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6-03-08 12:34陆早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需丰碑情趣

陆早才

在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型因素往往占有很大的分量。非智力因素又被称为情感性因素。它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却往往以动机、兴趣、毅力、习惯和品质等形式,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作用,从而赢得“情感智力”效应。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简要阐述情感艺术良好应用的问题。

一 、以学激情,有效发挥启智益能作用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特征,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这正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利用教材中的各类情感元素,并注重挖掘生成性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感教学活动,从而赢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笔者首先以“有鲜花的地方就会有什么,面对鲜花锦簇你能想到什么,假如你是栽花人,会有怎样的感觉”为话题,引发了学生热烈发言的情趣。鲜花会引来蝴蝶、蜜蜂、蜻蜓等可爱的小动物,会有新鲜的空气,还会引来无数的游人;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诗句;产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温馨和快乐之感。课文学完后,笔者再问:“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栽花人呢?”“老师、医生、父母……”通过引导,小学生不仅情趣之花绽放,而且对“给”与“拿”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以动生情,有效发挥自主促进作用

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具有一种求新、求趣、求异的强烈心理倾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把握和充分利用这种性格心态,根据实际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化学习中获得“怡情、内化、促进”的综合性效果。

比如《负荆请罪》一文,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弄清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将相不和”的历史原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是任意推选几名学生代表讲述“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整体感知话剧情节,初步体会其中的人物故事及其行为特征;然后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表演故事情节,再现文本内容和人物的行为表现。其中某一名学生在表演第二幕廉颇“负荆请罪”的具体情节时,把单膝下跪表演成了双膝下跪,大家在争执和讨论中对其作出了纠偏改错。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资料搜集、自我编创到现场表演,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情趣,不仅如此,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以活激情,有效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小学生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往往显得不够深刻与生动。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呢?我们要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超强表现力,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习情趣,打动学生心灵。

如关于《丰碑》一文,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首先简述红军长征的有关史料,接着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什么?”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如下画面。地上白茫茫一片,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飞落。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就像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是怎么冻死的呢?”以此导入对重点句段的学习。多媒体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军需处长面对死亡的威胁,显得“镇定”而又“安详”。天空中的雪越下越大,渐渐地他被冻僵了,大雪覆盖了身躯,他慢慢地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座丰碑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而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实践表明:教师的日常关爱、激励、鼓舞和帮助,能不断赢得学生的向师情感,从而起到亲师信道的作用。语文教学,亦需要有爱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学就是教师以“情”来引发学生之“感”,这既是教学艺术的反映,也是考量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

猜你喜欢
军需丰碑情趣
丰碑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敦煌藏文P.T.1185号《军需调拨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
丰碑
战时持续消耗型军需物资配送优化问题研究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