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识谱

2016-03-13 11:37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雷山小学王梦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识谱音高乐句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雷山小学 王梦春

当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阶段,作为教师而言首先要明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识谱视唱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现在我们在农村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没有识谱视唱的要求,但并不等于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完全放弃识谱视唱教学,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充满着对音乐艺术的渴望,他们很爱唱歌,但又缺乏方法,常常满腔热情地放声喊唱。我时常听见学生在校园之内,校园之外哼着走调的歌儿,作为当教师的我很想马上纠正学生没有在调上的唱法但是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为了不浇灭他们的热情,我在课堂上用我独特的办法去让他们有声有色地模唱、跟唱,建立音高概念。从而适当的对学生进行了识谱教学。

一、识谱兴趣的培养

识谱教学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能力既是音乐能力中的特殊技能之一,又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识谱教学要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从事音乐教学中,经过对有效经验的借鉴和自己的实践总结,摸索出识谱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基本过程和策略。

在认识唱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这里可以用我自创的一个游戏来说明: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基本音阶的七个音,并带上自己扮演的音的卡片,当老师弹到某一个音的时候,学生就立马唱出自己的音高,然后将其卡片放到预先画好的五线谱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下课以后学生也可以自行练习识谱,简单易懂。

二、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三、分难点、分段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小节或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四、记忆音高能力的培养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特别是要在头脑中一定要有基本音阶音高的概念及相应的音高位置,这样才能更好的识谱。

五、构唱音程或旋律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有声构唱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无声的构唱,为发展内心听觉打下基础。在音程构唱时,一定要做到先想后唱,这里的“想”就是指内心构唱。内心构唱和唱出声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默读和阅读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以默读为主,默读是朗读的基础,朗读是默读的进一步深化,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重视内心的听觉的培养。

六、哼唱旋律能力的培养

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的感知、对音乐的理解、自身注意力的相互配合。

在完整聆听音乐的环节里,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在聆听到熟悉的旋律轻声哼唱。此时的学生经过了深入聆听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哼唱旋律的基础上,对音乐主题的旋律已经记忆深刻了,对完整聆听时音乐主题的出现会觉得格外亲切,会有一部分学生不需要教师做任何要求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出熟悉的主题旋律,有些学生虽然没有出声,但从他们的表情里教师里已感受到,他们正在心里默唱旋律呢!此时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有感而发的哼唱中,从学生陶醉在音乐中的表情里,感知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和感受。

七、进行集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识谱音高乐句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