻法

有心的老师还会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寻找写作之法。借生活的阳光雨露滋养学生的作文之花,无疑是颇具生命力的好“法”。刘军老师执教的《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可谓是使用该“法”的典范。

总观这节课,教者选取两幅新闻图片(一幅苏明娟《大眼睛》图片,一幅自选图片)和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对眼睛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课堂切入巧妙,起点较低,思路清晰,容量适宜,而且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仿写时妙句频现,作文之花悄然萌发。

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指尖一点,网络佳作、新闻图片、时事点评随处可见,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是师生教与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也可用心“使法”,为我所用。

三、榜样力量——向身边借法

我们都希望看到学生书写的是“本真作文”。这样的作文才是孩子用真情实感、真话表达的真文,是自己真实感受的倾吐,是哭出来、笑出来的童真坦露。它是不知道作文的“作文”。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顽疾如“假大空”、“高大上”更需要加以拨正。王君老师的一堂“反假归真”的课可谓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向学生借法的最好诠释。

执教者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篇学生习作,直指写作通病:编造病、模板病、滥情病。把学生从“虚情假意”的病态思维中,空降到坚实的大地土壤中:写真人真事,抒真情感。教者从这几方面入手:

1.向同学学习立意选材。如《我多想上趟厕所》:经过了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四节课,……“浪潮”一次又一次地打来,一次又一次的变本加厉。我忍,我忍,我忍,我再忍,我再再忍。终于,我迎来了曙光。放学了,我冲出教室,跑进了我期待已久的厕所。出来时,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天更美了,鸟儿飞得更高了,我也舒服了,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快哉!快哉!为之爽也!”这段文字写得酣畅淋漓,如现眼前,如临其境。教者引导孩子“上厕所”与“吃饭”一样重要,只要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写出即可。此文把孩子们惯有的“高大上”取材趋向,一下子拉到真实朴实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用一颗真实的心去感受真实的生活。

2.向同学学习语言表达。如《爸爸戒酒》:这是我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我得明白不是我爸爸不好,而是酒精不好。我得懂得原谅他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痛苦,明白那不是他的错误。起初我恨他,但我需要学着再爱他。最后,我做到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多么令人痛苦的细节。选文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字字深情。作文就是说话,只要心诚情真,即使不加粉饰也同样直抵内心。

执教者充分利用了榜样的影响力,对那些惯于说套话、说假话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惊醒又是一种鞭策,对被评讲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激励。最可贵的是,执教者在点评中加以方法指导,指导的同时又加以点评。这不仅对写作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一举多得。

3.向老师学习写作之法。身边的榜样不仅是同学,还有老师。师生同题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鼓舞,对老师的下水文进行评析,所反映出来的力量更是强大的。老师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方法运用等都带给学生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与引领。老师放低身份与学生平等探讨,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的愉悦,还有师生间的精神交融。

当然,作文是集技法、情感、态度、体验、思维、兴趣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实践活动,写作过程也是包罗万象的,学习技法也只是为了让学生不拘于法。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有“法”的老师,将多维度的教学元素和谐共生,内化为学生素养才是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文章主题教者作文
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性教学模式浅谈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有效作文贵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