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年官兵常规心电图检查问题分析

2016-03-09 14:19刘会君卫世强段玉慧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窦性房性窦性心

刘会君 卫世强 段玉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健康青年官兵常规心电图检查问题分析

刘会君卫世强段玉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河南 新乡453000)

目的对青年官兵的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问题心电图分类情况,分析初步原因。方法对近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门诊常规体检人员中筛查年龄在20~25岁的青年人100例,对其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16例(占16%),窦性心律不齐14例(占14%,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7例),早期复极化7例(占7%,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期复极化6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占4%),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2%)。窦缓组心律不齐发生率高于非窦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缓组早期复极化发生率高于非窦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者及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期复极化者无不适症状,下蹲运动可使心室率上升至90次/min以上,并且早期复极化的ST段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结论青年官兵常规体检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化、窦性心动过速和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其中窦性心动过缓者心律不齐与早期复极化发生率与非窦性心动过缓者存在显著差异,与慢心律时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化;偶发房早

为探讨健康青年官兵心电图特点并进行初步分析其原因,本文对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门诊体检的100例青年官兵心电图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随机筛选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在门诊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青年官兵100例,年龄为(23.0±1.78)岁,其中男65例,女35例。

1.2基本情况入选人员均为常规体检,无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肺体查均阴性。

1.3检查方法按照心电图规范化标准[1]测量分析心电图的心率、节律、J点(或J波)、ST段变化情况,并对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期复极化者行下蹲运动试验(2 min内下蹲60次),观察运动前后心率和J点(或J波)、ST段变化情况。

1.3.1测量仪器心电图仪(北京派尔MIC2120E型12导同步心电图仪)。

1.3.2诊断标准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律<60次/min;②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相邻两个PP间期的差值>0.12 s;③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率>100次/min;④早期复极化:J点抬高在V2~V4为0.1~0.4 mV,肢体导联Ⅰ、Ⅱ、Ⅲ、AVF的J点抬高在0.1 mV左右,部分可见J波或osborn波[2],伴或不伴ST段抬高;⑤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异位期前收缩。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电图统计情况100名受检人员心电图中,正常心电图70例(70%),异常心电图30例(3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6例(占16%),窦性心律不齐14例(占14%,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7例),早期复极化7例(占7%,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期复极化6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占4%),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2%)。

2.2心律不齐统计情况100名受检人员中,1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中伴心律不齐者7例(44%),84例非窦性心动过缓者伴心律不齐者7例(8%)。窦缓组心律不齐发生率高于非窦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早期复极化人数统计情况100例受检人员中,1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中伴随早期复极化者6例(38%),84例非窦性心动过缓者中伴随早期复极化者1例(1%)。窦缓组早期复极化发生率高于非窦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窦性心动过缓者运动前后心率比较1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和所有早期复极化者按要求完成下蹲运动,窦性心动过缓者运动前心室率为41~55次/min,平均为(47.5±4.6)次/min,运动后心率均大于90次/min,平均为(102.5 ±8.5)次/min。所有早期复极化者运动后相应的J点(或J波)均消失,ST段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3 讨论

心脏窦房结主要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支配,而迷走神经的作用占主要方面,这可以从固有心率的公式(固有心率=118.1-0.57×年龄[3])看出。若以20~25岁为界限,固有心率的范围应该为104~107次/min,但实际上正常的窦性心率范围仅为60~100次/min,因此迷走神经的张力在窦房结的控制上是占优势的。尤其是青年人,身体素质,各器官的机能,包括重要器官的供血都较老龄人要强,同时心脏的储备功能也明显占优。因此,并不需要代偿性地增加交感张力去提高基础状态下的器官供血,那么迷走张力会进一步增高,所以就出现了心动过缓的情况。迷走神经对于心率的调节具有快速开始、快速结束的特征,而交感神经却存在一种反应慢、持续时间长的特征[4]。因此,在迷走神经占优的状态下容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心率波动范围增大的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率变异性(HRV)增高,表现为24 h动态心电图所有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指标的增高[5]。早期复极综合征于1936年就由Sopipleygn和Hoiiram提出,尽管近几年有报道,部分早期复极化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但大多数早复极仍属于生理性变异。其发生机制一直未阐明,考虑与心室肌复极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家族遗传有关。本研究倾向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已有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其多发于有氧活动量较大的青壮年男性,而本调查人群为健康的青年官兵,平素体能锻炼强度较大,而平静状态下迷走神经占主导地位,其机理为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导致心肌复极不同步,部分心肌提前复极化引起[6]。所以,窦性心律不齐和早期复极化常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出现,其原因就在于迷走张力增高,交感张力相对下降。

通过本调查分析发现,青年官兵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化、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偶发房性早搏。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早期复极化与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张力密切相关。因此,青年官兵中出现的上述心律失常并不代表其存在病态的问题,而是要与目前的身体机能、基本状况进行联系,其常见的原因就是自主神经张力的高低差异所引起的异常表现。

[1]戴伟川,李艳娟,胡惠.3346名特勤人员窦性心动过缓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4):273-274.

[2]Li G L,Yang L,Cui C C,et al.J Wave Syndromes: A Decade of Progress[J].Chin Med J (Engl),2015,128(7):969-975.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0.

[4]王岩,唐发宽,周英,等.冠状动脉病变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33(7):1133-1135.

[5]李晓旭,吴丽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22(5):345-346.

[6]徐红娟,王爱梅,贾丽丽,等.在校大学生早期复极综合征调查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4):269-270.

R 735.1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52

2015-10-14)

猜你喜欢
窦性房性窦性心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莫过分担心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