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化学教学

2016-03-13 15:38王世革黄明贤
广州化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内化讲授

王世革,黄明贤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 20009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化学教学

王世革,黄明贤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20009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每次课开始先集体讨论、温习巩固上次课内容。讨论结束后,教师讲授本次课内容,学生可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程度得以提升。对分课堂符合记忆规律,可有效减缓遗忘速度,提高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可以明显地提高《大学化学》课堂的学习效果。

大学化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角色转型

大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众所周知,大学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和大学课堂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导模式依然是“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跟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在于教师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氛围轻松、表演性强,且传授的内容丰富新颖,学生较难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当网络和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在这些方面远远超过一般教师时,课堂讲授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1]。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至2014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550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已经超过了700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地迈入了“大众化”的门槛,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2]。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源质量却随之下降。诸多饱受诟病的课堂问题如课堂缺课率高、学生上课玩手机、看电脑、描眉画目、聊天走神、“60 分万岁”、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日益凸显,所导致的教育质量降低问题愈来愈普遍[3-4]。这些问题的出现,师生双方各有责任:学生自律能力不够、学习动机不高;教师责任心不强、讲课能力不足等。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授活动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的施予者角色。但通过片面地强调提高教师的讲授能力,来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争夺课堂主导权,是对教师的过高要求,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5]。因此,厘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关系及其职责,改革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当今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6]。

1 对分课堂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7]的优点,从当前国内大学课堂的现状出发,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基于大学生心理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对分课堂[1]。对分课堂的操作程序包括教师课上讲授(Presentation)、 学生课外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学生课上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因此对分课堂又可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做到了真正以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其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另一半用作学生讨论(Discussion)。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以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对分课堂的操作要点是将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间隔开来,本节课所讨论的内容为上节课讲授的相关内容或者延伸内容。相应地,开设对分课堂的课程考核重心应转移至过程性评价上来,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1]。对分课堂提出的出发点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人脑记忆规律,找寻一种可以有效地弥补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师生关系割裂的缺陷,使教与学真正成为双向互动过程的方法[6]。

2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化学》课堂

《大学化学》是对材料学、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等理工科四年或七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在于让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对化学的发展脉络和知识体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学化学》整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与材料、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紧密联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从根本层面上摆脱当前《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困境,形成更适合《大学化学》教育乃至整个大学教育的课堂模式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1具体实施步骤

《大学化学》每周上课一次,连续3节,每节45分钟。拟开展8个周的对分课堂。根据对分课堂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前一半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上周讲授内容,温习课本知识、列出内容提纲、分享学习体会,并互相解答疑难。交流讨论环节的大致内容包括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抽查、读书笔记(作业)展示、老师总结。后一半时间教师对新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学生认真听讲;下课后,学生需要阅读课本,自行内化吸收上次课内容。通过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下次课分组讨论做准备。内化、吸收以及作业的完成可以安排在晚自习时间进行,以减轻学习负荷,也可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合理投入内化吸收时间,劳逸结合。再次上课时,学生对本章节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具体地,第1周上课课堂时间不对分,本周3节课由教师讲授第1~2章内容,学生认真听讲。下课后学生复习、内化吸收这两章内容,写出内容提纲、并解答课后习题,第2周上课前作为作业提交。第2周即开启对分教学模式:第1节课,学生4~5人一组开展讨论,温习第1~2章课本内容、分享体会、互助解答疑难,并交流教科书上复习题的解答步骤;第2节课前半节教师与学生互动、抽查,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展示、点评优秀作业。后半节和第3节课,教师讲授第3章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复习、内化吸收该章内容,书写内容提纲、并完成课后习题,作为作业于第3周上课前提交。第3到第8周的模式与第2周类似:前一半时间学生讨论上周讲授内容(内容提纲+课后习题),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交流讨论环节的大致时间安排如下:组内交流(20分钟)、组间交流(10分钟)、全班交流(10分钟)、教师抽查(5分钟)、读书笔记(作业)展示(5分钟)、老师总结(10分钟)。

2.2课堂评价环节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对分课堂更加强调平时成绩和多元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对分课堂模式下作业的布置应该起到督促课后复习,保证理解基本内容的作用,并布置1~2道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开放性题目,为下次课深入、有意义的分组讨论做铺垫和准备。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组内或组间相互协助,完成课堂作业。每次作业最高2分,学生交满10次作业,就可获得最高20分的平时成绩。平时出勤率占成绩10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全部为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主要内容,且学生应在课下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阶段重点讨论、掌握的知识点。

3 结 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将教师从“喋喋不休”的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减少了教师的课堂工作量;将学生的思维从被动的接受引导转向主动探索、思考,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每次课开端均先集体讨论、温习巩固上次课内容,符合记忆规律,有效地减缓了遗忘速度,提高了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后续内容的讲授无需用各种课堂导入技巧,学生就可以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程度得以提升。每次课内容都经过了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轮学习,学习效果可以得到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学习过程的改变,对提高《大学化学》学习效果有十分积极的贡献,值得进一步推广。

[1]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5-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

[3]崔艾举.对分课堂: 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19(9): 114.

[4]赵莉. “对分课堂”下的高职幼儿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新模式[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 224.

[5]张卓玉. 教师职业的边界[J]. 教育家,2014(3):116.

[6]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 653-658.

[7]S. U. MICHELE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M]. Denver: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7: 29-32.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PAD Class in Teaching College Chemistry

WANGShi-ge,HUANGMing-xian

(School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PAD class equally divides the class duration into two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left to students for group discussion to review the content of last class. Class will enter the last section after the discussion. In this section, the teacher will present the new knowledge and students can smoothly follow the teacher’s thought since they have had a great discussion earlier. The new knowledge acceptance rate and degree a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DA class which obeys the law of memor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peed of the forgetting, improve 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students and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general, teaching efficiency of college chemistr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nder PAD based teaching model.

college chemistry;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quality; role changing

王世革(1986-),男,讲师,主要从事生物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黄明贤(1961-),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纳米材料的转化研究。

G642.0

B

1001-9677(2016)05-0211-02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内化讲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石墨烯助力花卉种植腾飞——访大同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师陆慧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朗读教学呼唤文本情感的内化