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

2016-03-03 06:48黄友堂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科学小学生传统

黄友堂

(黄双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南洞口 422317)

小学科学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

黄友堂

(黄双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南洞口 422317)

本文分析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及其特点,阐述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提出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创新实践,旨在帮助小学教学在科学教学上不断深化,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 传统理论教学 创新

一、小学传统理论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模式改革逐渐被所人们重视,教学模式作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是在某种教育哲学思想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将某种特定的功能水平作为活动目标,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依据稳定的结构程序,遵循适当的操作要领,合理调配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使得教学活动在规定程序下展开,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思维模式及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而言,传统教学模式的使用依旧频繁。所谓传统教学模式,即接受教学模式,就其起源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发端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在凯洛夫等人改造完善之后逐渐传入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激发学生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作为学习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创造性降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极大的发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便于教师及时的掌控课堂现状,便于教师组织、管理教学活动。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不足,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由于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使用,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造成学生思维模式僵化,不利于其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校过分强调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消化与熟记,将学生作为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思考“为什么”的习惯,限制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形成。同时,这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盲目崇拜教师及书本,形成固化思维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育活动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创新性人才。

2.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使得学生习惯于只听不动脑的被动局面,教师的主导地位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觉得学习苦、累、烦,课堂氛围单调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学校过分强调成绩,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产生。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随着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科学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学校教学实践中来,所谓科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科学教学目标,实现共同的科学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所有科学教学方式的总称。科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科学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双边参与性,即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的情绪体验不断增加,通过情感参与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于科学教学强调活动性、注重过程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系统性的活动课程对于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体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探究活动来实现的,科学教育以帮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态度、养成习惯为主要目的,科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同时,在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的灵活及开放性,使得学生认识问题、交流思考的角度及方法趋于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结合教学实践,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基于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单调的局面产生,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知识,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生活化探究材料的应用,使得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生活化的知识具有化复杂为简单的功效,方便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学科具体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化教师认识,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科学观、方法观、试验观、态度观,教会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开展探究、实验、分析、归纳、总结集合作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参与、动手、分析、归纳、吸收、创新的科学学习态度。采用“三述”教学法,即背述、串述、推述的方法,分别对基础知识点、横向联系的知识点、纵向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最后,注重小组讨论、换位思考学习方法的引进,在课程设置一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发其思维模式,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课堂动态,把握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程度,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小组讨论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教学中,对于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理解把握具体知识点,借助网络及多媒体工具,运用科学短片、科普知识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用图片、画面等可感知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避免刻板记忆,使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其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科学教学的创新与应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秦丹淳.小学科学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5):14.

[2] 张力.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6,(9):79-80.

[3] 孙丽敏.适应当代教育理念的小学教学空间设计应用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4):66.

猜你喜欢
科学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