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2016-03-09 07:35尹绍锴指导于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胆南星肝风抽动症

尹绍锴(指导:于海波)

(1.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 510006;2.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于海波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尹绍锴1(指导:于海波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510006;2.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18000)

总结于海波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于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后天喂养不当、饮食失宜,外受六淫之邪,父母教养不当和情志不遂。病位在肝,与五脏相关。病机可总结为“肝风内动,虚热上扰”。治疗上提出“镇肝熄风,兼清内热”的治法,创立了于氏安神定志方,并重视患儿的家庭调护。

多发性抽动症;肝风;于海波

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MT)又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多在3~8岁起病。其临床表现为身体某部位肌肉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可伴有情绪障碍、强迫症状、发声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等。多发性抽动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学习。目前普遍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患病率至少在0.05%以上;患病率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年幼者的患病率要比年长者高,男性多于女性[1]。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临床上,西医常用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药物治疗,并逐渐试用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但药物治疗可能出现如过度镇静、嗜睡、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3]。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大,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这增加了该病的难治性。于海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致力于小儿发育不全的研究,对小儿脑病有较深的造诣,是广东省的小儿脑病专家,尤其对多发性抽动症形成了独特认识。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

中医古代文献尚未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病名的记载,但一些中医文献有类似的描述。《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提到“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幼科证治准绳·慢惊》记载“其瘈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这些症状的描述与本病颇为相似。目前中医对多发性抽动症多以“肝风证”、“慢惊风”立论。

于教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病因可总结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后天喂养不当、饮食失宜,外受六淫之邪,父母教养不当和情志不遂。其病位在肝,与五脏相关。肝喜条达,属木主风,风善行而变,小儿“肝常有余”,神气怯弱,外受六淫之邪,内伤饮食致使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而致肝木旺盛,生风生热。小儿心常有余,生理上表现为神怯,易喜易怒易惊。心恶热,若外受诸邪入心入肝,则化热生风。小儿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饮食失宜,则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而化热,痰热内扰,引动肝风,发为本病。肝主升发,肺主肃降,小儿肺常虚,易受六淫之邪,肺失肃降,气机不利,肝失条达,郁而化热生风。小儿肾常虚,易受惊恐,且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肾阴、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失潜,浮阳上越,肝阳上亢则引发抽动。故可以把本病病机总结为“肝风内动,虚热上扰”。

2 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人体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脏腑的功能活动,是气血津液产生的基础,是其他组织功能活动的主宰。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方面,于教授从肝出发,提出了五脏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拟定了镇肝熄风、兼清内热的治法,并根据多年的经验,创立了于氏安神定志方。该方具体组成为:钩藤、蝉蜕、胆南星、地骨皮、莲子心、石膏、焦山楂、紫苏叶、防风、桂枝、大枣、龙骨、牡蛎、生甘草。于氏安神定志方以钩藤、蝉蜕为君。钩藤味甘苦,微寒,入肝、心经,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名医别录》在书中指出钩藤“疗小儿,不入余方”,认为钩藤性轻清,可作为小儿专用药[4],且现代药理研究[5]认为钩藤具有镇静、抗癫痫的作用。蝉蜕疏散风热、熄风止痉,现代药理实验证明[6]蝉蜕醇提物和水提物均有抗惊厥作用。钩藤与蝉蜕共用,以达平肝清热、熄风止痉的功效。“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胆南星味更苦,性变凉,燥烈之性大为减弱,使温化寒痰之药,一变而为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之品,且化痰熄风无燥烈之弊”[7],胆南星临床上用于癫狂惊痫等症。地骨皮凉血清热止痉,是治疗有汗骨蒸的要药,主治虚劳发热,眩晕,虚烦等。胆南星和地骨皮共为臣药,加强熄风止痉之效。多发性抽动症小儿心常有余,莲子心、石膏清心火安心神,以清内热;患儿脾常不足,焦山楂健脾消积,重视强健脾胃功能;肺常虚,紫苏叶、防风、桂枝、大枣可顾护营卫,疏散风邪;肾常虚,易受惊恐,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上述诸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在临床上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好。

3 多发性抽动症的平时调护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可致抽动加重或复发,故于教授认为应重视对患儿平时的调护,特别是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和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小儿肺常虚,平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小儿脾常不足,在饮食方面,应少吃生冷、肥甘厚腻等食物,重视调护脾胃功能。小儿肝常有余,本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这要求家长及老师对本病应有正确的认识,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矫正,适当给予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同时为患儿营造轻松欢快的环境,不要对患儿过高地要求,不要过多地指责。刘康香等[8]应用家庭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和55例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家庭成员常会表露出愤怒情绪、攻击倾向,相互之间缺乏尊重,自信心不足等。因此认为指导家庭成员营造一种融洽、温馨、乐观向上的家庭环境,培养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非常重要。

4 验案举隅

钟某,女,12岁,2014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间断不自主扭颈1年余。患儿1年余前因升学、学习压力大,间断出现不自主扭颈,无皱眉眨眼,无摇头耸肩,初起未予重视。5个月前发作较前频繁,担心影响学业,在深圳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服用氟哌啶醇初起用量为0.5 mg/次,2次/d,1周后调整为1 mg/次,2次/d,维持药量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停药后症状时有反复。刻诊:神清,精神一般,时有扭颈,面红,烦躁易怒,无皱眉眨眼,无摇头耸肩,无口出异声秽语,纳差,多梦易惊,小便正常,大便日行1次、偏硬,舌红苔薄黄,脉弦。根据临床症状,中医诊断为肝风,证属肝风内动,治法为镇肝熄风,兼清内热。拟于氏安神定志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钩藤15 g、蝉蜕15 g、胆南星10 g、地骨皮10 g、莲子心5 g、石膏10 g、焦山楂15 g、紫苏叶10 g、防风5 g、桂枝5 g、大枣10 g、龙骨15 g(先煎)、牡蛎15 g(先煎)、生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14剂。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调护,降低其对患儿的要求,减少指责。2周后复诊,患儿扭颈明显减少,继服原方7剂,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1]Alibin R L.Resent advances in Tourettes' syndrome research[J]. Tends Neurosci,2006,29(3):178.

[2]徐鑫,林忠东,胡颖,等.儿童抽动障碍82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56.

[3]张树清,肖农.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19):1951.

[4]于文静,张雯,崔霞,等.王素梅教授应用钩藤经验举隅[J].中医学报,2015(8):1137.

[5]王盟,刘卫.钩藤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3):360.

[6]安磊.蝉蜕的抗惊厥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35.

[7]白宗利,任玉珍,陈彦琳,等.胆南星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4):15.

[8]刘康香,钟燕,刘筱娴.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211.

【责任编辑:贺小英】

R249

A

1007-3213(2016)04-0615-03

10.13359/j.cnki.gzxbtcm.2016.04.040

2015-11-30

尹绍锴(1990-),男,硕士研究生;E-mail:yin-shaokai@foxmail.com

于海波(1965-),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SZSZYYACU@163.com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CXB201111250113A)

猜你喜欢
胆南星肝风抽动症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胆南星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胆南星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思考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调肝熄风汤治疗肝风痰扰型小儿抽动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