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表达技巧,夯实写作基础——以《第一朵杏花》一文为例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6-03-04 16:06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王红
学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杏花技巧文本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王红

迁移表达技巧,夯实写作基础——以《第一朵杏花》一文为例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王红

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朵杏花》一文为例,从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学习修辞方法的妙用、学习情感表达的技巧三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渗透写作教学,以期能抓住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契机,引导学生迁移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表达技巧有效整合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和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可以在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教学形式与空间互补,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优美的范文中提取写作素材,迁移表达技巧,不断积累和丰富语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以《第一朵杏花》一文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渗透写作教学,不正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咀嚼词,在品尝语言之“美”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学生的作文读起来索然无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缺乏修饰词语,无法做到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有效咀嚼,学会积累和丰富语言,感受文本中遣词造句的巧妙,在写作时能够将学到的优美字词很好地利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朵杏花》一文中,以“顷刻间”一词描写了竺爷爷的高兴之情。围绕这个词,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并让学生说一说“顷刻间”一词的近义词,如“一瞬间”“刹那间”等,以及表示时间很快的词语,如“马上”“立刻”,形容时间很快的成语,如:“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白驹过隙”等,以扩充学生在习作中形容时间很快的修饰语。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说竺爷爷在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竺可桢真的会年轻几十岁吗?既然有违生理规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探究中,学生从句——段——篇——章,不断地走近文中的人物角色,在知识储备不断增多的同时,学生汲取的写作养料也在不断增加。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通过文中的词帮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清新流畅,也能在品尝语言中感受其遣词造句的巧妙,引导学生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迁移,强化写作基本功。

二、感知语句特点,在感悟情感之“真”中学习修辞方法的妙用

任何一篇优秀的篇章,都离不开修辞方法的运用,准确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言”,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又要着眼于“用”,把文章读进心灵深处,吸收、内化文本语言中蕴含的倾吐技巧,在学习与探究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律,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课文《第一朵杏花》第六自然段的教学中:

师:读一读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1:柳梢、小草、河水和杏树的花苞,这些都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抓住这些变化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到来,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师: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生1: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生2:还有万物复苏。

师:你能通过哪些字词感受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生3:吹绿、吹青、吹皱、吹鼓。

生4:这一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恰到好处的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生5:作者也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春天的景物特点。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并分析了句子的语言特点。一年有四季,作者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你能像作者一样写一写其他季节的特点吗?

生6:时间像闪电,转眼又一年。秋风吹走了落叶,吹红了枫林,吹熟了稻谷,吹出了农民伯伯的笑脸。

生7: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凛冽的寒风吹出了枯枝,吹冻了小河,吹起了片片雪花,吹香了墙角的腊梅。

……

可见,教师在感知语句特点的教学中巧妙地渗透了写作教学,通过赏析、点评和模仿,引导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中形成语用能力。

三、紧扣课题质疑,在领会布局之“巧”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技巧

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对于一篇精彩的文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入选教材的篇章有着不同的意境、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写作方法,其布局谋篇的手法更是值得学生去模仿和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本中布局谋篇的手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文本布局的“新颖”和“巧妙”,领会作者情感表达的技巧。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学中,我紧扣课题设计了如下探究题:①作者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③谁想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④他是怎样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走进文本,自然探究,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汇报探究结果时,我引领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脉络,触动学生的思维点,即:作者围绕文眼“第一朵杏花”,巧妙地组织材料,选取竺爷爷无数次物候观测中的一幕,即竺爷爷与孩子之间围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进行的两次对话,展现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作文教学,可以实现作文教字与阅读教学的齐头并进,实现由阅读到写作又回到阅读的良性循环过程。

[1]全红.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浅谈[J].语文天地.2013.24:52-53

[2]顾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35

猜你喜欢
杏花技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杏花树下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