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沟封闭术中的心理干预

2016-03-09 11:55贾美周莉杨宏向敏
贵州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儿恐惧医护人员

贾美 周莉 杨宏 向敏

(贵阳市口腔医院)

窝沟封闭术中的心理干预

贾美 周莉 杨宏 向敏

(贵阳市口腔医院)

窝沟封闭; 儿童; 口腔治疗; 心理护理

窝沟封闭术是指在不去除牙体组织 ,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1]。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儿童新萌的六龄牙和第二恒磨牙。由于窝沟的适应症多为儿童 ,而儿童耐受力自制力较差 ,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儿科患者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指导,是治疗的基础[2]。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患儿在口腔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焦虑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和彻底治疗均有较大影响[3]。大多数儿童在看牙时都呈现出或多或少的恐惧表现为高声哭闹、肢体乱动、焦虑不安、拒绝治疗等,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4]。而对其心理的护理对他们减轻甚至消除恐惧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到我院接受窝沟封闭治疗的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6~8岁,平均年龄7.5岁。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1)环境感化法、营造适合儿童特点的诊疗环境,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2)言语交流法,采用合适的语言与情感交流,发现和消除患儿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建立医患间互相理解、尊重和依赖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口腔医疗环境的适应力,而且可以提高诊疗操作中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力,保证医疗顺利进行[5];(3)示范法:医生操作时先演示手机喷水,护士演示使用吸唾管,口不能闭,头不能动,痛时举手,初始多做些无痛操作铺垫;(4)家长陪伴法,允许患儿接受治疗时由一名家长陪伴,同时医护人员与其家长亲切交谈,以增强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降低恐惧度;(5)观摩交流法,对少数因恐惧、拒不接受治疗的儿童,让其观摩合作儿童的诊疗情况,再让合作儿童讲述自己的诊疗感受和体会,互相进行交流。

2 结 果

对照组常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安静配合治疗为15例,吵闹治疗20例,中断治疗5例;观察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安静配合治疗为32例,吵闹治疗7例,中断治疗1例,观察组接受治疗并配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在牙病治疗中儿童的畏惧心理与其本身的心理、陪伴者的心情与态度、医护人员的情绪和行为、诊室的环境有关,对于这类对牙病诊疗具有畏惧心理的儿童,进入候诊室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医护人员,而是诊室的环境,因此,温馨的环境是减轻病儿恐惧的首要因素。而当与病儿接触后,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则是影响病儿心理的第二要素,医护人员可以用自身良好的态度来感染儿童,用微笑、抚摸等充满关怀性的肢体语言来传达对病儿的一种心理安慰,支持。此外,对于陪伴在其周围的父母,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态度来消除病儿的畏惧心理。这样,不仅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提高了病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接下来的治疗过程更为顺利。总之,良好合理的心理护理、环境的改善对有效解除病儿对口腔治疗的畏惧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其配合治疗及顺利完成治疗,心理干预值得在儿童牙科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1]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

[2] 邓辉.儿童口腔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9.

[3] 赵佛容,陈经由.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4] 刘素君.提高护理水平预防儿童牙科恐惧症[J].口腔医学,2005,25(6):360.

[5] 尹音,胡敏.儿童口腔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90.

R473.78

B

1000-744X(2016)01-0109-01

2015-10-27)

猜你喜欢
病儿恐惧医护人员
家庭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孤独症中的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N端前脑钠肽与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对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预测价值的对比
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儿生长发育和睡眠的影响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病儿65例临床分析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