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6-03-13 17:01罗永平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犯罪中职法律

罗永平(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及对策

罗永平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有基于与同年龄段其他人群相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共性原因,也有基于中职学校这一特定环境的特殊原因。本文在对这一特殊群体犯罪现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诱使其犯罪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

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是年龄在15~17岁的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辨识和社会认知能力较差,大多数法制意识较淡薄,加之中职教育重职业技能轻道德法律教育等原因,使这一群体存在很大的犯罪隐患。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他们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探寻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急剧攀升。2013年我国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9 229 842人[1],占全国同年龄段总人数的近1/3。与此同时,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全市法院共判处未成年罪犯1 053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3.6%;在上述未成年罪犯中,在校生比例达21.6%,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约占67%。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话题,成为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2]。

2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看,有两方面基本原因。一是基于该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而产生的共性原因;二是基于中职学生所处的生活氛围和教育环境而产生的特殊原因。

2.1共性原因

从年龄结构和发育程度来讲,中职学校未成年人与同年龄段其他人群一样,均处在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该年龄段青少年身体逐渐发育成熟但心智发展相对滞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同步的矛盾在一定时段内持续存在。一是身高、体重、胸围、肌肉、骨骼增长迅速(且急剧靠近或超过成人),各器官及其功能较前变化明显,而心智尚处于从懵懂状态向成熟懂事过渡阶段,心理社会适应性和调试能力极不稳定,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尚显稚嫩;二是追求自由、摆脱各种羁绊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明显不足;三是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性心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显著缺失。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急需良好的诱导,以培养心智,规范行为,疏解紧张心理,缓冲各类矛盾和冲突。否则,极易发生心理异常、人格异常,最终演变为各类犯罪行为的诱因。

2.2特殊原因

2.2.1中职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原因 首先,中职学校过分偏重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法律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中职学校一般学制3年,出于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和特殊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安排大量时间用于实习,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在校教育多以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法律课大多没有单独开设,有助于其心智良好发育和完美人格养成的德育课也同样被淡化或忽视,以致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滋养,部分学生几近“法盲”,这是中职学校在校生犯罪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漏洞。客观而言,部分中职学校在生源不足、无序竞争的情形下,出于自身生存考虑,一再降低招生门槛。许多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差,甚至有相当比例学生在入校前就沾染了诸多不良习气,这给中职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同时,部分中职学校还存在硬件较差、校舍建设不合格、管理设施不完善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客观上放纵了本身自控能力偏弱而又脱离家庭管理的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逐渐出现逃课、打架斗殴、包夜上网、卖淫、吸毒等行为,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2.2.2网络环境原因 网络因其体系的开放性、内容的动态性、制约的松散性等特征而深受未成年人关注。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3],18岁以下未成年网民占到其中的1/5。而网络在便利人们娱乐、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主要表现为:(1)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而实施的故意伤害、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犯罪;(2)受到色情信息诱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实施的强奸、猥亵等犯罪。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型自媒体不良文化影响,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据了解,这部分人群使用贴吧、论坛、微博、博客、微信等自媒体较为普遍,而负面影响业已显现。由于中职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学校不可能对其课余时间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个别学生在利用微信、QQ、陌陌等软件交友的同时,择机进行诈骗、强奸、抢劫、招嫖卖淫、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或编造虚假信息、侮辱诽谤他人、煽动社会矛盾、制造群体事件。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在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3 对策

预防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是施教机构的良好教育与有效管理。

3.1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前提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与其身心发展不成熟有直接关系,应改变以往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首先,针对中职学校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人生发展危险期,其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对积极健康心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中职学校在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养的同时,尤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教育。具体可采取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开展心理讲座和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借以化解生理成熟提前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的矛盾,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能在处于应急状态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其次,针对中职学校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上升趋势,应适时进行性健康、性道德教育。中职学校未成年人逐渐进入性机能成熟期,但其性心理、性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相对滞后。中职学校应针对这一特点,适时进行系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帮助其抵制不良性文化,从而扼制性犯罪的发生。

最后,针对中职学校某些特定群体予以特殊心理辅导。主要指对来自问题家庭、已染指社会不良习气等的学生,应给予特别关注和个性化心理辅导。

3.2加强法制教育是基础

中职学校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缺乏是这一群体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法制教育是预防其犯罪的基础。

首先,中职学校应配备专业法律教师,针对学生特点组织教学。有些中职学校没有专职法律教师,法制教育或由其他教师代劳,或聘请驻地派出所警员,导致法制教学不系统、不全面、不专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增加中职学校法制课程课时量,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关键。应改变以前中职学校教学计划中法律课程内容安排过于简单、课时不足的做法,可将民法、刑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法律学习作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是学生走入社会应有的法律储备。

最后,改变法制教育方法,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将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学习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二是讲解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寻衅滋事、强奸、猥亵、卖淫、侮辱他人、吸毒贩毒等中职学校未成年人容易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其对违法犯罪的后果有充分认识,对法律的威慑力有充分体会;三是改变法制教育照本宣科、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法律知识竞赛、播放庭审视频、“请警官到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具体违法犯罪案例以及学生熟悉的文艺、体育明星违法犯罪案例,恰当进行宣传教育。

3.3加强学生管理是关键

中职学生既未成年又离开家庭到学校学习、生活,这就使中职学校的管理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为艰巨。

首先,完善硬件设施。中职学校在改善日常教学所需的教室、机房、图书阅览室、实训基地等设施的同时,应完善学生住宿设施,确保男、女生宿舍的有效隔离;增加监控设施投入,确保各重要区域的监控全覆盖,以便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学生违纪违法行为,适时进行有效干预。

其次,注重课余时段管理。从一定角度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在课余时间,尤其在夜间。为此,学校应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特别防范部分学生夜间离校、包夜上网行为的出现。

再次,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要求将学生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覆盖到每一个区域,延续到每一个时段,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具体包括:制定完善包括对学生严格的考核、处罚在内的各项制度,使其有效作用于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管理无死角、无盲区;确保包括课余时间在内的每一时段有专人监管;确保各项检查、监督(尤其针对特殊学生的监督)制度的落实。

最后,中职学校应与所在地公安、工商、文化、社区等机构建立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提供引诱学生违法犯罪的社会闲散人员信息,配合相关部门查处打击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服务、烟酒甚至毒品的经营场所,确保校园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1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张银环.中职学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教育的对策[J].法制博览, 2013(5):283.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G40-058

A

1671-1246(2016)01-0036-02

猜你喜欢
犯罪中职法律
公园里的犯罪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