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6-03-09 09:55孙永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预见性乙组压疮

孙永红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进行骨科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一些骨科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易发生压疮、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其预后[1]。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甲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16~58岁,平均年龄为(38.6±6.3)岁。其中,有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3例,有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25例,有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9例,有进行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3例。在乙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9.1±7.2)岁。其中,有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5例,有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26 例,有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5例,有进行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我院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协助其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术后定期为患者更换手术切口的敷料,对其进行引流护理。对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对其进行镇痛治疗和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康复训练。

1.2.2 我院对乙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

1.2.2.1 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多数进行骨折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均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使其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影响其麻醉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用温和的语言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使其能够安心接受手术治疗[2]。

1.2.2.2 进行术后的预见性护理:(1)进行体位护理:手术结束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对于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应指导其保持平卧位,并将其小腿适当地垫高,使其小腿呈悬空的状态,以促进其下肢血液回流,避免其出现下肢局部充血及肿胀的情况。(2)进行安全护理:综合评估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如注意保持病房地面的清洁、干燥,并在厕所、灯光不好或较滑的通道设置安全提示语牌,以防患者跌倒。同时,在患者病床的两侧安装防护栏,以免其发生坠床和摔伤等意外事件。(3)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①进行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渗液、渗血,并注意保持其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期为其更换敷料,以防其发生切口感染。②进行预防压疮的护理:按时为患者更换床上用品,定时帮助其翻身,并经常按摩其长期受压的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气垫或棉垫垫在其骶尾部、背部或髂部等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进行预防便秘的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让其多食用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并让其多饮水。同时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其肠胃蠕动。④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其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指导其定时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并经常为其按摩下肢肌肉[3]。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压疮、切口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②我院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超过8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得分为60~8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经护理,乙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并发了压疮,有1例患者并发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50)。甲组中有3例患者术后并发了压疮,有3例患者并发了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并发了便秘,有2例患者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50)。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经护理,乙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患者有38例,感到比较满意的患者有11例,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1例,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49/50)。甲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患者有20例,感到比较满意的患者有18例,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12例,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6%(38/50)。乙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极易并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从而不利于其身体的康复。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先对其病情及其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对患者实施护理的一种护理方法。董纪华[4]等学者研究认为,对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王芳,李想.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5(15):148.

[2]赵文芳.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491-492.

[3]赵诺,张黎明,王建荣,等.ICU 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11.

[4]董纪华.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大家健康,2014,8(9):240.

猜你喜欢
预见性乙组压疮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