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07 03:29甘小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妇科循证肿瘤

甘小清

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甘小清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一般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一般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一般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妇科肿瘤疾病患者术后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妇科肿瘤疾病患者首选术后护理模式。

妇科肿瘤;循证护理;疼痛;心理状态;并发症

妇科肿瘤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机体健康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1]。目前,手术是我国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常用方法,但术后会给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痛苦,也存在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一部分患者在术后会丧失器官,较易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2]。针对上述现状,提示临床应重视妇科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才被应用于妇科疾病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对该护理模式在妇科肿瘤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类型:宫颈癌13例、卵巢癌12例、子宫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4例。本次临床研究在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各25例。试验组年龄32~45岁,平均年龄(39.2±1.9)岁。一般组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9.5±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一般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包括:①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要提出循证问题。②确定查询关键词,查阅医学文献、应用网络技术寻找循证支持。③评价纳入支持文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文献的中心思想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④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期清扫患者病房,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床单和病服。及时与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做好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5 d的疼痛程度以及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程度采用VAS进行评价,画一条长度为10cm的线段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1cm代表1分,0的一端为无痛,10的一端为最痛,要求患者在最能体现自己疼痛的刻度处做标记。心理状态采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中共包括17个问题,量表总分值为54分,评分<7分表示患者无抑郁,评分7~17分表示患者可能有抑郁,评分18~24分表示患者肯定有抑郁,评分>24分表示患者有严重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试验组患者术后3、5 d VAS评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一般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3 d 术后5 d试验组 25 5.2±0.6a 1.9±0.3a一般组 25 6.9±0.5 2.9±0.6t9.734 6.667P0.000 0.000

2.2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一般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25 18.2±3.6a 7.1±1.2b一般组 25 18.1±2.9 11.9±1.5t0.097 11.175P0.923 0.000

2.3 并发症 试验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一般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患者发生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41<0.05)。

3 讨论

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和化疗的过程中由于手术的应激性和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较易发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加强对妇科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早期,我国临床多对妇科肿瘤疾病患者实施一般护理,但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种护理模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且较易引发护患纠纷,影响医院形象[4]。近年来,临床护理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多种护理模式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也是其中之一。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从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出发,寻找科学的护理理论,并根据科学的护理理论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5]。已经报道的临床研究均证实该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本院对该种护理模式在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3、5 d VAS评分低于一般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一般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和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作为妇科肿瘤疾病患者首选术后护理模式。

[1]刘小莉,严小芬,张睿,等.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89-90.

[2]张英.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分析.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5):566-569.

[3]黄朝平,刘艳娟,罗艳荣,等.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11-13.

[4]邓小钦.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1(8):1093-1095.

[5]庄玉琳.有关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探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0):1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89

2016-03-29]

518028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妇科循证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滚蛋吧!肿瘤君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浅谈妇科中急腹症的临床治疗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