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探析①

2016-03-10 19:00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慢性咳嗽糖皮质激素耳鼻喉科

苏 丹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眼科,云南 红河 661000)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探析①

苏丹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眼科,云南 红河 6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分析病因,针对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耳鼻喉科疾病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等,47例患者治愈(94.00%),3例治疗有效(6.00%),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慢性咳嗽诱发因素(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较多,临床需结合各项检查手段(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及时确定诱发因素,合理选择对症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耳鼻喉科;慢性咳嗽;炎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慢性咳嗽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持续咳嗽8周[1]以上。慢性咳嗽不难治,但诱发慢性咳嗽因素多,临床医生往往仅对症治疗导致其复发率比较高。有研究指出临床医师多注重胸、肺部疾病诱发的慢性咳嗽,会忽视因鼻部、咽部疾病诱发的咳嗽[2]。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占呼吸科门诊量的10% ~38%,其中一部分可能就是耳鼻喉科疾病所致的。近年,针对慢性咳嗽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合理检查和经验性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处理咳嗽的有效策略[3]。本文主要浅谈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自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68岁,平均(33.33±3.67)岁;男25例,女25例;病程8周~10年,平均1.65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伴有鼻塞、流涕 30例,其中鼻塞、流涕、痰中带血丝2例,仅流清涕2例;伴有咽部异物、灼热感12例;刺激性干咳、咽喉发痒6例;伴有嗅觉减退2例。

1.2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检查方法及标准

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X线平片、鼻窦摄片、电子喉镜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等。排除肺部听诊发现异常、胸部X线片异常和胃镜检查异常的患者。研究对象符合以下特征,(1) 鼻内镜或电子喉镜检出鼻腔黏膜有充血和水肿,伴有脓性分泌物等,或咽后壁有脓性分泌物。(2)血常规检查发现血清总IEg、特异性gIE和外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3)鼻窦CT检查显示鼻窦黏膜存在增厚或者是内有液平面。

1.3治疗方法

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患者首先接受抗炎、激素和血管收缩剂治疗3周。若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则采取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弧形切开钩突黏膜,分离并切除钩突,根据情况清除前、中、后筛房的脓性分泌物,扩大上颌窦。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5d,采用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冲洗鼻腔。

过敏性鼻炎: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过敏原,长期服用长效的抗组织胺药,并使用皮质醇鼻喷剂或缩血管剂进行局部治疗,如丙酸氟替卡松、西替利嗪、雷诺考特等药物,治疗周期一般为3周。

咽喉炎症:咽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咽部和泪腔要保持清洁,口含漱硼砂及吠喃西林溶液在。淋巴滤泡在咽后壁隆起的患者接受激光疗法。喉炎患者减少发声、雾化吸入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口服金嗓清音丸、黄氏响声丸等。

1.4 治疗效果的评价[4]

痊愈:患者的咳嗽症状全部消失,停药一周后无复发。有效:患者的咳嗽症状发生明显改善,遇冷后有轻微咳嗽继续本法治疗。无效:患者的咳嗽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发生恶化。

2结果

耳鼻喉科疾病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确诊为鼻窦炎的17例(34.00%),其中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治愈。确诊过敏性鼻炎的为27例(54.00%),25例治愈,2例治疗有效。确诊为咽喉炎症的为6例(12.00%),5例被治愈,1例治疗有效。合计50例患者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等,47例患者治愈(94.00%),3例治疗有效(6.00%),治疗有效率为100%。

3讨论

咳嗽感受器主要存在气管后壁、隆突大气道分叉处,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和上皮基底层的神经末梢。咳嗽感受器可分3种[5],包括对对机械刺激敏感的含髓鞘的快适应牵张感受器(rapidly adapting pulmonary stretch receptors, SARs)、对化学刺激敏感的无髓鞘的C传入神经纤维和慢适应牵张感受器(slowly adapting pulmonary stretch receptors, RARs)。除了上述呼吸道的咳嗽感受器外,耳、鼻、鼻旁窦、咽、心包、胸膜、心包等组织器官也可能存在咳嗽感受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证实其存在咳嗽感受器。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喉部发痒、咽异物感、灼热感,同时伴发鼻塞、流涕、头痛,甚至痰或涕中带血丝。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咽炎是诱发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病因。后鼻漏综合征引起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鼻窦炎诱发慢性咳嗽的病因也尚未完全清楚。本组研究对象有17例鼻窦炎患者,其特点是多伴发鼻塞、流脓涕、头痛和嗅觉减退,但单凭临床症状无法确诊,而CT检查对鼻窦炎和鼻窦真菌病的检出率比较高。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所致的咳嗽,常用抗组胺药,如呋麻滴鼻液和立复汀;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和服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等。有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治愈。过敏性鼻炎诱发的咳嗽,主要伴发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观察患者的鼻黏膜可见其苍白、有清涕或黏涕。可通过结合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临床表现病史、皮肤点刺试的综合考虑确诊。过敏性鼻炎主要诱因有冷空气侵袭、灰尘等,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过敏原,长期服用长效抗的组织胺药,并使用皮质醇鼻喷剂或缩血管剂进行局部治疗。咽喉炎症的分泌物刺激喉部黏膜的咳嗽感受器,容易使声带水肿、充血,继而出现声音嘶哑的现象。喉炎患者尽量减少发声,合理饮食。

有研究指出处理慢性咳嗽的新法则[6]是:首先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提供的线索估计可能的病因,然后决定是进行下一步相关的选择性检查或经验性治疗,直至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或痊愈即作出最后诊断。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经探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均可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方法兼顾了成本及效益,患者可接受性大。

参考文献:

[1]赵祥安,王瑞,朱佳. 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2057-2060

[2]李小芳 ,贺春燕 ,温太佩. 35例鼻、咽部疾病所致慢性咳嗽分析[J]. 临床医学,2004,01:48-49

[3]高伟良,邱晨. 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临床荟萃,2006,10(21):755-757

[4]杨美艳.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11):36-37

[5]邱忠民. 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的进展[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26):9-14

[6]Kastelik JA, Aziz I, Thompson RH,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 using a probability-based algorithm[J].Eur Respir J,2005,25(2):235-243

作者简介:①苏丹(1978~)女,云南石屏人,本科,主治医师。

中图分类号:R4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134-01

(收稿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慢性咳嗽糖皮质激素耳鼻喉科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你得了“晕屏症”吗?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水平的改善作用
自拟方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