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6-03-04 16:06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蔡玮
学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预设思维体育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蔡玮

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探究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蔡玮

传统教学中,教师拘泥于预成性教学,忽视生成性教学,教学僵化生硬,学生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本文主要对预成性体育教学进行审视,提出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

落后思想的钳制、传统教学的惯性使教学目标片面、程式化教学、隅于甄别的教学评价尚未改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存有偏差,或错误地理解了生成,想到哪讲到哪;或将体育课上成了“劳动”课,将“挑南瓜”等内容引入课堂,这些无疑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一、对预成性体育教学的审视

1.教学内容封闭。教师将课堂视为“工厂”,一味强调教学的预设,忽视了教师预设之外资源的捕捉,教学太过确定性,陷入了预成之中。封闭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千篇一律”,教师完全按照预定的过程发展,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学过程被控制。预成性思维下的体育教学僵化,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面对学生的灵活、创新采取压制的态度,如同“驯兽师”一样,以自己的权威抑制了学生的灵感,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采用罚跑、做俯卧撑的方式压制学生。

3.师生关系缺乏互动。教师重视知识的传输、技能的培养,教、学被强制割裂,教师采用单一的信息传递,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困于传统教学模式难有突破,学生囿于教师的指令而灵活性缺失。

4.教学评价强调甄别。教师强调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对学生进行分类,采用统一化的评价标准,若学生未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往往被视为未尽其力,将其贴上“差生”的标签。

二、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生成性教学是对预成性教学的超越,是对“灌输式”教学的审视与反思,是教师根据课堂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及时掌握课堂的动态变化,调整教学方法,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比起千篇一律的预成性教学,更有创造性;具有开放性,目标多元、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内容灵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三、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1.转化传统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体育教学迷恋于竞技,使学生难以获得发展。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摆脱预成性思维桎梏的现状。

(1)从简单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预成性体育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僵化,注重强制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思维模式,要丰富活动形式,既有体育课,也有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丰富功能,既有健身功能,也要具有娱乐性、丰富情感的功能。如游戏“障碍赛跑”可以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让游戏者在比赛中完成规定的动作,分组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

(2)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在生成性思维下,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习得技能、磨炼意志,在合作交流中分享知识,内化知识。

2.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学行为,教师要在基于生本理念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师生观、发展观。

(1)转变教学观。预成性教学教师尽量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参加更多的练习,让教学沿着预定的轨迹前行,达到预设的结果,阻碍了教学的发展。生成性思维下,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教师不再拘泥于预设,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适时调整预设,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教师要合理删减,对学生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实现动态的生成。

(2)革新教与学的关系。生成性体育教学是师生围绕主题交流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不能对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偶发性事件视而不见,而要将其作为极好的教学资源,通过积极的引导启发,引领学生达成问题的共识。如在学习立定跳远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在尝试后总结动作要领,有位学生从青蛙跳得远中获得启发,认为要像青蛙一样跳,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及时捕捉到“资源”,让学生示范青蛙跳,让学生观察、体验、掌握青蛙跳的要领,教师及时调整策略,为学生准备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了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3.调整教学行为。

(1)追求弹性化的教学设计。精细化的体育教案要被以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所替代,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创造,让他们与教师、资源、外部等的交互中建构知识,形成主体意识、生命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

(2)探索灵动的教学实施。教师随时捕捉、感受教学情境,一旦出现与教设不同的情况,要改变教学方法、手段,调整教学环节,发挥教育智慧,正确处理偶发性事件,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将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结合起来,方能“动静结合”,和谐共生,使体育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预设思维体育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