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生活资源,让品德与生活教学奏出美妙的生活乐章

2016-03-11 09:22涂瑛
考试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生活化

涂瑛

摘 要: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寻找生活素材,课始创设学习情境,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后注重生活实践,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加强实践,加强体验,促进知行统一,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教学 生活化 生活资源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一、寻找生活素材,课前准备生活化

一堂成功的品德与生活课,课前的大量准备必不可少。“共同参与生活素材搜集”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首要前提。课前准备活动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它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为课堂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酝酿有助于该课学习的感情基调,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这一主题时,课前我组织学生开展小调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调查学校里、班级里、家里的用纸情况并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数据统计,把调查结果用清楚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认识到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纸。这种师生共同参加的课前准备活动,能引起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学习情境,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玩一玩,观察生活。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他们往往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仔细观察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和观察能力。如在教学《影子的探索》这一主题时,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引导学生与影子游戏。让学生在与影子玩的过程中发现影子的颜色、形状、与本体的位置关系,与光源的位置关系等特点。回到教室后,再让孩子结伴互相画一画阳光下的影子或画一画大自然中景物的影子或画一画大自然中景物的影子。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简直是太快乐了,一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都争着要发表自己在体验中探索到的影子的秘密。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了,学生才能得心应手。

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个主题内容都是以图画和文字为载体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主题内容时,就要把图画、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主题内容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如把主题图画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图画、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内容的感悟。如在教学《诚实勇敢的我》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以创设一些“说谎话害处大”和“说真话,人人爱”的故事情境,组织学生分小组表演。例如:让学生表演“狼来了”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故事情境。通过表演,学生从再现的生活中明白说谎害处大,说真话人人爱的道理。

3.看一看,体验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把主题内容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在教学《我爱我的班集体》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想象我们班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用多媒体再现我们班在学校歌咏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中的种种表现。当学生看到歌咏比赛的情境时,全班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不由自主都跟着唱起歌儿;当学生看到运动会中男女20人100米迎面接力赛跑的情境时,都不约而同地喊出:“赖俊鹏,加油!吴松泽,加油!……”“噢!我们班得了第一名!”这些欢呼声,歌声不正是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吗?

三、注重实践活动,课后延伸生活化

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绝不是一两节课能够完成的,思想品德课要设计安排合理的实践活动将德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扩展到社会上,力求使学生将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习为生活服务。因此,“良好素质的形成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这是小学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关键。这些实践活动可与以下几方面紧密相连。

1.在学校中巩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和所学内容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诚实守信》一课的延伸活动可以设计为:①查阅报纸、杂志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也可访问家长或附近的企业人员,收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正反事例。②课后开展“为人做事讲诚信”活动,办一期手抄报。

2.在家庭中锻炼。家庭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职权好这块阵地。如教学《孝敬长辈》时,我指导学生提出孝敬长辈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比方说有了好吃的先让给长辈;做自己能做的事,为家长分担家务,等等,并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讲明学校德育要求和目标,请求家长积极配合并及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在家庭的行为反馈表,要求家长按表如实填写,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教育,将“导行”落到实处,等等。

3.到社会上实践。学生思想品德观点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养成,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人与事,熟悉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与时代感。如教学《遵守公共秩序》后,让学生到车站、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人们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而后通过张贴宣传材料或向路人发放宣传卡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不再认为“遵守公共秩序”只是一句空口号。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学生“知”与“行”共同奏出和谐美妙的生活乐章。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点滴,许小学英语一个美好未来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初中思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