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时空隧道 品味人文精神

2016-03-12 06:26张颖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教学

张颖

摘 要: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是小学语文课文的一个类型,对于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老师在教学时容易因学生的时空距离感而难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以历史眼光观照文本,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品味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革命题材

几十年过去,依稀记得小学时语文课本上的许多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如《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王二小》《黄继光》《董存瑞舍生炸暗堡》《八角楼上》《一夜的工作》《金色的鱼钩》……那些为革命事业舍生取义、鞠躬尽瘁的英雄形象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影响着我和同代人的生命观、价值观。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语文课本由单色变成了彩版,很多课文换上了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但这些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多数至今依然保留,体现着鲜明的人文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建议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加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主义感情。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一种类型,有着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但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却出现了难题。那些曾经对于我们和我们的父辈、祖辈如雷贯耳的英雄与领袖的名字,在现今的小学生的世界里,是那样的陌生与遥远。他们的物质生活富足,难以体会“吃草根树皮”的长征路上那种无法保障的最根本的生命需求;他们备受宠爱,难以理解雨来、王二小那些小英雄、小红军们在小小年龄就承担的革命责任;他们擦破点皮、流几滴血就觉得惶恐无比,难以理解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的慷慨赴死……因此,在对现今的小学生们进行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时,存在很大的时空差,老师要圆满完成此类题材的教学任务,需要为学生打开一条时空隧道,拉近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距离,品味其中的人文精神。

一、以多媒体资源缩短时空,触摸人物心灵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获取的外界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是一种将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技术。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如虎添翼,在给予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中理解文本,提升教学效果。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巧以利用,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特征,使学生深刻体会故事中的场景与人物心理,从而真正走近人物,触摸到人物的心灵。

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展开真实有效的对话。教学中要以此为目标选择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王二小》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王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故事。一年级的学生只有七岁左右,虽然王二小牺牲时的年龄也只有十三岁,但大半个世纪的时空差,还是很难让七岁的小学生去理解这篇课文。

反观我们小时候学习此篇课文时,似乎没有这样的感觉,追寻原因,小时候的我们,祖辈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我们是听着那个时代的故事长大的,而且我们看的连环画也多是此类故事,耳濡目染,所以与文中的主人公没有太大的隔阂,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走进王二小的生活世界与心理世界。

现今的小学生,听的是流行曲,看的是动漫,将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年代的故事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很难理解。即便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就个人教学所见,如果不给予学生更多的资源,单纯的读解决不了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百闻不如一见,在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家长布置了指导孩子预习的任务,即让家长在电脑上给学生看影片《少年英雄王二小》,并让孩子们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按要求预习的孩子在课堂上更活跃,提出的问题很关注那段历史,对内容的理解很到位,能告诉老师王二小最值得自己学习的是他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大意相同),在朗读中更能读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即能读出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之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多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都能找到相应的影片资源,影片资源能完整鲜活地还原历史事件,但影片一般时间较长,不适合作为教师课堂上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运用,但适合运用于学生的预习阶段。作为课堂上的多媒体资源,老师可以截取精彩的片段、镜头,或利用其制作教学挂图等;老师也可以边播放多媒体资料边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事件背景……总之,适当的多媒体运用,是打开时代窗口、引领学生体会英雄人物内心情感的有效手段,能缩短时空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高度理解。

二、以历史眼光观照文本,把握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要深入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透过文字掌握文本内涵。现今的语文教学强调文本解读的时代感,因此同一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多样性。但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它固有的价值取向进行多元解读,因而我们要帮助学生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文本,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

(1)我们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英雄人物。文学作品虽然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革命历史题材课文都是真实历史事件的记录,没有虚构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具备核心的人文内涵,教学中我们不能背离这些明确的价值取向。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疑问:战斗那么激烈,在那种生死关头谁能那么关注同伴的动作?作者又不在场,他写的那些细节都是真实的吗?这篇文章发表于那场战斗后不久,写作时并不知道还有两位壮士跳崖后因被树枝挂住未死,没有人证明当时的情景,那么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吗?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疑问,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证据去还原现场。如生还者葛振林、宋学义等人在生还后的亲历讲述,当时的目击者、营救者和军队干部等人的证词;还有敌方——日军方面在关于“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的教训总结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2)我们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对于英雄人物当时的许多壮举很多学生觉得不可思议,提出可以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老师要结合当时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突显英雄人物的光辉思想。如黄继光、董存瑞等人的舍身赴死在那种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都是最万无一失的壮举。《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学生在自学后认为,老班长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死来省出那么一口食物,这一口食物也救不了那么多的同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解答学生的质疑时,老师要给学生找出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多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学生对老班长所处环境、心理活动都能够感同身受,让学生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革命历史题材课文,老师只有教会学生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文本,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理解文本内涵,获得明确价值取向。

三、以语文实践丰厚认知,弘扬革命传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中,老师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情境,组织能震撼学生心灵的语文实践活动,都有助于突破此类题材课文的教学难点,达到此类题材课文弘扬革命传统的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要重视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形式要多样。作为革命传统题材课文,首先可以选择课外阅读这种实践形式。阅读是对文本知识的拓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成立阅读小组,收集资料、阅读相关题材的小说,可以使学生更熟悉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如学习六年级下册课文《一夜的工作》前,推荐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之类的读物,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周恩来,在上课时就少了陌生感与距离感,课堂感悟也更深刻,能从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两方面感受与学习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结合学校的德育主题与社会热点,拓展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语文实践,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例如清明节给烈士扫墓、看电影,虽然在语文课本上不能找到与活动主题完全对应的文本,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烈士的精神,进行相关的革命传统教育,并进行相关的写作教学。此类题材的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习作比阅读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与情感体验。

以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我组织学生观看抗战题材的电影《百团大战》,观影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写观后感的任务。有学生看的时候热血沸腾,但在写作时却举笔无话、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甚至只能说出一两句话:这部电影就是讲中国人打日本人,打赢了。对于影片的背景、人物、情节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这样怎么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观后感呢?其实,在观看电影之前,老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知道什么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观看电影,学生才能有代入感,能如临其境,能感受到使自己热血沸腾的东西其实就是革命前辈的民族精神,才能写出有实际内容与独特情感的观后感,并从中深受教益。

通过语文实践拓宽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学习,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更是对革命传统的弘扬。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行、价值观的形成与奠基时期。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的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真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侵略、追求民族解放的悲壮历史,即使是一些与学生们年龄相差无几的主人公,也浑身洋溢着为崇高的革命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气息。语文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多方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条时空隧道,拉近学生与英雄人物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人文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传承英雄精神,培养坚韧不拔、追求理想的民族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王菘舟.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教学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