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6-03-06 07:00肖娅晖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双创

肖娅晖

(长沙师范学院 艺术设计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肖娅晖

(长沙师范学院 艺术设计系,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从专业特殊性及培养质量要求出发,进行教学创新和制度变革。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导师制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从评价目的、方式、方法、原则4个方面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制。

[关键词]“双创”;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国际一流大学在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诸多共识,具体有:重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创造个性培养;积极改进专业设置模式,强调独特个性发展;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方式,促进个性自由发展;大力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助推主体个性提升;深入改革教学管理模式,适应个性发展要求;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引导个性全面发展[1]。

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普通高等学校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双创”工程战略,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必须从专业特殊性及培养质量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实施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导师制教学模式

导师制的历史源远流长,发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这种学习制度的推行,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紧紧相关。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导师制是最能发挥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分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这就是导师制。

(一)导师制在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地位

导师制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的机制。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知识结构、专业优势和兴趣意愿进行个性化教学。对学生而言,导师制使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体现,从而更能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效地激发其创意思维。

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采取小班制,细分为若干专业方向,这种组织结构,更适宜于推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在每个专业方向组建一个导师团队,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主动选择能够塑造自己的导师,导师可以按照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设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和个性辅导。

(二)导师制在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作用

1.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师制的核心要素是“全位指导、全程关怀”。它将教育工作和生活服务结合起来,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灵活,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学生除了通过导师获得全面的知识之外,还可以感受导师的学术风范,在学术造诣和为人处世方面都得到长足的提升。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导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整合知识。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钱学森曾指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培养模式去办学。”的确,我们长期以来满足于程式化、标准化的办学模式,往往将一个个生气勃勃的学生培养成为毫无创造力的庸才。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展开的宏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把创新教育精神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导师制的精髓在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导师要因材施教,力避千人一面。

二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融合,而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整合”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化、知识、科技和产业的多元构成。导师制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要集社会经验、人格魅力、商业实践为一体,并多学科地“整合人才”,正如包豪斯说的:“致力于把所有创造性的努力联合起来,将所有实用艺术学科—雕刻、绘画、手工艺、工艺都重新结合起来。”[2]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跨学科融合的教学体系要成为以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的高校教学的新常态,需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关注与统筹现代设计领域的多元化特征。

以意大利POLIMODA时尚学院为例,在跨界融合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他们的设计课程呈现出“多元互动”的特点,“教”和“学”之间互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实现了学科内、学科间、教师间、校企间、行业间的跨界整合,强调多种教育元素和内容的互动。课程作为学生创造潜能、促进自我实现、形成正确情感与态度的载体,其教学活动是有序的、整体发展的动态过程[3]。

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UI设计、新媒体设计、动态构成设计等课程都可以大胆地列入课程体系中,各种流行设计也可以作为专题开设到相应的课程中;开设不同学科的选修课,把选修课的比例加大并加以重视,提高选修课考核的难度;此外,不同学科、专业实现零距离交流学习,不限设学习门槛,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环境艺术专业的课堂取经,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加入外语专业的公众群进行交叉交流。

三推行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导师制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导与学的关系更注重多角度、全方位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云教育,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打破原有的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模式,转变为个性化、远程化和分散化的教育组织形式,比如慕课、微课,都是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新手段。

慕课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课程的范围覆盖广泛,包括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跨界融合相一致。高校要提供“慕课”教学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参加,适时给予学分奖励,并开设与“慕课”相关的主题讲座。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艺术设计专业的导师可以根据某一个知识点拍成视频,通过微信、QQ等网络沟通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传播和授课。“微课”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很适合艺术设计的教学特征,是一种适合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项目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并能与导师制很好融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它能体现导师制的基本特征。以标志与品牌设计课程的教学为例,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商业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品牌定位、策划、与客户沟通、设计方案、后期制作等。充分利用导师的资源进行项目教学,让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更符合商业运作的合作关系。

四创新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制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可参考林肯等人创立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该理论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考核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

以导师制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在整体教学体系要求的指导下,将目标作为评价过程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考察来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以过程为核心主导,渐进性地指导学生,体现双向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导师阶段性的教学效果。导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灵活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转换,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让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

(一)评价目的

打破传统教学评价目标设定的凝固性和过程的封闭性,将教学目标或目的作为教学指导的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答案。事实上,考核作品很难与设定的标准相互对应,特别是艺术设计作品更需要创造和创新,考评者的思维方式不能太僵化,应注重创新的过程而不是过份注重目标。

(二)评价方式

多维度时空评价是一种最新的评价方式,导师制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参与性和操作性。导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动态,可以自主设定分阶段评价、分时评价,以全面考核学生全程的参与度与专业能力,避免出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常见的“放羊现象”。导师制的师生紧密合作关系和多维度考核评价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公正与良性发展。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既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检测,也是对导师制实施情况的反馈。评价方法一般有:自评与他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四)评价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通过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来进行整体评价,以适应艺术设计学科教学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起点,严格遵循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原则,紧紧抓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及评价方式创新等4个方面,构建多元化、动态化、开放性的育人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构建绿色生态教育体系。可以预见,在这种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下,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将会办出活力、办出特色,从而推动艺术设计领域的创新和艺术教学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

[2]格罗皮乌斯.1919魏玛国立包豪斯教学大纲[M] //许平,周博.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231.

[3]汪瑞霞.意大利POLIMODA时尚学院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点及启示[J].装饰,2015(1):35-36.

(责任编校:彭芬辉)

[收稿日期]2016-03-2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艺术设计个性化人才与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2014643 )。

[作者简介]肖娅晖(1982—),女,湖南邵东人,长沙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16)03-0098-03

Cultivating Individualized Talents in Artistic Designing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olicy

XIAOYa-hui

(Department of Art Design,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olicy,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reform in the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facilitated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pecialty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o cultivate individualized talents, we should enforce the following points: carrying out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ode, i.e. the tutorial system, constructing an 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 system, and carrying out an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ethod. We should also innovate the purpose, patter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rt design specialty;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ized talent.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创”对中国制造转型功不可没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