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方法同MARS隔离病房的比较

2016-03-10 05:51连建奇郝春秋
护理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污染区利比里亚隔离病房

李 沛,连建奇,张 野,郝春秋



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方法同MARS隔离病房的比较

李沛,连建奇,张野,郝春秋

Comparison of wearing and removing ways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between Liberia-Cina Ebora treatment point and isolation ward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Li Pei,Lian Jianqi,Zhang Ye,et al(Tangdu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Shaanxi 710038 China)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疾病个人防护用品(PPE)的穿脱方法,明确烈性传染病最佳防护措施。[方法]比较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PPE的穿脱方法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RS)隔离病房的异同。[结果]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PPE的穿脱方法优于MARS隔离病区的穿脱方法。[结论]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PPE的穿脱方法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关键词: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方法;埃博拉出血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埃博拉出血热爆发流行期间,为了救治病人,世界各国在疫区建立了多个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ntment unit,ETU),从事救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的使用至关重要。笔者于2015年1月,作为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的成员,赴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中国ETU工作2个月,从事埃博拉出血热病人临床护理工作。期间亲历15件防护用品穿戴下照顾多名烈性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并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笔者在感染病科工作近20年,国内《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对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性疾病,其隔离病房PPE用品的配备穿脱,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同样是接触隔离,两者之间又存在何种差异,现比较分析如下。

1装备与方法

1.1防护装备

1.1.1利比里亚中国ETU使用防护装备含氯消毒液(0.05%、0.50%两种浓度)、速干免洗手消毒剂、一次性内层分体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连肩帽、一次性丁腈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防护眼罩、防雾剂、防护面屏、医用N95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连体防护服、长筒胶靴、一次性靴套、一次性外层手术衣,共计14种,穿戴15件。

1.1.2MRSA隔离病房防护装备流动清水、速干免洗手消毒剂、工作衣裤、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乳胶手套、防护眼罩、防护面屏、医用外科口罩或N95防护口罩、工作鞋、一次性鞋套、复用隔离衣或一次性隔离衣或一次性医用连体防护服,共计12种,穿戴13件。

1.2穿戴顺序及方法比较

1.2.1利比里亚中国ETU穿PPE顺序及方法更衣室内更换个人衣物,穿内层工作服,一次性袜子。进入穿衣一:使用速干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戴一次性工作帽;戴医用N95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医用连肩帽;防护眼罩内涂抹防雾剂后佩戴;戴一次性丁腈手套;检查并穿戴一次性医用连体防护服;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戴一次性工作帽;穿长筒胶靴;手卫生;运动检查,是否合体;同伴书写姓名及进入时间。进入穿衣二:手卫生;穿一次性外层手术衣;穿一次性靴套;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戴一次性面屏;检查穿戴是否正确完整,在外层工作服上写姓名及进入时间,进入污染区工作。

1.2.2MRSA隔离病房穿PPE顺序及方法[1]

1.2.2.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手卫生后戴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手部皮肤破损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

1.2.2.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1.3脱PPE顺序及方法比较

1.3.1利比里亚中国ETU脱PPE顺序及方法

1.3.1.1脱衣一(污染区)手卫生或更换外层橡胶手套后进入污染区,0.5%含氯消毒剂手卫生;更换外层乳胶手套;一人站在塑料大盆内,另一人使用0.5%含氯消毒剂喷雾器为其洗消,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如有局部污染,可重复喷淋;脱一次性外层手术衣,注意翻转将外层污染面向内;手卫生;脱一次性靴套,捏住靴套外缘逐渐向外翻转;脱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手卫生;摘面屏和一次性工作帽;手卫生;进入泡靴池内泡靴2 min;用避污纸打开门,进入脱衣二。

1.3.1.2脱衣二(潜在污染区)在空泡靴池内,利用双脚相互摩擦将胶靴脱下,捏住胶靴内缘放入污物桶;用0.5%含氯消毒剂进行手卫生;脱一次性连体防护服,动作轻,勿污染内层工作服;手卫生;摘第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手卫生;摘一次性护目镜,注意闭眼;手卫生;摘一次连肩帽;手卫生;摘内层一次性丁腈手套;0.05%含氯消毒剂手卫生;摘一次N95口罩;手卫生进入更衣室。

1.3.1.3更衣室脱去内层工作服,沐浴更衣进入清洁区。以上脱衣步骤均由感控监督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如有操作不当,立即纠正。

1.3.2MRSA隔离病房脱PPE顺序及方法[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一次性橡胶手套后手卫生;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后手卫生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手卫生,脱工作衣裤;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更换工作鞋后手卫生进入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2结果

2.1防护装备的比较利比里亚中国ETU和MRSA隔离病房相比,PPE种类上有所增加。增加丁腈手套和长筒胶靴。此外,国内针对MRSA隔离病区可选择使用的N95口罩、防护面屏以及一次性连体防护服,在ETU都作为必用PPE来使用。

2.2穿衣流程的比较利比里亚中国ETU和MRSA隔离病房在穿衣流程上差异一:穿戴层数。MRSA隔离病房穿戴为两层,即内层工作衣裤,外层隔离衣或防护服,而利比里亚中国ETU穿戴为3层,即内层分体工作服,中层防护服,外层一次性手术衣。差异二:面部防护。国内为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护目镜和面屏根据需要选择使用,ETU为N95口罩加医用连肩帽、护目镜和面屏。差异三:国内通常戴一层或两层手套,而ETU是三层手套,且内层还是丁腈手套。差异四:足部防护,国内是工作鞋加一次性鞋套,ETU是长筒胶靴加长筒靴套。从这些差异,可以看出,ETU的防护高于国内常规接触隔离病房,更符合针对烈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护。

2.3脱衣流程的比较和MRSA隔离病房相比,脱PPE存在如下差异:差异一,ETU手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和速干手消毒剂,国内使用流动水和清洁剂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差异二,ETU增加了相互洗消和泡靴两个环节。差异三,手卫生的频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并在脱衣细节方面,进行了细化。同时利用监控系统,增加了感染控制监督,实时提醒工作人员规范脱衣,防止交叉感染。

3讨论

3.1增加PPE种类,势在必行埃博拉出血热为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2],利比里亚中国ETU和MRSA隔离病房相比,PPE种类上增加了丁腈手套和长筒胶靴,这些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有关指南[3]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N.CDC)颁布了最新的埃博拉病 PPE 穿脱指南[4],结合ETU实际工作情况而制定的。不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护规范要求,更是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重要武器。

3.2增加防护层数,保障安全利比里亚中国ETU,由于医护人员防护严密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和国内MRSA隔离病房比较,均增加了一层防护。在面部使用内层N95口罩、护目镜,外层面屏的双重保护,同时最内层加用连肩帽,使面部的防护更加严密,有效避免面部皮肤的暴露;身体部位的保护,也多穿一层,在内层工作服基础上,又穿着了连体防护服和外层隔离衣;手部佩戴至少三层一次性手套,其中包括防止针刺伤的丁腈手套;足部改传统工作鞋为长筒胶靴,并外穿一次性靴套。这些设计均吸取既往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教训,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特性而考虑,对防止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3.3强调脱衣手法摘除、脱去PPE是风险较大的环节,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感染,因此,在ETU设计了繁琐而必要的脱衣流程。首先,在消毒剂的选用上,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对含氯消毒剂敏感[3],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标准,要求使用0.5%的含氯消毒剂进行非皮肤接触的手卫生消毒。这种消毒剂浓度标准,远远超过国内最大浓度0.2%含氯消毒剂的要求[4],确保杀灭病毒。其次,由于胶靴是复用PPE,因此,在脱靴前就进行了初次浸泡消毒,减少清洗消毒人员接触病毒的风险。再次,每个摘脱细节的细化,多次的手卫生,使工作人员操作性更强,标准明确,污染自身的风险也会大大减少。最后,就是除了同伴互相监督外,增加了感控人员通过视频系统的实时监控,使安全操作更具保险。这些方法的改进,均有助于防范埃博拉病毒的院内感染。

4体会

在非洲利比里亚热带地区,穿脱15件防护用品,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对医务人员都是极大的考验。首先,穿衣流程可灵活调整,以缩短耐热时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于减少缺氧和高温时间的考虑,可适当调整顺序。如一次性连体防护服可先穿,再戴里外两层手套,最后戴N95口罩、连肩帽和护目镜。但无论顺序怎样,必须确保防护服每层必须正确,内外不能错。其次,所应穿戴的防护用品不能有遗漏,以确保全面无缝隙防护。再次, PPE使用前检查质量和尺寸很重要。以避免增加暴露风险。最后,最重要的是安全脱去PPE,防止交叉感染。当环境温度超过有效温度 27 ℃时,需要运用神经操作、警戒性和决断技能的工作效率会明显降低[5]。根据测量,我们所处的环境温度通常在30 ℃以上。此种情况下要想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十分具有挑战性。通过实践总结经验,首先在进入污染区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个人身体准备,提前补水和工作准备,统筹安排,缩短在污染区停留时间。最后,限定工作时间。结合隔离病区的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在进入病区前经过防护用品穿戴适应训练后,工作时间也限定在100 min,一旦到时,原则上尽快撤离,以防意外发生。

5小结

埃博拉出血热作为烈性传染病,防护级别远高于MRSA等超级耐药菌感染性疾病,但无论差异何在,医务人员正确使用PPE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核心。希望临床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工具,防控感染性疾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12-01.

[2]张永生.埃博拉出血热[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1.

[3]WHO.Guideline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in the context of filovirus 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EB/OL ].[2015-08-15].http://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Ebola/hand-hygiene/en/.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操作流程[EB/OL].[2015-08-15]. http://www.chinacec.cn.

[5]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5-08-19;修回日期:2016-01-15)

中图分类号:R47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1.040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B-1397-03

作者简介李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710038,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连建奇、张野、郝春秋(通讯作者)单位:710038,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猜你喜欢
污染区利比里亚隔离病房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浅谈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快速组建老干部发热隔离病房的探索与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区通风空调方案
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郑州市不同污染区主要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
污染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报告分析
他信现身利比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