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2016-03-07 03:29梁志强李伟王增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偏角腕关节桡骨

梁志强 李伟 王增星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梁志强 李伟 王增星

目的比较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自愿接受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46例)和保守组(30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保守组(80.00%)(P<0.05);手术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与保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5.65%)高于保守组(73.33%)(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保守组(23.33%)(P<0.05)。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较保守治疗可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骨折中常见类型,约占全身骨折16.7%,好发于30岁以上人群,多由暴力、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1]。腕关节为人体灵活关节之一,桡骨远端骨折可导致软骨、韧带、组织等损伤,影响腕关节功能。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不同治疗方式可获得不同疗效,本文探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接受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46例)和保守组(30例)。手术组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6.2±6.7)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3例,摔伤18例,砸伤5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36例。保守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9±6.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8例,摔伤11例,砸伤1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6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①手术组患者均有手术治疗指征,保守组患者均有保守治疗指征,无治疗绝对禁忌证。②排除其他部位严重骨折,或合并有严重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患者。③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保守组在X线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由两名医师进行对抗牵引,在对抗牵引下沿着纵轴、患肢远端进行牵引,边牵引边对移位进行矫正,后采用反折手法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采用石膏进行固定。术后3、7、14 d分别照射X线片进行复位检查,查看石膏是否出现松动或移位,根据X线反映情况进行调整或重新固定。固定4~6周后撤除石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手术组常规麻醉后根据情况行背侧切口复位或掌侧切口复位。背侧切口复位于桡骨远端背侧2~3伸指肌腱间隙间作一纵向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后采用钢板固定,如Lister结节影响钢板固定可将其去除。掌侧切口复位于远端腕横纹方向向近端延长5~8cm纵行切口,于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间隙进入,切开旋前方肌,暴露桡骨远端部位,将关节囊切开,直视下复位并固定。固定完成后在C型透视下检查复位固定良好,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情况,并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2]: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显效:患者握力与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活动不受限,无疼痛;有效:患者腕关节屈伸度丧失<30°,握力基本恢复正常,偶有疼痛;无效:患者腕关节功能和握力明显减弱,基本生活受限,疼痛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X线评定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3]。③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4]:采用Green方法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疼痛(25分)、功能状态(25分)、活动范围(25分)、握力(25分),均于骨折前进行比较,总分100分,根据得分规定。优:≥90分,良:80~89分,可:60~79分,差:<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④统计两组患者畸形、关节炎、肌腱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总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保守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比较 手术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与保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定比较 手术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5.65%)高于保守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保守组(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比较(±s)

注:与保守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缩短(mm)手术组 46 7.3±1.2a 21.3±2.2a 0.8±0.1a保守组 30 7.5±1.7 21.5±2.3 0.8±0.2t0.6014 0.3805 0.0000P0.5494 0.7047 1.0000

表3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定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中主要采用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治疗。骨折治疗不仅为解剖结构恢复,还应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及握力影响大,如治疗不当可出现疼痛、腕关节活动障碍、握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以关节面恢复平整、掌偏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为原则[6]。

桡骨远端骨质较疏松,具有良好血运,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难以发生不愈合。保守治疗采用手法进行复位,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而手术治疗对组织、血管神经破坏较为严重,易造成术后延迟愈合发生[7]。本次研究中手术组分别造成1例神经损伤和1例肌腱损伤,但术后有效恢复解剖结构并固定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降低畸形愈合和关节炎发生。本次研究保守组发生畸形6例,关节炎1例,其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手术组(P<0.05)。可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术后并发症影响上手术治疗占有一定优势。有研究指出,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并不能恢复桡骨三维解剖结构,易发生术后畸形、术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8]。本次研究同样得出保守治疗易造成畸形、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但本次研究得出保守治疗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同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接受范围内。分析指出可能与医师复位手法、复位技术、复位后保护情况有关,现代影像学发展较快,可有效观察出患者骨折部位、类型,有助于临床手法复位,从而有效恢复解剖结构[9]。对于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提出治疗目标为:在复位良好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组织、血管、神经损伤,并良好恢复功能锻炼[10]。手术治疗相对保守治疗可增加对血管、软组织及神经破坏,但研究表明,手术治疗主要为有效恢复解剖结构同时良好进行固定,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重要意义[11]。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直接影响关节活动及患肢功能恢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增加骨折稳定性,术后在患者疼痛忍受范围内即能进行功能锻炼,而保守治疗需要在石膏固定4~6周后才能进行功能锻炼,可增加失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发生,从而影响功能恢复[12]。本次研究得出,手术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保守组(P<0.05),表明有效恢复解剖结构,稳定固定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后有助于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同样得出,手术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

综上所述,保守和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均可有效恢复解剖结构,但手术治疗可提高骨折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对患者在成创伤较大,易引起血管、神经损伤,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以获得患者、医师满意治疗效果。

[1]仓海斌,殷磊,胡玉华,等.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及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对比观察.山东医药,2013,53(39): 47-49.

[2]朱小虎,周临东,张惠法,等.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53-454.

[3]李夏,王秋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1):23-25.

[4]舒鹏.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骨折92例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8):2827-2829.

[5]程国杰,吕发明,艾克巴尔,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636-640,635.

[6]彭斌,王健,毛峰,等.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中国骨伤,2013,26(1):41-46.

[7]罗胜明,陈泽雁,莫子亮,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效果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 1599-1600.D

[8]严松鹤,胡钢,蔡建平,等.桡骨远端骨折78例疗效分析.江苏医药,2013,39(21):2637-2638.

[9]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118-1121.

[10]马刚.超关节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塌陷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0):536-537.

[11]王涛.桡骨远端骨折112例治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89.

[12]孙文东,车斌,胡旭军,等.锁定钢板对矫正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3):187-1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91

2016-05-25]

523000 东莞市中医院骨六科

猜你喜欢
偏角腕关节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