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进语文教育

2016-03-13 11:37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升平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孩子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升平小学 冯 冠

近段时间,曾经被人们淡忘的国学日渐升温,如果说开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现在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论是大学课堂的国学热,还是中小学课堂的读经背诵都掀起的国学文化学习的风暴,不可否认的是,国学教育已经在猛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我校开展了相当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上本人做了很多尝试,有了愈发深刻的体会和可喜的效果。

一、我校的国学文化的定位

对我校师生来说,国学教育究竟是什么,或者对孩子来说国学教育究竟能让孩子有什么收获。寥寥几十个字的定义只能让我们有粗浅的了解,单纯的背诵也只是让孩子窥得国学的冰山一角。国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需要身体力行,让国学文化停留在我们身边。

(一)我校对国学教育的定义

清末,“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的提法也应运而生。“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而破土萌发,已经深深的镌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基因之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佛思想的文化体系。因此,国学教育不是腐朽,不是单纯的复古。有人可能会深切地担忧国学教育会不会培养出百无一用是书生,或者会束缚孩子的思想,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形成永不变的形式主义。其实,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国学教育绝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地取舍,批判地继承,用面向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国学。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当面对着前人创造出的国学文化时,决定权永远握在后来人手中,是后人在解读,在决定着自己的态度、行为和命运。

所以,我校认为:国学教育不仅牵涉到古与今的问题,还关乎着中与外的问题。我校的国学教育是要自主发展,还是追随他人,在祖国日益强盛的如今,国学教育的兴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反思,心态的调整。

(二)我校对国学教育的理解

在推广国学教育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反思,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我校有个老师让学生早上给他行90度的文明大礼。这种教育的结果,渐渐趋于保守古训和文字的方面。古代保存下来的东西固然是最好的一部分,但是大家把这保存下来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反把人类社会日用的教育看轻了,以为社会日用的教育不能算做正式教育的一部分。那么,怎样可以使偏重文字方面的教育与人生日用的教育维持一个持平的比例。我想,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也许过于忽略了国学教育,但也无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需要把握好尺度,在二者之间找出一个和谐的比例。

二、国学教育与古诗文教学

在漫长的语文教育中发现,国学教育探索走过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认识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再认识两个阶段。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国学教育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让我迈出了再认识国学教育的第一步。

第一,让情感升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许多优美的古诗,经历了岁月的大浪淘沙,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热血沸腾,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记忆共鸣等,都能带给小孩子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孩子们都能通过他们的诗跨越千年与古人对话:美丽的山水田园,空旷的边塞高歌;解读人生的起起落落的人生,品味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诗中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边读边遥想祖国美好的大好河山,月圆长河。在诗里,情感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寄托。每学一首学习课本上的诗,我就让孩子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积累,去拓展,去搜集,分类整理,朝夕诵读,每个孩子角度不同,爱好不同,经常交流,互有启发。

第二,在品读升华师生的情操。在漫长的教育教学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当遭遇挫折时,我让孩子读“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当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时,我勉励孩子读“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扬鞭有到时”。志当存高远,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诗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的,找到那个等待唤醒的自己,让孩子们更加充满正能量。

第三,让经典存留校园。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源泉,语文课程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素养。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素养并不意味排除文言文的教学,“中小学生不读文言,将意味着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和汉语中数以千计的文言成语、格言、警句等,忽然淡出学生的视野,学生的阅读结构将出现严重的残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经受了历史的锻造,大浪淘沙的考验,许多诗文堪称精品,结构严谨,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助益。

第四,背诵成就灿烂明天。语文课堂给学生的是一粒种子,它还需要生发开来。也许,在一开始,我们就好像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把草,再用一把草去点燃一堆柴,觉得有些难以为继。但经典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生命力,让国学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由此萌发。

在刚推广国学经典诵读的时候,很多老师心存疑虑,但时至今日,早已拨开云雾,豁然开朗。小学阶段重在诵读、积累、感悟,让学生有机会去感受“经典”,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从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和家庭五个层面拓展孩子的阅读空间。书声琅琅,文墨溢香,孩子们渐渐的习惯了与书为友,悟读书之法,品读书之趣。经典诵读“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为习惯铺路,为生命奠基。

三、国学教育与校本课程

生活处处皆语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兴业县山心镇升平小学,历史悠久,现今成为美丽社区之后,不少的文化底蕴被发现。拥有如此丰富灿烂的语文课程资源,国学教育更加流光溢彩。

为此,根据我们的具体条件,多让师生们参与校本课程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国学教育,让我们的祖国充满着浓浓的国学文化。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孩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