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2016-03-13 11:37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安十中王培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约语境交际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安十中 王培东

什么是修辞?《说文解字》:“修,饰也。”“辞,说也。”修辞就是根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人们说话、写文章,用语言交流思想,力求生动、形象、贴切,以最完美的形式达到最理想的交际目的,这就要选用适当的修辞手段对语言进行加工。修辞手段的选用离不开语境。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适应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修辞学家王希杰认为语境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四个世界的统一。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下面是我个人对修辞与语境关系的几点浅见。

一、修辞依赖于“语言世界”语境

“语言世界”语境指的是语言内语境,也就是上下文。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不管是口头还是笔头,具体的上下文语境能使多义词获得具体、特定的意义,还能改变词语固有的搭配,获得特殊的感情色彩。例如,一场春雨过后,田野里农民们忙忙碌碌地开始了春耕和春播。他们把一粒粒种子种下也就种下了希望。例中“种下”与“希望”是不能搭配的,“希望”是不能种的,但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看出这是从上文顺便“拈”来“连”在这里的,是一巧妙的拈连修辞手法,这就把农民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之情生动、别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见上下文语境使一定的修辞手法存活,修辞只能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发挥作用,修辞离不开“语言世界”语境。

二、修辞依赖于“物理世界”语境

“物理世界”语境包括言语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话题五个因素。忽略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交际的失败。在交际中,言语主体都要有一定的对象,并针对某一话题进行交际。交际都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发生的。第一,时间、场合因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如果言语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法律、文化、生活等领域,时地因素对语言的制约就更加明显。场合就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具有某种身份和特点的人相互交谈的情景,他离不开一定的交际目的和方式。人们在交际中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的领域,在不同的范围需要使用不同的交际术语。

第二,目的、对象因素。交际主体要根据交际的目的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以便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比如,要疏通思想或阐述个人的观点,就可以使用长句,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三、修辞依赖于“文化世界”语境

“文化世界”语境就是指语言交际活动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地域、民族、阶层、职业、年龄、性别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例如:一次有位台湾官员带夫人去美国访问。一位美国人士称赞:“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这位官员本应按照英语习惯回答:“Thank you!”可是他不懂英语,于是他按照汉语习惯回答道:“哪里!哪里!”这本是敬谦格,谁知翻译官竟然直译成了:“Where?Where?”这一下子弄得那位美国人士很尴尬,想了一会才回答:“From head to foot!这则笑话反映出了跨文化交际中传统文化对修辞的制约性。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渗透性,它渗透到了修辞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下,汉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辞特点,即注重神韵、注重援引、注重音形。汉语常借助于比喻、比拟、双关等修辞手法获得含蓄、言近旨远的意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把西湖比作怎样打扮都很美丽的西子,描绘出了一个美的意境,可谓传神之笔。

汉语中的修辞还形成了对立统一的技巧。例如,句子分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汉语表达中注重援引,例如辞格中“引用”分为“明引”“暗引”“意引”,仿词、仿句就是用援引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的方式。例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例中“闻笛赋”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去世的好友们。他还引用“烂柯人”这个典故抒发被贬二十三年的悲愤之情。

汉语表达中还注重“音形”,利用声调、音韵、节奏以及汉字的形体变化来增强表达效果。音韵比如,双声、叠韵、叠音、双关、对偶等。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句语意双关,借用“晴”和“情”的谐音,既写出了江上的阵雨气候,又写了女子的心情,非常巧妙。

由以上看来,“文化世界”语境对修辞的影响是很大的。

四、修辞依赖于“心理世界”语境

“心理世界”语境是指交际活动中言语主体的情绪和心情的状态,言语主体的情绪和心情构成了“心理世界”语境。“心理世界”语境与修辞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心理世界”语境制约着修辞手段的采用。交际主体由于情绪、心情不同,对同一交际目的,可能选用不同的修辞手段。

第二,“心理世界”语境制约着修辞效果能否实现。修辞效果能否实现与修辞主体的角色认知密不可分。角色认知过程也是交际主体与交际对象相互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如:《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很善于辞令。“……大臣强谏。太后谓左右:又复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太后盛怒的情况下,触龙采取了闲聊家常的方式,从饮食起居生活琐事方面的话题谈起,你一言,我一语,谈得很投机,达到了心理的相融和沟通,消除了紧张情绪。他进而抓住赵太后溺爱幼子的心理,以燕太后为衬托,从侧面迂回,由远及近,引入正题,于是赵太后幡然醒悟,触龙解决了其他大臣未能解决的问题。

上例说明了“心理世界”语境是临时性的语境,因为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情绪和心情是易变动的;还说明了“心理世界”语境既制约着修辞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又制约着修辞效果的实现。交际双方的心理相融和沟通是实现修辞目的的保证。

总之,修辞离不开语境,它依赖于语境,语境制约着修辞手段的选用和修辞效果的实现。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运用不同的修辞方法和手段,从而以最恰当、最完美的语言形式表达我们的思想,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猜你喜欢
制约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跟踪导练(三)2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