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升了资本市场效率吗?

2016-03-05 09:24曾峻伍中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际趋同会计准则一带一路

曾峻 伍中信

[摘要] 运用卡尔曼滤波和TARCH分析计算得出股市收益率的自相关系数,用以反映股市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比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前后,“一带一路”亚洲地区主要资本市场效率的变化情况,发现趋同效果的发挥跟其实施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市场经济越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越需要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也更能发挥作用,而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会计准则的作用有限。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市场效率;渐进有效;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1—0089—07

一引言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趋同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2001年4月,IASC改组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其成立章程中宣称,他们的目标是“制定一套高质量、可理解、可执行的全球会计准则,并促使其采用和严格的应用,实现各个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趋同。”在此目标的指导下,IASB加大了向全球推广其制定发布的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力度,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到目前为止,全球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直接采用了IFRS(有些是与之趋同的会计准则),或者宣布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计划。这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浪潮可以说是会计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变革之一, 它带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影响目前还无法全面估计。

面对这场大变革,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如资本市场的反映[3]、对会计信息质量(包括透明度、可比性等方面)的影响[4-7]、对资金成本、企业价值的影响[8-10]等。但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少,而效率问题是资本市场研究最为本质的问题之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资本市场各方面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到市场效率上来。因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初需求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的需要,因此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会计准则一直处在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演进的过程中。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使得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着强烈的需求。因为这次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圈,加强对亚洲地区基础建设的投资,不同于以往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也不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无偿的经济援助,而是中国资本的主动出击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当然,面临亚洲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我国需要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作为润滑剂来减少交易费用。因此本文的研究正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亟需了解和关注的问题。

二会计准则变迁与渐进有效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效率,即市场价格对信息及时、充分、准确的反映,对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法国数学家巴舍利(Bachelier)对价格序列的随机游走刻画,但真正对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和投融资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法玛教授[11,12]提出来的“有效市场假说”,如果有价值的信息能够迅速地、无偏见地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那么证券市场就是有效的。根据不同信息对证券价格冲击的不同,法玛将资本市场效率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个层次。如何判断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判断证券价格的波动是否满足某种随机过程,大量学者沿着该思路,在不断的证实和证伪中发展完善了有效市场理论,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体系,代表着现代金融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是,有效市场假说似乎也暗示市场效率是资本市场的某种固定特性,一般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却发现,资本市场的效率更可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例如,罗闻全[13,14]把生物进化论的原则应用于金融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框架,即“适应性市场假说”(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简称AMH)。该假说认为,市场效率不是凭空评估的,而是高度依赖环境且动态发展的,正如自然界里昆虫数量的变化,是季节、天敌数量、同类昆虫数量、以及它们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函数一样。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6年第1期曾峻,伍中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升了资本市场效率吗?

那么,哪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呢,它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某些具体制度建设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例如,Freund等人比较了实施电子交易系统前后多伦多股市效率的变化[15]、Chang and Ting比较了在不同涨跌幅限制期间台湾股市效率的变化[16]。在这些可能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中,信息披露制度举足轻重,是现代资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17]。其中,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重要内容,由于它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盈亏情况,因而最受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关注。上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将其经营过程和财务成果进行披露,投资者通过对这些会计信息消化吸收、分析比较,做出买进或卖出股票的理性决策,从而形成股票(资本)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可能予以全部满足,只能根据客观的市场需求和广大用户的基本特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公开披露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在英美等早期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没有受到任何规范,每一家企业自己决定怎样进行会计记录,也不用向其他企业或社会公众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这最终导致1929年美国股市的大崩溃。这场影响深远的股灾使得美国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成立专门的机构,根据客观的市场需求和广大用户的基本特征,制定统一的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可见会计准则的建立就是出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目的[18]。从此以后,会计准则促进着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要求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存款储蓄行业的金融危机促进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又使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风险得到更充分的披露,有利于相关投资者获得更有效的信息,进而提升了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猜你喜欢
国际趋同会计准则一带一路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