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黑龙江教育》40年白金声

2016-03-03 16:39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杏坛白金稿子

1970年代初,我在双城一所村小当民办教师,教毕业班语文。教书之余,我喜欢舞文弄墨,常常有感而发,写点随感之类的东西。稿子写出来了,投向哪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黑龙江教育》。因为当时学校订有这本刊物,挂在办公室墙上,我是忠实读者,经常翻阅,爱不释手。

1976年,大约在冬季,我接二连三地给《黑龙江教育》寄去几篇稿子,结果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二年,我又写了几篇寄去,结果还是被一一退回。无奈之下,我决定亲自去一趟省城,到编辑部当面讨教。也巧,那一年年末,考试刚结束,学校就放假了,于是,我乘火车来到了哈尔滨。省教育厅在火车站上坡不远的地方,三楼左侧便是《黑龙江教育》编辑部。我轻轻敲开编辑部的门,一位女士迎了出来。她40多岁,梳着短发,戴着眼镜,面目清秀。

“同志,您找谁?”

“我是来送稿子的。”

“快请进。”

这位女编辑将我让到屋里,又是搬椅子,又是倒热水,弄得我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她接过稿子,先让我休息一会儿,暖和一下,然后认真地看起来。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用红笔勾画几下,间或问我一两句。我看她如此随和,就试探地问道:“稿子能用吗?”她说:“写得不错,我看可以,终审后通知你。”听到此话,我有些受宠若惊,不免孩子似地手舞足蹈起来。就这样,我的第一篇教学小品《从“千钧一发”谈起》,在《黑龙江教育》1978年第3期上变成了铅字。

后来,我上学了。毕业后,被分配到双城县教育科教研室,当了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刚开始从事教研工作,青涩得很,吃了一把草,硬要挤出两杯奶。渐渐地,我感到力不从心了。为了拥有“一览众山小”的从容与自信,我把《黑龙江教育》当成业务教材,每期必读。学先进理念,看文本解读,读课例研究,抄备课资料,在日积月累中,嗅着墨香,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还拿写稿来说吧,由“点”的起步,到“线”的铺开,再到“面”的突破,我每一年至少能在《黑龙江教育》上发表一两篇教研文章。说实在的,开始写作时,我不懂得为文之道,行文之法,尽管有时日吐千言,怎奈笔力不够,常常自觉满纸荒唐。后来,我参加了《黑龙江教育》编辑部举办的通联活动,在老办刊人敛青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我练习把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在撕开拼拢折来叠去中,逐渐掌握了一些码字的规律和方法。

1987年,我被《黑龙江教育》编辑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奖品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那次通联会议上,我作了经验介绍。我讲了四点:(1)“立足”要高;(2)“射点”要准;(3)“切口”要小;(4)“炼句”要精。我的发言博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不久,我被评为了特级教师,那年我40岁。

岁月淹忽,一晃到了2007年,我退休了。接着,被黑龙江省语委办聘为科研秘书,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一日,我忙里偷闲,来到黑龙江大学,拜访黑龙江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魏永生博士,顺便捎去我的一本新书——《我为语文而来》。

提起魏永生,杂志社的年轻人都说,他可是个大手笔。或人物专访,或经验介绍,或学术研究,多个重大选题的文章都被《人民教育》所采用,尽显了教育北疆劲旅的风采。

朋友见面,清茶一杯,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突然,魏永生眼睛一亮,似乎从《我为语文而来》这本书里找到了灵感,要为我在《黑龙江教育》开辟一个专栏,名曰“杏坛往事”,恭敬不如从命,我呷了一口茶,答应了。

2010年7月,“杏坛往事”与读者见面了,并且加了近400字的编者按:

白金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特定职务:1993年,黑龙江省人大代表;1997年,双城市政协副主席;2001年,哈尔滨市政协委员;2002年,民革黑龙江省委常委。主要荣誉:1986年,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8年,哈尔滨市一级功勋教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他著述颇丰,有9部教育专著被黑龙江省图书馆纳入馆藏文献。退休前,曾任双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

不久前,《黑龙江教育》连续发表了他的叙事文章——《我的四位语文良师》《吾师“老翟头”》《我的书橱》《16年前的抉择》,反响强烈。应广大教师的要求,本刊从这期开始,开辟“杏坛往事”专栏,请白金声老师继续讲述他学习、教书、科研、生活和做人的故事,以飨读者。

佛说,一切皆有因缘。我从一名村小学的“挣工分”教师,在黑土地上能走到今天,绝对与《黑龙江教育》的提携有关。40年前,我与《黑龙江教育》不期而遇,40年后,我对《黑龙江教育》的感情“老而弥坚”,相知相伴40年,这就是缘。如今垂垂老矣,昔日的“镜里朱颜”早已不见了,但是,《黑龙江教育》对我的恩泽,我是一辈子忘不了的!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杏坛白金稿子
英雄史诗《硕诺巴特尔》的社会关系论探讨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杏坛学人风采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杏坛学人风采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
杏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