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

2016-03-08 12:21周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孔乙己效能思维

周燕

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启发,促进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使课堂发言评价更加“有效”。

一、重赏识激发兴趣

班杜拉指出,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那一活动。相反,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厌学,不努力。班杜拉的研究还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一般地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最要紧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实现从“我不行”到“我真行”的跨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灵敏地捕捉到闪光点,给予鼓励,把爱的春风吹向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肯定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增强自信心。“你的发言很准确”“你的发言很有新意”“你做到了吐字清楚、条理清晰,进步真大”……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从“你真差”到“你真棒”,只不过换了一个字,但是,对学生的鼓励、关心尽在其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升他们的发言水平,然后通过表扬等正面强化的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二、促学生主动参与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反思:“你觉得自己的说法有道理吗?能不能列出理由?”“能否从条理性的角度对自己的发言做一个评价?”“你的发言是对老师讲解的重要补充,你能谈谈你是怎样思考的吗?”“你觉得给自己的发言可以打什么等级,为什么?”通过这种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发言水平,明确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促使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别人的眼中找到自己”,这是对同伴相互评价的一个经典论述。新课程强调伙伴学习、合作探究,这无疑对课堂发言的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同伴发言的评价,正是鼓励同伴、学习同伴、激励自己的良好手段。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我们要注意正面引导:①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②要热情地鼓励同学;③要依据问题的本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④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即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发言。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热心、真诚、宽容等优良品质,形成对学习集体的归属感。

三、依文本巧妙评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和回答都是紧扣文本来进行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如教学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教师可以用诗化的语言来进行评价;教学科学严谨的说明文,教师的评价语也必须精当严密;而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古诗文或接近古诗文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当评价语言与文本语言风格相一致时,两者就融为一体,可以使文本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郁。

四、多角度综合评价

1.评价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是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适时地对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肯定,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

2.评价发言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不少学生在发言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喜欢用一两个词语来回答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3.评价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语言的内核是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发言所反映的思维特质,及时对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进行点评和引导。

4.评价发言的创新性、建设性。最有价值的发言是能够提出创新性见解的发言,我们应该对这种发言予以高度的评价,使它成为一颗理想的“种子”,通过及时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

五、用幽默增添趣味

法国作家拉伯雷曾经说过“笑是人生的本质”。课堂发言的评价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和板着的面孔,它需要的是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来为评价增添趣味。

1.故意出错增添幽默感。于永正老师有一次教学《草》这课时,让学生模拟孙女读书给奶奶听的场景,他故意把学生发言中的“一岁一枯荣”说成是“一岁一窟窿”,让学生耐心地讲解给他听。在台上台下的笑声中,学生仔细地解释了诗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妙语评价让课堂柳暗花明。一位特级教师教杜甫的《绝句》,一名学生在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另一个学生突然吹了声口哨。顿时,教室里格外地安静。但这位教师马上微微一笑说:“杜甫写得真是太精彩了,连我们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黄鹂的叫声。大家可以想象,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该是怎样一种心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呢?”同学们哈哈一笑,随即争着举手发言,那个学生也慢慢地抬起头,专注地听起课来。整节课,同学们活而不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夸张反语道出言外之意。幽默并不仅以轻松取胜,而是笑语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之中蕴含着睿智。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孔乙己》时,一名学生这样评价孔乙己:“他好吃懒做,品德低劣,这样的人在当代社会也是活不下去的。”老师用夸张的声调高声说:“我大致同意你的看法。你看,孔乙己脸上常有疤痕,罪有应得;孔乙己受人耻笑,呵呵,罪有应得;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罪有应得。推论——一切可怜虫的下场都是两个字:活该。”听完了这席话,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对孔乙己命运悲剧的社会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体态语言生动再现情境。上课时,教师要散发自信、活力、愉快的神情,脸上要有笑容,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另外,还可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如讲到杨二嫂(《故乡》)时,可张开两腿,叉着腰演示“圆规”的形象;讲到菲利普夫妇(《我的叔叔于勒》)时,不妨模仿一下他们那恐慌、发抖的姿态。这种形体与神情的形象表现,也能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知识。

六、善引导开启智慧

当前课堂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经常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试想,一堂不能激发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的课还是好课吗?孩子的世界是由问号构成的,当这些问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扼杀它还是保护它,是用简单的回答让它泯灭还是鼓励它不断壮大,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1.在追问中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所有的创新最初都源于一个又一个好奇的追问。所以,我们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时,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想法进行 “刨根究底”式的追问。养成了追问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增强。

2.在辩论中培养问题意识。求异思维是产生问题、产生创造的基本条件。在课堂发言的评价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搜集根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思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求真理。

3.在想象中培养问题意识。“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爱因斯坦想象自己骑在扫帚上追赶光线,最终发明了伟大的相对论。任何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都通篇散发着想象的光辉。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使自己的发言富有想象力,能够提出别人所不能提出的问题,想到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东西。

猜你喜欢
孔乙己效能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孔乙己(下)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