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湘口馆遗址考述

2016-03-07 07:58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零陵州府二水

张京华



永州湘口馆遗址考述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永州设置于隋唐,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永”字义为“水长”,为“水之正流”,永州“以二水名”,故其最大地理特征在于潇湘二水交汇,永州亦因此而成为湘江上游的水路重镇。永州的官方码头称为湘口馆,又称湘口关、湘口站、湘口驿、湘口步、湘口渡、湘口津、湘口镇。文章简要概述了唐宋湘口馆的设置,元明湘口站、湘口驿的设置,以及清代湘口驿的兴废与吟咏。

湘口;湘水水路;水路交通;官方码头

《史记·夏本纪》言:“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湖南交通今以陆路为主,古以水路为主。湘水贯通今湖南省南北两端,进而南接南岭,北通长江。其历时之悠久,可以上溯至《史》《汉》所载秦始皇征百越及汉初帛书古地图所载之水路,甚至上溯至《书经》所载舜帝之南巡,绵延数千年。永州设置于隋唐,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永”字义为“水长”,为“水之正流”,永州“以二水名”,故其最大地理特征在于潇湘二水交汇,永州亦因此而成为湘江上游的水路重镇。永州的官方码头称为湘口馆,又称湘口关、湘口站、湘口驿、湘口步、湘口渡、湘口津、湘口镇。湘口馆遗址,在潇水与湘水合流处,江水东岸,与古城同一侧。从永州古城出潇湘门,沿江有青石板铺建的官道与湘口馆相连,中经怀素塔、潇湘庙(禹皋庙),至贞吉亭,今亭尚存。湘口馆有渡船至对岸,今存古街,俗称老埠头,有石板路北通衡阳。埠头即码头,永州古城官码头本在东岸,今水路久废,乃讹称西岸之残存古街为老埠头。

一 唐宋湘口馆的设置

湘口馆的名称,最晚始于唐代。

“馆”为驿馆之意,又称邮驿,即官府设立的驿站。

《旧唐书·职官志二》:尚书礼部有驾部郎中一员、员外郎一人:掌邦国舆辇、车乘、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簿籍,辨其出入,司其名数。凡三十里一驿,天下驿凡一千六百三十九。

《新唐书·百官志一》:尚书礼部有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凡给马者,一品八匹,二品六匹,三品五匹,四品、五品四匹,六品三匹,七品以下二匹;给传乘者,一品十马,二品九马,三品八马,四品、五品四马,六品、七品二马,八品、九品一马;三品以上敕召者给四马,五品三马,六品以上有差。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举天下四方之所达,为驿千六百三十九;阻险无水草镇戍者,视路要隙置官马。水驿有舟。凡传驿马驴,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数。

《通典》卷二十三《职官五》:尚书礼部,驾部郎中一人:掌舆辇、车乘、邮驿、厩牧,司牛马驴骡,阑遗杂畜。

湘口馆见于记载,始于唐柳宗元诗。

《唐柳先生集》卷四十三《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又题《湘口馆望九疑》,写道:“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宋廖莹中辑注:“九疑、临源,二山名,俱在永州,潇湘所出。会合,谓合流于湘口馆也。”

明蒋之翘辑注:“九疑,山名,在永州界。临源,岭名。九疑、临源,潇湘所出。会合,谓合流于湘口馆也。”

柳宗元这首诗的重要之处,一则指出了永州位于潇湘二水会合之处的自然地理特色,二则指出了永州介于湘口蘋洲与九疑山之间的人文地理特色。

“潇湘”二水合称由来已久,《山海经》已有“潇湘之渊”、《淮南子》已有“弋钓潇湘”的记载,唐人更加明确了潇湘与永州的关联。隋唐改称零陵为永州,正因此地为潇湘二水交汇之故,因此“永州”之“永”仍暗指潇湘而言。即如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五所说:“永州,二水。柳宗元《湘口馆》记潇湘二水所会也,州因二水而名永。”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亦云:“永,州名,唐置,以二水名。”“永”为会意字。许慎《说文》:“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引《诗经·周南·汉广》曰:“江之永矣。”段玉裁注:“巠者,水脉。理者,水文。”“永”字小篆作,象主流分出支流,又像下流上溯到上源,所谓有原有委,故意会为水长。“永”又解为正流,迮鹤寿《蛾术编》校按云:“派字注:别水也,从水𠂢。鹤寿案:永,水长也。反永为𠂢。凡水之正流或长或短,而其别流则必短于正流。”

“州因二水而名永”之说,较之“县西南百里有永山,永水之所出,州因得名”(道光《永州府志》)之说,更加合理。

柳宗元诗又题《湘口馆望九疑》,暗袭了屈原《九歌》“登白蘋兮骋望”、寓意湘妃想望帝舜的意境。

继柳宗元之后,唐人李频《黎岳诗集》有《湘口送友人》一首:“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戴叔伦有《泊湘口》一首:“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也都吟咏湘口馆。

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中记载,蔡京出任邕州刺史,曾受到永州刺史郑史的接待,接待的地点即是湘口馆。“道经湘口,零陵郑太守史,与京同年,远以酒乐相迟。”蔡京还观览了浯溪元结的摩崖石刻,“行泊《中兴颂》所,僶勉不前,题篇久之,似有怅怅之意”。

唐末五代时,马殷建立南楚,都长沙,控制潭、衡、永、道、郴、邵等二十四州。马楚时,湖南境内相对稳定,商旅活跃,湘口馆一带发展扩大为湘口镇,又称潇湘镇,有居民数百家。明清学者关于湘口镇的记载,大多追述自五代马楚时期。

到了宋代,宋人诗歌中的吟咏,仍然称为湘口馆。

宋沈辽《云巢编》卷四《泛舟上湘口馆》诗:“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山回石濑出,木老修烟架。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不谓重老年,孤穷覊山舍。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淸夜。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

宋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十五《湘口夜泊》诗,题下自注:“南去零陵十里矣,营水来自营道,过零陵下;湘水自桂林之海阳至此,与营会合为一江。”其诗云:“我从清湘发源来,直送湘流入营水。故人亭前合江处,暮夜樯竿矗沙尾。却从湘口望湘南,城郭山川恍难纪。万壑千岩诗不偏,惟有苍苔痕屐齿。三年瘴雾亦奇绝,浮世登临如此几?湖南山色夹江来,无复瑶篸插天起。坡陀狠石蹲清涨,澹荡光风浮白芷。骚人魂散若为招,伤心极目春千里。我亦江南转蓬客,白鸟愁烟思故垒。远游虽好不如归,一声鶗鴃花如洗。”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泊冷水浦》诗:“前夕放船湘口步,约到衡州来日午。五程一减作三程,谢渠江涨半篙清。今日雨来三四五,又闭疏篷听暮雨。长年商量泊船所,雨外青山更青处。”

“湘口步”犹言“湘口埠”,因湘口馆实为水路码头而有此称。

二 元明湘口站、湘口驿的设置

元代“湘口馆”改称“湘口站”,“站”为“站赤”之意,为蒙古语“驿站”的译语。

《新元史·兵志四》:“站赤,译言‘驿传’也。”

《元史·兵志四》:“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二十三载:“永州路所辖站一十一处。马站五处,马二百匹。水站六处。船五十四只。”“湘口站:船一十只,正户一十户,贴户七十户。”

到了明代,湘口馆、湘口站改称湘口驿,又称湘口递运所,设有湘口关、湘口渡,湘口渡又称湘口津。其地称为湘口镇,又称潇湘镇。

《明史·地理志五》:永州府零陵:“北有湘水,经城西,潇水自南来合焉,谓之湘口,有湘口关。”

弘治《永州府志》卷一:“湘口递运所:在府北十里。弘治七年知府姚昺出公帑羡余重修,视旧严整。”“湘口驿:在县北十里,咸□倾圮,弘治六年知府姚昺岀公帑羡余重建,规制可观。”

卷二:“湘口关:在潇湘二水合流之处。”“湘口渡:即湘口间处。”“潇湘镇:在县北一十里,潇湘会流之地。五代时,郡人数百家,皆镇司所辖。宋朝悉以隶镇,改曰津。今重立镇于其地,名曰潇湘关。”

隆庆《永州府志》卷八《关三》:“湘口:在潇湘二水合流之处。”同卷《津梁·渡三十》:“湘口:即湘口关。”

同卷《镇十·零陵五》:“潇湘镇:在北十里,潇湘会流之地。五代时,郡人数百家,皆镇司所辖。宋朝悉以隶镇,改曰津。今重立镇,于其地名曰潇湘关。”

湘口驿有官府的人员和银两配置。弘治《永州府志》卷一载:“湘口驿,驿丞一员,未入流。”隆庆《永州府志》卷九载:“湘口驿,支应六人,人三十六两,闰加三两。”

明代文献中,已经详载途经湘口驿的水路路程。

明佚名《寰宇通衢》载:京城至永州府其路有二:“一路水驿,四十五驿,三千七百五十五里。龙江至临蒸驿,三十八驿,三千二百二十五里。临蒸驿至本府湘口驿,七驿,五百三十里。”“一路水马驿,五十六驿,三千□百六十里。”

明黄福《安南水程日记》载:七月十九日:“早至归阳驿,驿隶永州府祁阳县。申至三吾驿,驿亦隶祁阳县。此驿间至方潋驿,有九十里,夜行如前。”二十日:“卯至方潋驿,驿隶永州府零陵县。是日申时至湘口驿,驿亦隶零陵县,去永州府城十里许。驿之东南,一水通道州驿之西北,一水通广西,二水至驿合流而北。是夜,泊舟于驿前。”二十一日:“早行,未末至石期驿,驿隶永宁府(当作永州府)东安县。湖广地方界分于此,南至柳浦驿以往隶广西。”

由于湘口驿是水路码头,此时的湘口驿又往往称为“湘口水驿”。

三 清代湘口驿的兴废与吟咏

在清代,湘口驿的设置有所缩减,取消了“湘口递运所”,人员、银两有相应裁并,但湘口驿的建置仍在。方志中甚至还记载,湘口驿有官府添设的官船“红船”。

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三载:“湘口驿司:旧在潇湘门外十里,今废。”“湘口驿:在城北十里。额载本驿水夫十名,工食连闰六两一钱。编派宁远一名,东安一名,祁阳二名,零陵六名,奉准兼摄递运。红船内跟官水夫二名,在道抬箱。”“湘口渡:在湘口驿前。”

同书卷十二《驿站》载:“本府递运所红船二只。”“湘口驿站:船夫六名,每名正闰银六两一钱,共三十六两六钱。”“湘口驿:支应银一百二十两。”“湘口驿丞一员,俸银每年三十一两五钱二分。书办一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

道光《永州府志》载:“递运所:在湘口,今废。”“湘口亭:在县东二十五里。”“湘口渡:在湘口驿前。”“湘口驿:在城北十里。康熙三十九年,移驿县治后,裁驿丞。”

同书卷十《古迹志·五代故关镇》又载:“潇湘镇:在零陵县西北十里,潇湘会流之地。五代时置,一曰潇湘关。(《一统志》)亦名湘口关。(《县志》)《一统志》以潇湘湘口为二关,盖误。”《明故关镇》又载:“零陵有湘口关。(《明史·地理志》)”

光绪《零陵县志》卷二也详细记载了湘口驿的兴废沿革,说道:“湘口驿:城西北十里潇湘合流处,古名潇湘镇。五代时,有数百家,皆镇司辖之。宋时,悉以隶镇。明时,改湘口驿,设驿丞一员,书办一名,皁隶二名。康煕三十九年,奉裁,移驿县署后南司故址,俗呼‘马号里’,县自经管。原设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兽医一名。自康煕四十七年,迄乾隆五十年,节次奉文抽减。现设马十七匹,马夫八名半,每马日支草料银五分,药饵银二厘七毫零。马夫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兽医日支工食银一分六厘。原设排扛夫七十名,节次奉文裁减。现设四十三名,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

宗绩辰于道光间曾经寓居永州十三年,自称“十三年潇上寓客”。他所编纂的道光《永州府志》,专门设置了《古迹志·五代故关镇》一项,并有按语评论,说道:“朱梁篡窃,楚已先属马氏,南汉又创霸於越。永州当楚粤之交,宜其增边防,固疆圉,关镇断为马氏所置,以旧经失传,混言五代。兹著之朱梁之荆,以明正统亡而割据盛,割据盛而阨隘烦也。”

道光《永州府志》还记载了明清间吟咏湘口驿的两首诗作:“崇祯十六年,常州刘文毅公熙祚《题驿壁》诗云:‘倥悠戎行已数年,室家迢递耗音悬。骷髅岭北俄成垒,宫殿湖南倏化烟。鹃血不沽无塜骨,乌啼偏集有狐田。死生迟速皆天定,留此丹心映楚天。’国朝王庭《题湘口诗》:‘客愁不可穷,客路已千里。朝来散人怀,清见湘江水。水底尽白石,沿堤漾晴沙。青红乱山树,霜叶娇于花。冬暖欣多晴,向晩自烟雨。黯然江水深,孤月渺何许。’”

宗绩辰自己也撰写了一篇《江天风月楼记》,感慨湘口驿的古今变迁,特别追述了北宋范纯仁在湘口所建的“江天一馆”。

宗绩辰说:“昔范忠宣(纯仁)谪永州,游故人之亭,登潇湘之楼,而题曰‘江天一馆’。馆在零陵城西北十里,其地曰湘口,自五代以来为驿。斯馆之题,盖在忠宣入境之初也。康熙间,驿迁置入城,而馆与楼遂无复存,惟长此江天,渺茫相与终古而已。绩辰至永,访忠宣遗迹,语及斯馆,鲜识者,窃心焉伤之。夫临江流而望远天,忠宣盖有不能自已于君父者,一馆何足计?馆存而忠宣忧国之意俱存,后之人独不少致惜乎哉!”

清代学者吟咏湘口驿的诗作,除了王庭之外,还有王夫之、王岱、李文藻、吴光、乔莱、蒋景祁、欧阳辂、杨明上等人。

王夫之《潇湘十景词(寄调蝶恋花)》其三《朝阳旭影》,自注:“在零陵县潇水侧,去钴鉧潭、愚溪不远,北十里为湘口,是潇湘合处。”

王岱《了庵诗文集》卷十八《湘口潇湘二水合》云:“水合潺湲乱石矶,轻船直下影如飞。游心正自贪山色,转眼层峦在落晖。”

李文藻《岭南诗集》卷三《湘口》云:“潇湘欲合处,石壁排空高。巧作郡邑障,日夜当奔涛。上有特出峰,如人具笏袍。下有十闲厦,劖刻非斧刀。湍急撼天地,位置何能牢。辟之有五丁,戴之有六鳌。”

吴光《南山堂集》有《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诗云:“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天水互澄廓,矧逢秋清时。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芳蘅被长薄,修徨映涟漪。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眷彼湘竹吟,踌躇有余悲。”

乔莱《湘口》诗云:“雁叫猿啼不可闻,零陵风雨正纷纷。三岩明灭潇湘合,二水潆洄楚粤分。纵目好看灵岳树,落帆犹带隐山云。探幽更向愚溪去,野性偏宜鸥鹭群。”

蒋景祁《磨厓三絶碑》诗云:“我从湘源达湘口,放舟东流日初酉。维止摩挲诵刻文,飞厓插天字盈斗……”

《沅湘耆旧集》卷一百六十六载永州宁远人杨明上《月夜舟出湘口》云:“棹舟乘月去,隔浦静生烟。何处吹长笛,空江霜满天。”

同书卷一百三十一载湖南善化人欧阳辂《湘口纪行》云:“资阳归路绕湘衡,历历乡关望眼明。三十六湾秋色里,一帆风雨泝江行。”

值得注意的还有屈大均的《潇湘神》三首,自注“零陵作”,见于《翁山诗外》及《屈翁山诗集》。诗云:“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潇碧湘蓝难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潇水深,湘水深,双双流出逐臣心。潇水不如湘水好,将愁送去洞庭阴。”自注:“潇湘二水相合,名鸳鸯水。”其咏潇湘二水,一唱三叹,回旋反复,只言二妃、三闾,而不及其他,回应了湘口馆从湘妃到屈原的人文主题。

(责任编校:周欣)

K928

A

1673-2219(2016)01-0021-03

2015-08-2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拙岩石刻群的新发现——潇湘水石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A0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湖南石刻文献著录与研究”。

张京华(1962-),男,北京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学术史。

猜你喜欢
零陵州府二水
零陵的雪
从方志看明代广东地震的时期分布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鱼塘儿
二水的爱情
婴儿的眼泪
当小偷碰上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