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16-03-08 15:36傅友雯王玉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研究型品管圈发生率

傅友雯 王玉玲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研究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傅友雯 王玉玲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研究型医院; 研究型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Research hospital; Research nursing;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型公立医院逐渐向研究型医院转变,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医院在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型医院是以医疗工作为基本着眼点,以临床科研为突破口,以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标志,通过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以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1]。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时代背景下,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化、信息化和数据化手段为支撑建立研究型护理工作模式将成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将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以科学化、数据化科研成果为依托的护理质量管控成效加以综述,以期为管理者转变医院护理发展方式,创新护理管理机制,持续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理服务专业价值,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带来启示。

1 构建护理标准化体系

护理标准是将标准应用于护理领域并对其进行衡量的准则与规范。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和先进的护理标准化体系,可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2],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认识标准的概念及其意义对标准化的建立与实践非常重要。

皮红英等[3]依据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参考JCI等国际认证标准,结合上级相关部门执行标准,整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护理质量标准。制订完善的标准考核评价方案,通过组织动员部署,开展学习讨论,布置落实标准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要求。以培育和树立标准理念为护理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前提,全院护理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源自标准,品质成就品牌”的思想,打造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以全员全岗建立标准为护理标准体系实施的基础,将涉及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服务和质量等各方面的标准作为医院标准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全员、全岗位、全流程、全方位地铺开落实标准体系,把标准融入于常态运行之中,确保标准化的有效落实,推进了护理学科发展,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2 建立护理质量反馈系统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现代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它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过程监控、反馈与改进、安全保证”5个环节,而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提高的关键[4]。

2.1 有效途径缩短反馈周期,提高反馈系统效益 梁雁芳等[5]通过建立质控反馈制度,将检查存在的问题以现场反馈和文字反馈形式反馈给当班者和受检护理单元,并通过每月质控反馈例会和出版质量信息简报,对存在问题分派专人专组跟踪整改。在原有三级质控网络的基础上组建单项质控小组,存在问题一周内追溯。采用现代传媒技术如数码相机对科室内的亮点、护理缺陷及不安全现象进行现场拍摄。建立完善三级护理质控渠道和方式,实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与监督,不断改善病区护理品质。

2.2 借助医院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数字化护理管理 蔡宝英等[6]开发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按照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管理者选择装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终端如(OA系统),通过登陆权限将考核结果录入网络。护士长、护理部可实时查询各护理病区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检查分数、查询并可横向和纵向比较护理病区质量考评结果、查询各护理病区及全院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由于护理工作点多面广、考察范围广、监测数据多,利用计算机的分析统计功能,节省了监测数据手工汇总统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检查问题与考核结果记录准确,能够随时查询和分析,保证了质量监测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使质量改进目标和管理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管理效能。

3 利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高护理质量

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liation,ANA)创建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NDNQI)并提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概念,指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评价一项原则、程序、评价尺度,是保证高水平护理的测量手段,是评价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其结果能敏感地影响护理实践,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护理质量的水平[7]。汤磊雯等[8]参照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DNQI)的思路,建立了一套以数据为依据的包含压疮、坠床或跌倒、医院获得性感染、职业保健、非计划性拔罐、疼痛评估、约束具应用和应用率等7项指标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达到护理质量监控、测定、分析和改进的效果。张华芳等[9]通过循证总结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对循证的结果进行论证与校正,构建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疼痛评估符合率、护患比、给药错误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坠床跌倒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士离职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手卫生执行率、洗手正确率在内的16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顾敏等[10]采用德尔菲法设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专科技能合格率、术后导管脱落/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导管感染/堵管发生率、围手术期用药错误发生率、围手术期健康知识知晓率、手术相关护理风险发生率、疼痛评分准确率、术后康复活动执行率等9项普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其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每月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P<0.01)。由此可见,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的护理质量指标为理论基础,由原来的对护士行为评价转变为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的评价,将护理质量通过数据客观表达[11],不仅可以有效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而且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正确地指导和帮助,促进护理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问题,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保障护理安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控制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人员的共同目标。

4 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提高护理品质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和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监督照顾的重要性,护理质量需要做到全面和持续的质量控制[12]。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与医疗护理活动中。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品管圈运用头脑风暴、柏拉图、因果图、根因分析等软件管理工具,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逐步开展活动,可集中、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达到医院、护士和患者三者共赢的良好效果[13]。章飞雪等[14]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开展关于改善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基础护理流程化管理等措施,基础护理合格率从改进前的68.0%提升到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唐洪钦等[15]在骨科病房开展关于提高患者基础护理服务的品管圈活动,在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严格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倡导温馨人性化护理服务,实施弹性排班,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后患者各项基础护理落实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爱霞等[16]在心内科开展关于提高责任制护理落实率的品管圈活动,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确立评价责任制整体护理指标的6大项目内容,制订心内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在电脑手持终端(PDA)中完善对新人院患者的评估,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内容等措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在过程中护理问题不断被发现,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从而使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

5 小结

创建研究型医院,应始终把发展的重点放在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上[17]。研究型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是以客观、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护理质量管控的基础和依据来提高护理质量。因此,若要增强研究型医院在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还要持续以研究型理念为指导,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护理管理手段,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护理研究,促进护理方法的改进、护理技术的提高、护理结局的改善,逐步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精细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构建研究型护理工作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研究型医院建设水准。

[1] 谢璐.医改新时期研究型医院的人才培养路径[J].中国医院,2015,(8):56-57.

[2] 马朝荣,李凤云.浅谈如何运用护理质控标准提高病房管理质量[J].医学信息,2015,28(31):15.

[3] 皮红英,王玉玲.护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899-901.

[4] 梁雁芳.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与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30-632.

[5] 梁雁芳,梁业梅,梁春萍,等.护理质控反馈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86-988.

[6] 蔡宝英,迟凤玉,金霞,等.网络环境下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1,25(10):2607-2608.

[7] 张华芳,黄丽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91-993.

[8] 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9] 张华芳,冯志仙,邵乐文,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87-291.

[10] 顾敏,陈要武.设立质量敏感指标推进普外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5,30(13):4-7.

[11] 张细顺.建立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25):121-122.

[12] 李明珍,赖敏华,陈秀梅.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3):3546-3548.

[13] 李剑,苑玉霞.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278-279.

[14]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15] 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16] 周爱霞,杨春玲,侯岩芳,等.心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制护理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157-4159.

[17] 吴欣娟,郭娜,刘戈,等.北京协和医院打造一流研究型护理学科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1):67-69.

傅友雯(1983-),女,天津,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王玉玲,E-mail:18698087265@163.com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6.22.012

2016-05-27)

猜你喜欢
研究型品管圈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