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2016-03-07 23:56刘海平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高职学生对策研究

刘海平

摘要:心理因素作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引起当下研究者的重视。客观地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不仅有助于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同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也很有助益。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意在使学生们正视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培养目标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前景。

同时,高职学生对职业门类的认识及评价还存在着自己的认识,然后在面向就业市场时,学生们产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容易被校方忽略的。本文从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入手,全面剖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择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根源及相应的对策,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自我,进行科学合理地作出职业规划与职业选择。

1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分析

曾有专家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心理状况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步入职场后明显表现出自我期待度过高、自身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以下从积极与消极两个层面逐一进行分析。

1.1积极心理

1.1.1自信乐观

根据笔者对河北个别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半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情况持自信乐观的心理。这些学生在学校通常比较活跃,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和定位,对职业目标有较为成熟的规划,求职初期能够预先搜集信息,扬长避短,主动出击,因此这些学生的就业情况通常良好。

1.1.2勇于竞争,不怕风险。

在抽样调查中,有近半数的高职学生清楚求职必然面临着激烈地竞争。此类学生一方面积极参加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他们富于竞争意识及突破精神。很多高职学生在择业时舍弃了稳定的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而选择竞争性、挑战性大的工作。此类岗位虽然具有一定风险性,但晋升空间大,并且易于自我实现。更有部分学生尝试自主创业,将课堂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投入到创业当中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层面的积极特点还表现在不惧挫折、不怕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他们凭借自身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1.2消极心理

1.2.1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情绪。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是每一个面临毕业的高职学生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学历的限制,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很难与大学生、研究生相比,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择业时面临的心理压力很易转化为焦虑及挫败感。而这种焦虑及挫败感又增添了他们就业择业的难度。

1.2.2高期望值心理

在高职学生的择业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自我期待过高与社会需求不符合的情况。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进行择业时容易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问题,最终无法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此类情况对于心理素质同样是一个考验,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样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看来,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为高职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心理疏导平台。同时,高职院校平时应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以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一门或多种生存技能,增加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1.2.3从众心理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首选的目标是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及大企业职员等编制内工作,很多时候这类工作并不是当事人心目中的最佳选择,而是从众心理引导的结果。“大家都选择这个职位”“他们都是这个企业不好”成为调查人员在抽样调查中听到最多的话。很多学生之所以愿意选择一个岗位是由于大家都选择那个岗位,舍弃一类工作也因为大家都说那类工作不好。这种人云亦云、缺乏方向的后果是导致“一些工作没人做,一些人没工作”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1.2.4“啃老”心理

所谓“啃老”,是指对那些业已到达就业年龄、具备谋生能力但不去寻找工作,依然待在家中并依靠父母的收入维持自己生存能力的一群人的行为的统称。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六成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啃老”现象,这其中,城市家庭占了近一半。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啃老”现象。这些受过教育的学生到了本应回报社会的年龄,却拒绝跨进现实,而采取脱离、逃避的处世态度。畸形的“啃老”心理,不仅使自己在就业市场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而且随时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所淘汰。

2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2.1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范围

就业心理指导的范围相比传统而言较为宽泛,它不是舍弃传统的职业观,而是从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角度入手对其加以拓展。就业心理指导伴随着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全部过程,成功的职业发展和积极的就业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概括地说,就业心理指导包含如下几方面。

2.1.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每个人在其职业发展中都具优势,只有找到各自的优势所在才能各尽所长。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名篇《将进酒》中这样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学会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择业问题时,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作是否是自己的特长或兴趣所在。了解清楚自身及将要从事的工作的特点,以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

2.1.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前景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比如传统媒体在往日占据了舆论喉舌的位置,时至今日却不可避免地为新兴媒体所取代。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职业,了解一门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利于自己工作的长远规划及自我实现的价值要求。这种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工作人员亟待具备的素质。

2.1.3帮助学生养成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规划对于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者求职者一生的道路规划。作为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者,教师有义务协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但也不能完全大包大揽。指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使他们依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自己的特长爱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

2.1.4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活动

每名学生在面临择业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需要面临相应的困难和挑战。就业心理咨询就是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解决职业规划中面临的心理上的问题。具体而言,是指运用心理咨询的手段,帮助待就业者从职业不适中走出来的一种社会帮助性实践活动。

2.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手段

2.2.1提供就业资讯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因此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机相关资讯就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就业指导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口述、书面或多媒体等方式向被指导者全面介绍各类职业信息资讯,力图使学生们在踏入社会、步入该领域前就对该行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2.2.2职业心理测试

职业心理测试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个职业规划参考工具,这种服务旨在通过心理测试帮助被测者明确自己的性格特点及适合的工作领域。指导者可以通过不同属性的职业心理测试,协助高职院校待就业学生增进对自己专业能力、职业兴趣、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对职业心理测试的结果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避免对接受测试者产生负面的影响。

2.2.3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意在为待就业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专业的教师负责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即将从事的职业,从而对未来的职业有个正确合理地规划。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除传统讲课方式外,还有网上教学、小组讨论、劳动实践等多种模式。

2.2.4个人和团体辅导

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学校会相应地安排个人和团体就业心理辅导。在多人团体就业辅导中,指导教师会大量发布信息以供学生参考使用;个人辅导主要针对对于自己认识不足及对职业规划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以—对一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个人辅导要以对接受辅导者个人有一个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使受辅导者增进自我了解及认识,并最终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

2.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2.3.1增进学习主动性,提升个人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多样化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自身还要具备别人所没有的各类技能,以凸显竞争力。一个只拥有书本知识的学生在社会中是无法立足的,还需要具备以下各种能力。

(1)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的适应力上,社会适应力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通常来说,一个各方面素质过硬、身心健康的高职院校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即使在于已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扭转局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

(2)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不仅是青年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学府,也是让学生们能够展示自我、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把握好三年的求学时光,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也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能力,它集中考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标新立异”的特征。这种能力要求即将步入职场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不要僵硬地掌握所学知识,要活学活用,力图达到学以致用。

(4)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考察一个人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及相处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步入职场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人是社会性动物,学生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对于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社交礼仪规范,力图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增添有利的筹码。

2.3.2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每一个人都是由家庭步入社会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能否发挥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也关系到孩子日后能否健康成长。在帮助孩子进行择业的过程中,家长应充分发掘孩子的特长及兴趣所在,同时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包办代替。

于此同时,为了使孩子能够尽快地就业和适应社会,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的就业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早作准备,以使孩子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社会。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高职学生对策研究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