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分析

2016-03-07 03:29杨凯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产科硬膜外产程

杨凯乐

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分析

杨凯乐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3例足月分娩产妇,依照产妇意愿分为镇痛组(73例)和非镇痛组(70例)。镇痛组给予分娩镇痛,非镇痛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非镇痛组,且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临床中应用分娩镇痛,可缩短分娩的总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分娩结局。

分娩镇痛;产科;新生儿

产科产妇临床分娩中,产妇剧烈镇痛的时间比较长,增加产妇分娩的痛苦程度,而且在分娩剧痛的影响下,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不利于产妇的分娩,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娩镇痛是指通过镇痛药物的应用,减轻产妇分娩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的分娩结局,保证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本院以产科接收的足月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分娩镇痛,观察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产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接收的足月分娩产妇143例,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8.9± 1.8)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2±0.4)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2±0.5)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1.1±0.3)次。纳入标准:均为单胎产妇、无头盆不称、胎儿情况正常。排除标准:有分娩镇痛、阴道分娩禁忌证、药物过敏产妇。依照产妇意愿分为镇痛组(73例)和非镇痛组(70例)。

1.2 方法 非镇痛组产妇分娩时给予常规处理。镇痛组产妇给予分娩镇痛,产妇宫口开至3cm且出现规律性宫缩时,给予镇痛,采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给予患者2.5mg布尼卡因、5 μg芬太尼,注入速度需放缓,硬膜外置管,回抽没有脊液或血液后,将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与管连接,速度设置为6ml/h,自动泵入镇静药物混合药液。产妇宫口开至8~9cm后,停止给予镇痛药物。分娩完成后,给予产妇混合药液6ml,注入后,检查产妇产道无异常后缝合会阴切口。硬膜外导管拔除后,产妇可离开产房。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利用新生儿出生1min时阿氏评分(Apgar)评价,评分<7分时,判定新生儿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程时间比较 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注:与非镇痛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镇痛组 73 435.6±55.9a 30.5±9.6a 5.2±2.6b非镇痛组 70 594.6±58.7 46.8±11.3 5.7±2.9

2.2 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镇痛组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1.4%;非镇痛组出现新生儿窒息8例,发生率为11.4%。镇痛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分娩镇痛,疼痛影响下,产妇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儿茶酚胺分泌量,提升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剧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子宫的规律性宫缩,严重消耗产妇的体力,延长产程,提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影响分娩结局[1]。

应用分娩镇痛之后,疼痛的传入以及交感神经的传出受到阻碍,缓解患者宫缩时产生的疼痛程度,促进宫缩协调,提高宫缩的能力,降低盆底神经反射,松弛会阴部组织,缓解盆底肌肉紧张程度,促使宫口扩张,使胎头下降,减少内旋转的阻力,缩短第一产程的时间[2]。产妇宫口扩张至9cm时,镇痛药物停止供应,保证产妇主动屏气的能力,以便于在宫口全开时主动屏气用力,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3]。实施分娩镇痛的过程中,产妇的宫缩并不会受到药物的影响,因此,分娩完成后,宫缩可快速恢复,产后出血量并不会增加,分娩后可快速恢复。分娩镇痛作用下,产妇的疼痛程度会显著降低,而且对新生儿的影响比较小,提高分娩结局[4]。此外,通过分娩镇痛的应用,产妇镇痛程度减轻后,可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产妇的健康。在本研究中,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非镇痛组,且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妇分娩过程中,通过分娩镇痛的应用,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分娩结局,保证母婴健康。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中应用分娩镇痛,可降低分娩时的镇痛程度,缩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保证新生儿安全,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分娩结局,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应在产科中广泛的使用。

[1]刘红.两种常用分娩镇痛法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03-104.

[2]李红良,李涛,邵伟.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对比观察.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5):28-31.

[3]周国伟,边丹秀,徐萌艳.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探讨.中国性科学,2016,25(1):120-122.

[4]陈莎莎.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4):57-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37

2016-04-12]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产科硬膜外产程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