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医学类专业病理学教学方法

2016-03-13 17:01陈雅静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理学知识点微课

陈雅静(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浅谈高职医学类专业病理学教学方法

陈雅静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职医学类专业病理学教学要以人为本,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为目的,融入信息时代交流特色,适时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现代医疗护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高职;医学;病理学

高职医学教育是文化知识和医学职业技能并重的特殊类型教育,既需要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操作技能,又需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职业素养。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探索疾病病因病机、发展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学好病理学,对今后学习临床疾病诊断、用药、护理、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作用。当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每位病理学教学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如何使学生更爱学习这门课,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记忆,尤其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病理学教学方法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以讲授为主。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工具被引入教学,大部分教师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展示相关理论知识及形态学图像。但这只是从一种教学载体转变成另一种教学载体,很多人将教科书上的内容直接搬到PPT上,从背着讲课变成念着讲课。对很多学生来讲,病理学内容繁杂,学习枯燥而又难以理解记忆,但教师为了配合教学进度常常会忽略这个问题,使学生从一点不懂发展成一章甚至几章内容的不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增加教学难度。因此,教学不能单纯以多媒体为工具讲授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知识点,配合启发式教学、视频演示教学、学生操作体验等。

1.1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根据内容在讲解病理状态下人体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时,以生活中较常见的游戏、自然现象为例,通过准确生动的描述、形象的比喻,使原本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记忆,学生就能很快理解病理状态下的这种变化。如在讲授细胞水肿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或者直接动手操作,一边给气球内注水,一边叮嘱学生观察气球、气球壁的变化,随着水量增加,气球壁越来越薄,甚至破裂;此时介绍肝细胞水肿时细胞的变化特点与气球的变化过程十分相似,即水样变转变成气球样变。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纤维性修复时,先询问班内是否有受过伤、留过疤的学生,请他描述一下受伤后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现在的形态结构,让学生对比伤口与正常部位,使其很快理解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改变及作用。

1.2视频演示教学

病理学的大部分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微观,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短片来演示病变形成机制,学生受到感官刺激,容易加深印象,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如充血与淤血的形成过程,一个是主动过程,由于动脉血输入过多致含血量增多;一个是被动过程,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含血量增加。此时可以播放视频演示血管内血流改变及其各自形成机制,既加深学生印象,也促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1.3学生操作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1]。病理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定一些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变化,使微观内容变得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讲授充血与淤血的形成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选取3组学生(A、B、C组),分别用一根塑料管装水,A组塑料管一端用线勒紧(不能勒死),B、C组不作处理,同时向3根塑料管内注水,A组注5毫升、B组注10毫升、C组注5毫升,注水时间相同。请学生讲述3种情况下塑料管的变化是否相同或有何不同。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更好地理解充血与淤血的形成机制。

1.4任课教师挂钩班级制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似乎还很远,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留下电话、QQ号等联系方式,但下课后学生和教师几乎没什么交流。在病理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任课教师挂钩班级制,每位任课教师要在授课前深入学生宿舍、走入学生生活,和学生近距离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学习动态,也使其从心里接受并认可教师。同时,任课教师可以主动在QQ、微信、微博上留言,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尤其是内向、腼腆的学生。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的有限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教师沟通学习难点、重点内容,方便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方法。

2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病理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不可或缺,很多理论知识都能够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充实,这使得理论性很强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常涉及很多医学基础知识,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内容。如在观察脾包膜的玻璃样变性时,包膜增厚、呈半透明样改变,这时就需要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询问学生正常脾包膜是什么样子,将两者进行对比,促进学生理解。镜下观看肝细胞水肿时,肝细胞大部分是变性以后的样子,很多学生无法判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就需要了解镜下正常肝细胞、肝组织的形态结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和实验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在观看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和灰色肝样变时,红色肝样变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及红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而灰色肝样变肺泡腔内纤维素呈网状,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闭塞,肺泡腔内有大量白细胞,不再有红细胞。这时为了明确两种变化的不同,可以建议相邻两个学生合作看片,对比两者差别。

高职医学院校强调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对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有所压缩,实验时间则更少,而病理学实验对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尤为重要。学校实验室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适时引入临床病例

教学中适当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动脑分析,使其通过真实病例了解到病理学知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

很多人听到肿瘤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马上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时医生的话就对病人病情发展、变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习肿瘤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怎样确定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如果是恶性肿瘤,又是怎样分期的,通过什么判断是否发生扩散或转移?恶性肿瘤病人病情阶段不同,对确定治疗方案、护理方法、判断预后会有怎样的影响?肿瘤病人出院后是否会复发?如果病人死亡,分析其死亡原因。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讨论。选取误诊良、恶性肿瘤造成病人死亡的案例,说明良、恶性肿瘤区别的重要意义: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会出现治疗方法不当、延误治疗时机、治疗不彻底等情况,造成肿瘤复发、扩散或转移,甚至危及生命;将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使病人接受不适当的治疗,遭受不应有的身体创伤、精神压力、经济压力等,甚至导致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病人精神崩溃。误诊的原因很多,其中医生的责任心和知识底蕴是重要因素,应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医疗作风[2]。

为了让学生掌握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特点,可以利用病人的检查结果进行教学,如选取骨折病人在不同阶段损伤部位的X线片,让学生分析骨折愈合在4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特点。

4 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

数字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发达,近两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及课程建设、改革和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充分融合,大力推行针对教学知识点的微课制作。

病理学知识点、难点很多,为了使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有效结合,应该推广微课,建设专业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实现学院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资源与学生网络资源共享,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制作微课,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病理学学习变得容易。微课短小精炼,减少了知识重复,课程讲授更加顺畅,而播放条的自由拖动与播放速度的随意变更,可以全方位照顾到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学生能够随时学习,随时停止,并且由于微课用时较短,学生能集中精神,不易产生疲劳。应采取多种方式(视频、操作演示、图片对比等)制作微课,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关注微课内容。实验教学中,教师示教时间很短,有时学生还没看清楚,已经换下一张切片,学生课后学习微课,可以反复观看教师操作过程,结合展示讲解,深刻领会知识点。

总之,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需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结合多种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学习,同时让其明白病理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逐渐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枯燥、繁杂的内容更易理解和掌握,为其他医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1]葛璐璐.浅谈病理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30-131.

[2]王雯,蒋东桥.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2263.

G424.1

A

1671-1246(2016)01-0054-02

猜你喜欢
病理学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关于G20 的知识点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