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爱情诗歌的“多元性”

2016-03-07 07:5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狄金森多元性艾米莉

汪 虹



狄金森爱情诗歌的“多元性”

汪虹

(邵阳学院 外语系,湖南 邵阳 422000)

狄金森虽隐居于世,远离红尘,对爱情却有极强的洞悉力,写下众多见地独到的爱情诗作。诗中多元的爱情诠释、迥异的爱情体验以及多变的爱情意象让世人在领略爱情独特魅力同时,也全方位解读了爱之真谛,从而理性对待爱情。

多元性;爱情诠释;爱情体验;爱情意象

被称为“阿默斯特修女”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成年后就过着离群索居的隐士生活。她终身未嫁,远离红尘,对“爱情”却有着独具一格的见解。其爱情诗歌中的“爱情”诠释不再单一、“爱情”体验丰富多彩、“爱情”意象层出不穷,她笔下的爱情是有悖传统的“多元”爱情。这样的爱情难免让人感到含混难解,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宇宙在本质上是多元的”[1]。“多元性”爱情不仅能让世人全方位解读爱情,领略爱情的魅力所在,也能让他们看清爱情之本质,理性对待爱情。

一 多元的“爱请”诠释

狄金森一生虽未涉足婚姻,对爱情她却见地独到,写下众多爱情诗篇。诗中,诗人对“何谓爱情”展开深层次思索,以多元的方式诠释爱之真谛。

它生气勃勃

直到死亡将它触及

它和我轻拍同一种空气

住在同一血液里

在同一个圣礼下

给我展示分割能撕裂或能剥离——

爱就像生命——只是更长久

爱就像死亡,在坟墓的存续期

爱是死而复生现象的同伴

挖出了泥土而高唱“生机”![2]P491

爱为何物?“爱就像生命——只是更长久/爱就像死亡,在坟墓的存续期”,爱是不朽之物,即便肉体不复存在,它仍可生机勃勃。也因此,“被爱的人无法死亡/因为爱是永生,/不,它是神明——/胸怀爱的人无法——死亡/因为爱改造生命/使之获得神性”[2]P809。爱情不朽,不管是被爱的人,还是心怀爱意之人,只要经历爱情,他们便会永生。因此,爱情并非先哲口中的“爱情一开始便已完结,/先哲说,/但是先哲是否了解?/真理将你的恩惠推迟/没有时日”[2]P1485。先哲的断言并非事实,真理已证实:爱情一旦开始便永无结束日,爱情即永恒。“永恒”是爱情的诠释。

“爱情——先于生命——/又晚于——死神——/是创造的初始,大地的代言人——。”[2]P917“有爱才有生命,有爱才有延续,有爱才有创造。正因为有爱,我们这个星球才得以繁衍生息,不断发展。”[3]人类繁衍生存,生生不息都得益于爱情。此意以上,爱情被诠释为“生存之必须”。

看这小小的灾星——

所有生命的恩宠——

如此普通好似不为人知

它的名字叫做爱情——

缺少爱情是悲哀——

占有爱情是痛苦——

不在别处——如果在乐园

会找到它的等价物——[2]P1438

这里的爱情是“悖论”。得不到爱的人会悲伤,得到爱的人亦会痛苦,它就是“小小的灾星”,不管世人是否将它触碰,都无一幸免受伤害。

“有时拥有一颗心/很少拥有灵魂/更少拥有力量/几乎没人——拥有爱情。”[2]P1680相比“真心”、“灵魂”和“力量”的难以拥有,爱情更是无比珍贵,可遇不可求。“弥足珍贵”即爱情。

“多么迅捷——多么轻率——/总是犯错,这就是爱情——/这快乐的小小的神/我们并未被鞭打着去伺奉——。”[2]P1771爱情让人愉悦,它总让人轻率又冲动地做出各种事情,甚至犯下错误,爱情即“非理性”。

“爱情”是永恒、是生存之必须、是悖论、它弥足珍贵又时常非理性。多元的爱情诠释让世人感受了爱情的美好与难能可贵,也察觉了爱情的盲目和患得患失,让世人对“何谓爱情”有了深刻而理性的解读,警醒着人们需慎待爱情。

二 多元的爱情体验

狄金森虽终身未嫁,却经历过两段刻苦铭心的爱情,一段是其年少时与沃兹沃斯牧师间难以自拔的爱情,“在他身上,她仿佛看到基督耶稣的光辉,看到勃朗特姐妹小说中的男主角西斯克里夫和罗切斯特的身影,又仿佛看到来自异域的古代犹太人领袖摩西的形象”[4]。另一段则是其步入中年后与罗德法官间的难了真情。“罗德法官是父亲的挚友,也是艾米莉的忘年交。父亲去世后,在艾米莉的不惑之年,两人的友情甚至发展成爱情,几乎到了谈论婚嫁的程度。”[4]两段爱情虽未将狄金森带入婚姻之殿,却让她对爱情有了多元体验。

(一)“雏菊悄悄地跟着太阳转”

狄金森时代的女性大多对爱情持矜持态度。爱情体验中,女性往往处被动地位,只能卑躬屈膝地等待爱情来临,这样的爱情体验如雏菊般娇羞又卑微。

雏菊悄悄地跟着太阳转——

当他把一天的金路走完——

雏菊便怯生生地坐在他的脚旁——

他——醒来——发现那儿有朵花——

流寇——你在这里——干吗?

先生,是因为爱情甜蜜芬芳!

我们是花——你是太阳!

原谅我们,如果白日衰亡——

我们就偷偷儿地向你靠近!

迷恋那正在离去的西天——

那和平——那飞逝——那片紫蓝——

夜晚的可能性![5]P106

“雏菊悄悄地跟着太阳转——。”“雏菊”是女性的化身,她们迷恋爱人,渴望爱情,却又羞于表露,只得悄悄跟随爱人——“太阳”,在默默守候中苦盼爱情的到来。

“当玫瑰已凋零,先生,/紫罗兰不再开放——/当大黄蜂威严地飞翔/越过了太阳——/这只停下来去采花的手/在这个夏季的日子里/懒洋洋地——染成赤褐色——/那么,拿走我的花吧——求求你!”[2]P32无法掌控爱情的女性只能静候爱情来临,然大好年华即将流逝,却仍无人问津,最终她们不得不放下身段,乞求爱情的到来,“那么,拿走我的花吧——求求你!”女性卑微的爱情体验表露无遗。

“我把自己珍藏在花儿里,/花儿戴在你的前胸,/你,不曾想到,也把我戴上——/其余的事情天使们都懂。/我把自己珍藏在花儿里,在你的花瓶中它正在褪色,/你,不曾想到,对我同情——几乎是一种寂寞。”[2]P903“我”虽化为花儿,佩戴于爱人胸前,却不敢表露爱慕之意,苦苦等候爱人垂青,直至花儿枯萎。女性隐忍又卑微的爱情体验让人嘘唏不已。

(二)“夜夜下暴雨——夜夜刮狂风!”

除了如雏菊般娇羞又卑微的爱情体验,狄金森相当一部分爱情诗歌也体现了如暴风雨般强烈的爱情体验。“在这些诗歌中,叙述者彻底撕下雏菊式的羞涩面纱,大胆表达出遭受爱情‘饥饿’折磨的女子对‘盛宴’的渴求。”[4]

夜夜下暴雨——夜夜刮狂风!

我若与你会见

狂风暴雨之夜就是

我们的盛宴!

心,在港湾停靠——

狂风——无法撼动——

指南针,失效——

航海图,无用!

划行在伊甸园——

啊,大海无疆!

我愿今夜——停泊在——

你的心腔![2]P249

爱,奋不顾身,无所畏惧,即便夜夜暴雨狂风,也阻挡不了寻爱的决心,爱情体验堪比狂风暴雨般强烈。

如果我说我将不再等待,这又何妨!

如果我冲出这尘世的大门——

穿越,逃离——扑向你,这又何妨!

如果我把这凡夫俗子——锉光——

看他还能在何处伤害我——这就足够——

在自由中艰难跋涉,这又何妨!

它们再不能——将我夺走!

地牢能呼唤——枪炮会哀求

对于我——现在——都毫无意义——

就像——一小时之前——大笑——

或衣服花边——或者一次巡演——

或者像——有谁死去——在昨天[2]P277

世俗的禁锢使狄金森时代女性不敢直面爱情,大胆追爱,而诗中“如果我冲出这尘世的大门——/穿越,逃离——扑向你,这又何妨!”是对女性追爱禁锢的直白挑战,哪怕“地牢”、哪怕“枪炮”,又能奈她如何?她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穿越,逃离——扑向你,这又何妨!”爱情体验如暴风雨般强烈。

(三)“月亮距离海洋很远——”

月亮与海洋无法相聚,他俩却心心相印。月亮指引海洋,海洋从未偏离月光,这样的爱也如“你”、“我”,我无悔陪伴与你,“听从于你的目光施加于我的/最微不足道的命令,不悔改——”,爱情是矢志不渝的体验。

月亮距离海洋很远——

然而,用琥珀色的双手——

她领着他——温顺得像个男孩——

沿着指定的沙地行走——

他从未偏离一点角度——

顺着她的目光而来

他到此停住脚步——向着城镇——

在此驻足——离开——

啊,先生,你的,琥珀的手——

我的——远方的大海——

听从于你的目光施加于我的

最微不足道的命令,不悔改——[2]P429

这种坚贞爱情体验与多恩的“告别辞:莫悲伤”如出一辙:“即便真是两个,那也应如同/圆规双脚般的坚定/你的灵魂是定脚,纹丝不动,/但若另一只脚起步,它也随之移动。/尽管一直端坐中央,/然而当另一只脚四周漫游,/那定脚便侧身,细听周详,/带它归来,便又挺直如旧。/这便是你之于我,我一直/如同那只另一只脚,侧身转圈,/你的坚贞使我的轨迹浑圆,也使我的漫游在起跑点终止。”[6]

“坟茔是我小小的农舍,/在那里‘做家务’,为了你/我把客厅收拾得整整齐齐/摆放好大理石般的茶叶。/为两个短暂分离的人,/这可能,是一个圆圈,/直到永久的生命/结合于强大的社团。”[2]P1743就算生命终结,也只是短暂分离,相爱之人必于坟茔重续前缘,从此不分离,即便“绑住我——我还会歌吟——/驱逐我——我的曼陀林/会弹出心里的真情——/杀了我——我的灵魂定会高扬/向着天堂放声歌唱——/依然贴在你的身旁”[5]P1005。爱情的忠贞不渝使何种胁迫都不能让“我”改变爱之初衷。

可见,娇羞胆怯会带来如雏菊般卑微的爱情体验,无所畏惧则将经历如暴风雨般强烈的爱情体验,矢志不渝则终获得坚贞的爱情体验。狄金森呈现的多元爱情体验让启世人受益匪浅。

三 多元的爱情意象

爱情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话题,古往今来,爱情意象层出不穷:莎翁笔下,爱情像“夏日”般炙热;多恩诗中,爱情如“圆规”般圆满;彭斯口中,爱情则似“红玫瑰”般娇艳。爱情意象从不单一,狄金森诗歌里的爱情意象则更具多元性。

我们学完了爱的全部——

所有的字母——众多的单词——

一个篇章——然后那本巨著——

然后——启示结束——

但在彼此的眼睛里

看见了一种无知——

神圣胜过童稚——

彼此相对,一个孩子——

试图详细解释

双方都不懂的——方面——

唉,智慧如此博大——

真理——有多么纷繁![5]P568

爱情如“巨著”,它博大精深。世人对其了解只限于表面的词、句、篇章,对其蕴含的深邃智慧与真理却难以琢磨透彻。如书的爱情意象将爱情的难解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这里有一支箭。/由于爱那只射箭的手/我对那飞失有敬畏之感。/倒下了,他们会说,在‘冲突’中间!/落败了,我的灵魂会发现/只不过是被弓箭手的弓/射出的一支简单的箭。”[5]P1729爱情被喻做“箭”,它与爱神丘比特之箭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被其射中,爱情的“冲突”即会发生,反之,则“只不过是被弓箭手的弓/射出的一支简单的箭”。

“像雷霆堆积到自己的结局/然后轰轰烈烈崩溃消逝/而创作出的一切全隐藏着/这——也许就是诗——/或者是爱——二者同时到来——/我们证明二者又证明不了任何一个——/体验其中的一个然后毁灭——/因为没有人看见上帝而且活着——。”[5]P1247爱情就像“雷霆”,轰轰烈烈,终究却还是消失殆尽。

此外,爱情还以“一种即兴的游戏”[5]P338、“一杆实弹枪”[5]P754、“老祖宗穿的旧衣”[5]P887、“小小的灾星”[5]P1438等不同意象出现,它们让抽象难解的爱情变得鲜活具体,使世人对爱情之真谛了然于心。

“多视角、多维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同时也可避免井底之蛙式的独断论和教条主义”[7]。多元的爱情诠释、多元的爱情体验及多元的爱情意象,启发世人从多角度解读爱情,探讨爱之真谛,理性对待爱情。

参考文献:

[1]Keller,Catherine.From a Broken Web[M].Boston:Beacon Press,1986:184.

[2][美]艾米莉·狄金森(屠案,章燕译).我知道他存在——狄金森诗歌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3]岳凤梅.诗意地栖居——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89.

[4]刘守兰.狄金森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5,21,235.

[5][美]艾米莉·狄金森(蒲隆译).狄金森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6]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33.

[7]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增补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校:呙艳妮)

I106

A

1673-2219(2016)01-0028-03

2015-11-19

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狄金森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3C852)。

汪虹(1982-),女,湖南邵阳人,硕士,邵阳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狄金森多元性艾米莉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我的朋友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